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S02版:荥阳播报 政务 上一版3  4下一版
依托“近郊”优势 打造全域旅游圈
高山镇送法律进网格
省林业厅验收
荥阳市生态科技示范园
荥阳产业集聚催生特色GDP
郑州市检察机关
法制宣讲团进荥阳
荥阳国土资源局强化
网格管理取得良好成效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荥阳市旅游和文物局
依托“近郊”优势 打造全域旅游圈

“卖”山、“卖”水、“卖”文化,换来“银子”白花花。刘禹锡、李商隐这些名人以及黄河、环翠峪等自然风光被荥阳当成商品捆绑“打包”,卖给郑州市区以及周边群众,取得了让人眼红的效益。

荥阳今年共接待国内外旅游人数740万人次,同比增长13.4%,实现旅游收入两亿元,同比增长24.1%。招商引资3200万元,引进超亿元项目1个,全市两家3A级景区、7家旅行社、4家星级宾馆顺利通过复核。 荥阳播报 王世端 通讯员 蒋士勋 樊延朝 田印 文/图

转变发展方式,全域发展旅游业

荥阳北依拥黄河、邙山,南望环翠、洞林,拥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近年来,荥阳在巩固第一、第二产业的基础上,提出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围绕“三带二区一中心”,大力实施“旅游强市”战略。北部依托黄河、邙岭打造沿黄文化景观带,南部凭借环翠峪、洞林湖打造环翠峪生态旅游区和洞林湖生态旅游区,中部依靠禹锡园、商隐园等特色游园打造中部旅游休闲中心。

依托南水北调穿黄工程和孤柏渡黄河老渡口,荥阳规划建设了总面积19.8平方公里的孤柏渡飞黄旅游区。在景区内,游客不仅能体验滑沙、滑草、飞索、蹦极等刺激项目,还可以将历史景点虎牢关、农业观光景点王村镇万亩鱼塘和南水北调中线穿黄工程遗址串联在一起,拉长景区辐射范围。

以此为带动,荥阳不断提高旅游产业化水平,实现旅游增长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旅游产业从单一观光型向观光、度假、休闲等复合型转变,全面提升了旅游产业的产业质量和综合竞争力。目前,江南春温泉养生、奥帕拉拉激情戏水、河阴石榴赏花摘果、孤柏渡滑沙滑草、桃花峪冬日滑雪等项目已经形成荥阳新的旅游视点。

以旅游为中心,荥阳整合休闲、农业、商业、文化等相关产业,初步形成了北部沿黄、南部自然山水以及中部市区文化旅游休闲中心为代表的全域旅游产业结构。

优化“近郊”环境,构建全域旅游圈

荥阳现拥有自然人文景观230余处,织机洞古人类遗址等国家级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3个,环翠峪和桃花峪两个3A级风景区,省级名胜区1个。

为将辖区所有景点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整体,荥阳市旅游和文物局依托全域路网建设打造全域旅游圈。环翠峪旅游大道、南水北调干渠至孤柏渡飞黄景区、沿黄旅游快速通道东段等相继建成通车,进一步打通了景区与外界联系,共同构筑起了四通八达、纵横交错的交通路网。截至目前,荥阳市旅游和文物局设置48个指示牌,涵盖16个备案景区,在丰富各个景区景点旅游产品的前提下,为实现全域旅游提供了坚实基础。

拉长产业链条,旅游业惠及民生

荥阳拥有3万亩河阴石榴生产基地、3万亩黄河淡水养殖基地、1万亩蔬菜生产温室大棚、1万亩苗木花卉生产基地和荥阳柿子、河阴石榴、广武大葱、黄河鲤鱼等4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品牌。

依靠得天独厚的农业资源和近郊区位优势,荥阳打造出了新田城农夫乐园、虎牢关生态园、优河湾生态园、万宝生态大庄园等60多个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为一体的都市型现代农业观光园。培育出软籽石榴、荥阳柿子、富硒梨、树莓、蜜桃等名目众多、缤纷异呈的特色农业和特色产品,吸引众多郑州周边市民前来采摘、游玩,享受田园生活近郊游。

为让景点留住游客,荥阳市旅游和文物局充分利用农村自然生态、田园景观、民俗文化和特色农业等资源优势发展特色“农家乐”。依托环翠峪景区、万山地质公园和北部沿黄景区等旅游资源的开发,荥阳“农家乐”饭店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农家乐”采用当地的原生材料,粗粮细做,绿色生态,原汁原味,充分体现“农家”特色,让游客既欣赏了荥阳美景,又享受了荥阳美食。

党的十八大以来,美丽乡村建设在国内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全国各地正在开展形式多样的美丽乡村建设。在美丽荥阳建设的总目标下,美丽乡村建设也被纳入范畴。展望2015年,荥阳市旅游和文物局转变工作思路,坚持高标定位、主动作为、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凝聚要素合力,紧紧围绕建设美丽荥阳、打造郑州西部休闲体验游最佳目的地,强化项目建设、宣传推介、服务监管,以沿黄旅游带打造为抓手,提升美丽荥阳的对外形象,开创荥阳市旅游工作新局面。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624546 2014-12-26 00:00:00 五 依托“近郊”优势 打造全域旅游圈KeywordPh荥阳市旅游和文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