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A13版:郑州两会·看民生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中医医联体 “辨证施治”见成效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中医医联体 “辨证施治”见成效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体验中医经络检测仪

“3+2+1”模式

医疗服务双提升

“所谓‘3+2+1’,就是三级医院帮扶二级医院,二级医院帮扶一级医院。通过加强二级医院的诊疗能力,让二级医院具备指导、带动一级医院的能力,使二级和一级医院的诊疗水平都得到相应的提升。”刘宝琴说,“委派业务骨干到所有的医联体成员单位进行业务指导有一定的难度,但是通过帮扶二级医院,再由二级医院帮扶一级医院就相对容易得多。”这是郑州市中医院按照国家要求的“常见病、多发病要留在基层县域”而进行的探索。

中牟县中医院是“3+2+1”模式的第一个试点,考虑到该院的实际情况,郑州市中医院派出了肿瘤、儿科、康复、麻醉等方面的相应人才对该院进行援助。同时帮助该院建立辐射7个乡镇的县域医联体,在中牟县中医院和这7个乡镇卫生院之间每天有巡诊车进行巡诊,形成了市-县-乡镇的中医分级诊疗模式。

该试点实施以来,中牟县中医院的业务量有了很大提升,住院患者从平均每天200余人激增到了目前的平均每天400余人。

“在这个模式里,我们的角色是‘幕后英雄’,这需要我们有一种开放的胸怀。”刘宝琴说,基层有需求,三级医院就要本着使中医药服务能力整体提升,真正让群众受益的理念,想方设法去满足这种需求。

学科共建

快速解决看病难

三级师徒 中医技术“链接”基层

三级平台 促进中医现代化

为将高端的中医技术输送到基层,增强各级医疗机构间的技术和情感黏性,郑州市中医院还在全国首创了三级拜师模式。

由医院的科主任拜国家级名医为师,业务骨干拜院内名医为师,基层医生拜院内名医为师,请名家培养名家,建立科学人才梯队。

这种由国家级-院级-基层连通起来的模式,可以使各层级医生遇到难题随时求教。“我们建立了医院的微信平台,医生们可以随时通过网络渠道进行讨论和交流,并且中医传统的师带徒关系,师徒间会产生一种信任和信赖的情感,这些都有利于形成一种紧密的技术链条”。

刘宝琴说,从另一个层面讲,这还能解决基层人员能力不足,时间不足的问题,“基层医生可以在休息时间来医院跟随老师坐诊、查房,听医院的YY语音课堂,参加医院的继续教育项目来提升自己的中医服务能力”。

所以,三级拜师模式既有中医传统师带徒的师承模式,又融入了现代继续教育的培养模式,做到了真正的有链接、有黏性,真正实现了上下级的共赢和双向转诊。

专病协作 优质医疗资源共享

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中医医联体内部的35家成员单位各有各的优势和长处,合理利用优势、整合资源,才能做到优势最大化,促进成员单位专科的共同发展。

为此,在中医医联体内部,成立了6个专病协作组,由医联体内有专科优势、实力强的单位牵头组建。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中医医联体的“龙头”单位,郑州市中医院在不少专科方面的确有着强劲的实力,但是却并未“包办”所有的协作组。

在现有的6个专病协作组中,儿科、脑病、心血管协作组由郑州市中医院牵头组建,骨科协作组由郑州市骨科医院牵头组建,肛肠病协作组由郑州市大肠肛门病医院牵头组建,风湿病协作组则由郑州风湿病医院牵头组建。

“作为医联体单位,我们要整合、调动各级医院的优势资源,调动医联体团队的积极性,而不仅是为我们自己的专科做宣传。”刘宝琴说,“下一步我们要再继续筛选各家医院的优势学科,成立更多的专病协作组,在2015年中医医联体各项活动中继续推广我院的国家级重点专科和其他医院的重点专科,真正实现专病协作、优质医疗资源共享。”

