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A07版:时政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郑州特警副支队长累倒在岗位上
1230bnhh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郑州特警副支队长累倒在岗位上
年仅48岁,战友说他像是一台始终处于“工作模式”的机器
不到一个月就是母亲86岁生日,家人没敢把消息告诉老人家
工作中的庞新社(左)
庞新社和他的3样必带装备

年仅48岁,战友说他像是一台始终处于“工作模式”的机器

不到一个月就是母亲86岁生日,家人没敢把消息告诉老人家

2014年12月26日23时44分,48岁的郑州市公安局特警支队副支队长庞新社在单位值班时,因长期连续工作,劳累过度,不幸牺牲,猝死在工作岗位上。

“太突然了,吃过晚饭一起研究营房维修时,老庞还好好的,怎么就??”特警支队副支队长弋遂勤说起老战友泣不成声。

“庞支队,下午你让我起草的警务实战专训方案,我已经写好了,你什么时候看一看啊……”支队法制科科长蔺勇话未说完已是泪流满面。

郑州晚报记者 张竞昳 张玉东

通讯员 王洪岩/文

郑州晚报记者 周甬/图

“平时他跟年轻队员们一起摸爬滚打”

12月26日晚上11点多,庞新社的妻子给丈夫打电话,一直无人接听。心中担心,她联系了办公室内勤。

“内勤进屋的时候,庞支队静静地躺在床上,右手握成拳头放在胸口,表情安详,身体却已经僵硬了。”特警支队宣传科康三军科长低声说道。

时间倒回几天前。12月21日、22日、24日、25日,特警支队开展了4次集中行动,庞新社没落下一次,设卡清理清查,维护社会秩序稳定,他每每忙到深夜甚至次日凌晨。

“新社的离世让我感到非常震惊和痛心,平时看他跟年轻队员们一起摸爬滚打,却不知他身体已经积劳成疾了,要是我能早一点发现,早一点注意就好了!”对于战友的离去,郑州市公安局特警支队支队长李中华心含内疚。走过曾一同挥汗如雨的训练场、经过他曾伏案到深夜的办公室、看着写有他名字的值班表,李中华唏嘘不已。

庞新社的母亲已经80多岁了,在南阳老家由弟弟赡养,还有不到一个月,老母亲就86岁生日了,家人至今没敢把消息告诉老人家。

有3样必带装备——郑州城区地图、红色圆珠笔、放大镜

“他就像一台‘设置’好‘工作模式’的电器。”在特警支队一大队大队长弋宏俊眼中,庞新社就像是一台始终处于“工作模式”的机器,“整个一‘工作狂’”。

在特警支队,庞新社负责全市交管巡防和特警勤务工作,具体分管特警一大队。平时,只要没有其他勤务,他就会随着一大队的武装巡逻组上街巡逻,车巡、步巡一个不少。

庞新社有3样必带装备——郑州城区地图、红色圆珠笔、放大镜。每次巡逻,庞新社都会对照着地图研究路线和盘查卡点的设置是否科学,与就近分局巡警以及交警巡组协同配合是否顺畅,边看边用红笔在上面做标注,一张地图往往被他画得密密麻麻,往往一个月下来要换两三张地图。

今年,在“反暴恐保稳定”的新形势下,郑州公安局为进一步加强街面武装防控,建立立体打防管控体系,将原先零散、独立的7个警情应急处置预案予以整合,建立更加科学高效的应急处置机制,主管巡防工作的庞新社主动请缨挑下这一重担。

“那是8月,庞支队带着我们每天顶烈日,冒高温,走大街串小巷,跑环线查卡点,每天至少跑有200多公里,腿都跑肿了。”支队办公室主任耿继光说,不到3个星期,庞新社便拿出了《郑州市公安局四级重特大突发案(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预案》及其配套警力部署图,对全市近千个卡点、执勤点、近万条巡逻路线进行了一一清晰标注,有力支撑了全市立体化“打防管控”体系建设。

