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佛山爆炸、上海踩踏、哈尔滨大火,共计59人死亡、94人受伤。倘若再算上大理火灾,短短三四天时间,多起重大公共安全事故直击人心,节日安全之痛频敲警钟。网友纷纷感慨“新年怎么了”,对假日公共安全提出拷问和反思。 中国警察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王太元表示,节日时出行多、人流大,大型文体活动、集会较多,商场、剧院、景区等公共场所运行负荷增加,使交通、消防、卫生等公共安全隐患暴露,是公共安全事故易发之时。 不过,辽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所长张思宁认为:“所谓‘节日易出事’,只是日常隐患由节假日这个特殊的时间节点引爆。”他指出,这几起公共安全事故都是日常安全隐患在假日前后的集中爆发,反映了社会安全生产监督、应急预案设置、公共安全意识的不足,平日排查整改和监督力度仍需加强。 “十次事故九次抢。”专家表示,节日期间和前夕是事故发生“脆弱期”。假期前往往是项目工程的赶工期,加之施工人员心思不稳,抓紧抢工的同时忽视严格的监管保障措施,安全隐患极易暴露。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原院长刘铁民指出,我国公共安全领域在组织、体系上存在结构性缺陷,对公众聚集活动风险缺乏认识,人群缺乏有效安全意识,是导致公共安全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 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士林表示,安全意识薄弱对应的是规则意识淡漠,是对生命的不尊重。安全意识的提高一方面与提升民众自身文明素养,提高法律意识紧密相关,另一方面也需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等方面加强惩治力度。 时间跨进 2015年 人们期待 更有安全感的生活 ■人们期盼,这一年,各级领导干部和党政机关,都能真正把人民的“安”放在首位,织牢全社会平安幸福保障之网。 ■人们期盼,随着各项关乎切身安全利益的改革深入推进,不再有人死于矿难,所有人都能喝到安全水、享受碧蓝天。 ■人们期盼,这一年,不必再担心病毒污染舌尖,手机电脑里的隐私也不被盗取侵犯。 ■人们有理由相信,每一个“小我”和社会、国家的“大我”,在这一年都可能更安全、安定和安宁。 践行这个知易行难的“安”字,需要全社会每一个人为之付出—— ■社会想与开车的你约定: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系好安全带,不挤占自行车道,不闯红灯,不超速,不酒后上路…… ■社会想与你约定:不管别人怎样,都要对所谓“中国式过马路”说不。 ■社会要与坐飞机、轮船、火车、公交、地铁的你约定:无论多急多忙,给安检员一个耐心微笑。 ■社会要和每一个你约定:掐灭手中烟头,关好家中燃气,照看好老幼亲朋,绷紧安全之弦。据新华社 |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