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中原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文化场馆
回归公共服务才有出路
微博郑州
惊惶庞麦郎:个体之外的社会“惊惶”
收支两条线怎样管住公路延迟收费
如何看待讽刺漫画
检验官员反腐认同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文化场馆
回归公共服务才有出路

文化场馆

回归公共服务才有出路

少年宫唱起“空城计”、儿童图书馆里摆着营销类书籍、工人文化宫变成电影院……一些公共文化服务场馆“有名无实”,没有人管、没有人看,是资源浪费,更是管理失职。14日,中办、国办公布的《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及附件《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2015~2020年)》,要求给群众提供“对路子”的公共文化服务。

(1月15日新华网)

说到底,文化场馆“逐利心态不除”尴尬表情难消。作为公益属性而建设的众多文化场馆,假如,其举办的各种文化活动,追求的效果仅仅是“文化场馆搭台,经济唱戏”,唯利是图到因“极高不下的门票价格”而把观众、工人和少年拒之门外。那么,建设那么多的文化场馆,不但背离了承传文化的初衷,而且也势必与大众所期望的文化场馆相去甚远。

一言以蔽之,要消除众多文化场馆——门可罗雀,门庭冷落车马稀等的不正常现象,从而聚拢人气。一方面固然需要相关部门履行自身职责、加强管理、提供大众“喜闻乐见”、“适销对路”更接地气、更平民化、更大众化的文化服务。

另一方面,作为带有公益属性的文化场馆,更应保持公益属性,必须消除“文化场馆搭台经济唱戏”的逐利心态。其提供的文化服务虽称不上是绝对的“免费午餐”,但其价格也应该更平民化、更容易被普通大众所接受。总而言之一句话,文化场馆既要提供适销对路的文化服务,更要在门票价格收费上保持亲民姿态,保持公益属性不变;如此一来,何愁工人文化宫里没工人,青少年宫无少年呢? □赵志轩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629967 2015-01-16 00:00:00 五 文化场馆<BR/>回归公共服务才有出路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