第A15版:独家责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渣园村:
婆娑园中觅古今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美丽乡愁——河南传统村落
大型系列报道之二十
渣园村:
婆娑园中觅古今
以前王家看门的家丁就住在门楼上面
王家大院雕刻着莲花瓣的红石柱基

美丽乡愁——河南传统村落

大型系列报道之二十

渣园村:

婆娑园中觅古今

位于平顶山市郏县渣园乡的渣园村,又称“渣滓园”。南水北调中线从河南郏县穿境而过,渣园村是河渠旁边一个并不显眼的村落。900多年前,这里并不叫渣园,而是另外一个美丽的名字——“婆娑园”。北宋著名大诗人、龙图阁直学士崔鶠,曾在这里隐居十余年,广种果树、花卉。每逢春季,姹紫嫣红,树影婆娑,如同仙境,故名婆娑园。

这里的先人有个特殊的信仰,祭拜齐天大圣,因为他们相信勇敢正直、除恶扬善的斗战胜佛孙悟空能保一方平安,更重要的是能震慑龙王,祈雨得丰年。

郑州晚报记者 路文兵 文/图 平顶山报道

萧索的渣园老村

适逢岁末,寒风萧瑟,冬日的阳光下,渣园村格外冷清寂静。

这是一个有些破败的老村落,路两旁的青砖灰瓦,大都只剩些残垣断壁。墙上曲折的裂痕以及上世纪模糊的标语,徒增萧索。

行至王家大院,让人眼睛不由一亮。3栋大院虽然有些破败,但依然气势不凡的比邻而立。

村干部王晓杰说,现在渣园老村几乎没有人住了,大部分村民都搬到新建的别墅新村去了。老村为数不多的几户人家,都住在这王家大院里。

在大院主人王振清的带领下,我们走进王家大院一探究竟。如今祖上留下来的大院只剩下门楼、南屋和西厢房等建筑,五脊六兽端坐其上。

王家大院大门是鱼海马五脊六兽镶嵌,门楼高过3米,透露出富贵威严的景象。台阶由红石铺就,如今已经损坏。走进门楼,里面一侧是一个黑黢黢的木制楼梯。王振清老人说,以前王家看门的家丁就住在楼上,通过窗户瞭望。

大院里的西厢房阔约3间,美观大气。高大的鼎子门,精致的木雕窗户,虽经历了时光的侵蚀,但气势依然不减,显示着建造者雄厚的财力和高贵的地位。石条做台阶,门前有夸门柱,柱子下面是用红石雕成的莲花图案的柱子座,雕刻大气而精致。厢房的楼梯是用香檀木制作,做工别致美观,进屋时檀香扑鼻,正应了“古色古香”的意境。

南屋房顶破了几个洞,屋内没有什么摆设,房顶横梁上面依稀能看到一行毛笔字。

王振清老人告诉我们,这是王家大院剩下的最后一点家当了。王家自明朝从山西洪洞县迁到此地,靠聪明勤奋积攒下雄厚的家业。然而及至清末,王氏家族的王兴让、王兴人、王兴邦三兄弟沾染上了鸦片,累世积攒的钱财挥霍一空。到了王振清爷爷一代,王家已经靠变卖房屋为生了。

从婆娑园到渣滓园

村里老人说,很久以前这里不叫渣园,而是叫婆娑园。说起婆娑园,不得不说的是北宋时期从村里走出的著名大诗人、龙图阁直学士崔鶠。

崔鶠字德符,开封雍丘(今杞县)人,北宋元祐进士。他为人正直敢言,指切时弊,能尽言不讳,为时论所重。宋徽宗刚即位,他就上书颂扬司马光,揭露章敦,被蔡京归入“邪等”,被免官后退居郏城(今郏县)十余年。据《宋史》记载:“(崔鶠)始居郏城,治地数亩,为婆娑园。屏处十余年,人无贵贱长少,悉尊师之。”

在被免官的十余年里,崔鶠就隐居在渣园村所在之地。这期间他大量种植果树、花卉。每逢春季,这里鲜花盛开,姹紫嫣红,树影婆娑,景色迷人,如同仙境。他将自己的居住地命名为“婆娑园”。