在特警支队,庞新社还有个出名的外号“庞万能”,别人管不了的他去管,别人不愿干的他去干,让他干啥就干啥,就像一颗“万能螺丝钉”。

“我走了啊”“走吧,开车慢点儿”,冬至早晨夫妻俩的对话成了诀别

面对丈夫的突然离世,妻子王秀英一时之间难以接受,数次晕倒。

12月22日,冬至。庞新社早晨离开家时,冲妻子说的最后一句话是:“我走了啊。”妻子王秀英像往常一样叮嘱了丈夫一句:“走吧,早点儿走,路上不堵车,开车慢点儿。”谁也没想到,这简单的一问一答,竟成了诀别。

2011年12月,庞新社从部队转业至郑州,王秀英以为丈夫到地方后会闲下来,有时间陪陪自己,却没想到之后的几年里,连见面都成了奢侈。基本上,王秀英每周只能见丈夫一次。有时候,会给丈夫送洗干净的被罩、床单,或者换洗的衣服,就能多见一面。“那是怎样的见面啊,我在门口给他打电话,他下楼把东西拿上去,我再坐65路车回家。”王秀英忍不住哭出了声。

“周末你回来了,我菜还没做好,就听见你坐在客厅打呼噜。我知道你累,从来不喊醒你,给你盖个被子,让你多睡会儿。”

“你说男人要有事业,喜欢当特警,让我支持你,行啊,我支持你,我和儿子都支持你,可你为啥走了不干了?”

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向丈夫抱怨,怨他不跟自己和儿子告别,就急匆匆地离开了,王秀英的声音越来越低。

“你咋走得这么急啊,整天都是忙忙忙,见你一面咋就这么难啊,你回来啊,你就是缺条胳膊少条腿回来,我养你,养你到老行不行?你不能一声不吭就走了啊?”王秀英大哭起来。床边,庞新社的领导、同事、战友也红了眼圈,忍不住流下了眼泪。

3个月前儿子参军入伍,这是他最后一次也是第一次送儿子

“离开家那天,父亲送我,我俩早晨5点起床,一起等车,那是我最后一次见他,3个月前。”23岁的庞博今年刚大学毕业,9月,他在父亲的鼓励下参军入伍。上周六,新训刚结束的庞博接到家里电话赶回家时,父亲已经永远地离开了他。儿子入伍离家那天,是庞新社最后一次也是第一次送儿子,“大学放假回家,开学时候想让父亲送一下,他说在执勤。”

在庞博的印象中,爸爸就是一个“最熟悉的陌生人”。“我常见不到他。现在我有假期了,谁知还没到家,他却‘走了’,他知不知道我心里憋了多少话想跟他说啊……”

庞博说,父亲按战士标准来要求自己和家人,不许以他的名义求单位同事办事,不许在他开会时给他打电话,入警两年多不开单位公车。当得知南阳老家村里要修路修桥改善乡亲们出行时,他把自己积攒的一万六千多元钱捐了出去,支援家乡建设。

“当我穿上军装,才明白了这身衣服的真正含义,才理解了爸爸的忙碌与辛劳,当警察和当军人,都意味着奉献与牺牲,爸爸是对的,他永远是我的榜样,他是一个真英雄!”庞博说,“想对父亲说,爸,我长大了,我改变了,我成熟了。我一直把你当作我的骄傲。”

英雄

档案

庞新社 男,汉族,1966年出生,1984年10月入伍,2011年12月转业至郑州市公安局特警支队担任副支队长职务,一级警督警衔。参加工作以来,他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先进个人和优秀共产党员;荣立个人嘉奖1次、个人三等功3次,个人二等功1次。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625398 2014-12-30 00:00:00 二 郑州特警副支队长累倒在岗位上KeywordPh年仅48岁,战友说他像是一台始终处于“工作模式”的机器
不到一个月就是母亲86岁生日,家人没敢把消息告诉老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