崔鶠诗文做得很多,也受时人喜爱,只是不知保存,所以传世的并不多。在他所作的《婆娑园》一诗里,崔鶠如此描述婆娑园的仙境之美:“晚禽噪竹百千翅,残菊横枝三两花。好在山园养衰废,风波不到野人家。”

崔鶠并没有被朝廷遗忘,1124年,崔鶠被起用为宁化军通判,召为殿中侍御史。宋钦宗即位后,以谏官召用崔鶠。晚年的崔鶠,又以龙图阁直学士掌管嵩山崇福宫。他离开后,婆娑园日趋衰败。直到明朝初期王姓从山西洪洞迁此建村,村以“园”命名,称婆娑园村。到明末,婆娑园瓦砾成堆,渣滓遍地,一片狼藉,人称“渣滓园”。清朝之后,当地人渐渐把渣滓园村叫成了现在的渣园村。

王晓杰说,解放初期村里还有几百亩果树,上世纪50年代全部被伐,“婆娑园”至此再难觅其影踪。

当年崔鶠居住之地,如今只剩下一口古井、一棵古槐、一个破院。井口旁矗立着两块大红石,是用来装辘轳的。古槐苍老粗壮,枯木参天,传说此树为崔鶠所种,有着近千年历史。

独特的信仰——祭拜齐天大圣

渣园村村口,一口古井冒着热气,井旁被磨得锃亮的轱辘依然可以正常使用。俯身望去,水质清澈。王晓杰说,村里这样的古井有3眼,水质清冽甘甜,至今仍在使用。

古井对面,一座庙宇古色古香,屋顶上还保留有残缺的脊兽。古庙山墙上,一通石碑碑刻记载,康熙四十四年十二月为纪念崔鶠等先贤圣人而捐资创建。“这是牛王庙,以前是周边几个村最大的庙,香火一直不错,直到现在,十里八乡的老人逢年过节还会到庙里上香。”

王晓杰说,以前庙里供奉的除了牛王爷、马王爷、天王爷等常见的各路神仙外,还包括齐天大圣孙悟空。至于为什么会祭拜齐天大圣孙悟空,村里的老人们也说不清楚。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罗德胤解释说,人们祭拜齐天大圣,大都是因为他们相信勇敢正直、除恶扬善的斗战胜佛孙悟空能保一方平安,更重要的是能震慑龙王,祈雨得丰年。

■专家观点 保卫乡愁需要耐心和智慧

虽然婆娑园再难寻觅踪迹,但它的影响却一直流传至今。从清咸丰开始到光绪末年,当地百姓在婆娑园附近广种果树,所产伏桃色艳味美,遐迩闻名,有诗赞曰:“伏桃芬芬味香甜,枚重半斤是罕见,请教老翁出何处,名扬四海产渣园。”

渣园大白桃个大味甜,皮薄多汁,远近闻名。王晓杰说,许多外国专家还曾专门来到渣园考察大白桃。“如今村里正在筹划一个桃园基地,种植优良的桃树品种,让渣园大白桃再次扬名世界。”

老村的村民如今都搬到新村——“桃园社区”居住,老村里的古民居修复同样提上了议程。渣园村副书记吴新建说,目前正筹备修复王家大院、牛王庙等一批重要的古建筑。“我们一直在筹措资金,包括自筹、村民捐款、向上级申请拨款,抢救王家大院等重要古民居,等渣园村整体规划实施后,再按原貌彻底整修。”

罗德胤表示,传统村落保护是个系统工程,没有立竿见影的良方也没有现成可取的经验。像渣园村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分清保护对象的轻重缓急不失为一种现实的办法。“要把握节奏,不能一下子摊得太大,得分批来做,同时要做好培训,正确的道路正确的技术是怎么样的,要大范围的培训。保卫乡愁需要一点耐心,需要一点智慧,更需要脚踏实地。”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623098 2014-12-19 00:00:00 五 渣园村:<BR/>婆娑园中觅古今KeywordPh美丽乡愁——河南传统村落
大型系列报道之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