将双手放在平台上凸出的“手印”中,只需要短短几分钟时间,一套详尽的经络检测和体质评估报告就跃然纸上。这份报告不仅能检测出人的体质,还能进行详细的经络及脏腑关联分析,指出潜在的疾病风险,并给出健康管理建议,甚至具体到起居、饮食和运动建议,以及宜听的音乐。

据悉,这台仪器是目前最先进的中医经络检测仪,设在郑州市中医院汝河路院区院士工作站内,另外设在商鼎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基层医联体单位的3台设备已为1450余人进行了中医体质评估,并得到郑州市中医院专家的诊疗与指导。

刘宝琴说,大家普遍认为中医就是望闻问切,没有数据和工具,不可对比;而体质辨识、中医经络检测是有数据有图像的。

依托王永炎院士工作站,郑州市中医院建起了三级中医远程防控诊疗平台,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为一级平台,郑州市中医院为二级平台,基层医疗机构社区卫生中心和县级医疗机构等为三级平台,逐步实现中医经络检测和体质评估、院士及国家级名中医远程会诊指导、医疗培训学习等功能,让基层百姓与国家级专家“面对面”诊疗。

此外,医院还获批设立河南省名中医学术思想传承院士工作站,建设了中医传承平台,采用数据挖掘,对院内名老中医临床经验、跟师病案、传承谱系、优势病种等进行全面、准确、客观的分析与总结,推动了中医药的传承与创新,促进了产、学、研结合,加速了中医药成果的应用和转化。

刘宝琴指出,远程诊疗及信息化平台是中医走向现代化、数据化、可视化、便捷化的载体,通过平台建设,形成国家、地市、社区互动网络,使国家级、市级优质医疗资源通过网络传输到基层,满足群众医疗需要,提升全民健康素质。

关注郑州两会

这是全省首家中医医联体。它囊括了35家中医医疗机构,涵盖公立医院、私立医院、社区服务中心、中医馆,覆盖整个郑州辖区。这是以中医思维组建和运行的医联体。自2013年9月12日启动以来,一年多的时间不仅年门诊量达300万人次,更有“名中医团”、“专家讲师团”走遍基层、服务百姓。如今,医联体成员单位的学科共建快速缓解了基层群众看病难问题,各专病协作组全面提高成员单位的诊疗水平,三级师徒模式把中医技术“链接”到了基层……一剂剂“猛药”正在发挥作用,全面提升基层中医服务能力。正如郑州市中医院院长刘宝琴所说,作为中医院,要传承中医的古老智慧,“辨证施治”,明辨各个基层医疗单位的需求,明辨自身的优势和长处,“对症”进行协作和帮扶,确保基层群众享受到优质的中医医疗资源。 郑州晚报记者 邢进 通讯员 路瑞娜 文/图

刚刚起步不久的学科共建,是郑州市中医院为中医医联体成员单位开出的又一剂“猛药”,自2014年9月19日启动共建以来,效果显著。

上街区儿科整体都非常薄弱,没有一家医院有像样的儿科病房,而与此相对应的是该区居民极大的医疗需求。

医联体成员单位上街区中医院只有一个儿科门诊,实力薄弱,强烈要求郑州市中医院的支援,经过多方调研,郑州市中医院决定与该院以学科共建的形式,建设儿科病房。

儿科是郑州市中医院的“国字号”重点专科,院方不但在技术方面给予援助,还派出了一支骨干人才队伍,省级名中医、儿科主任王晓燕更是每周二全天在上街区中医院坐诊。学科共建的儿科病房共20张床位,上街区中医院的心理预期是3个月住满病人,谁知儿科病房开诊的当月患儿已经住满。

儿科病房运行3个月,截至发稿时,共诊治患儿6000余人,收治住院病人200余名,连周边荥阳、巩义的市民都慕名而来。

刘宝琴说,其实进行儿科的学科共建,对医院是有一定影响的,但是基层医疗机构的实际情况和群众的强烈需求,让医院必须下这剂“重药”。

“就目前的效果来看,学科共建这一举措是成功的,但是我们也必须正视问题。”刘宝琴指出,学科共建没有先例可循,是有一定风险的,不仅是吃苦的风险、经济的风险,同时还要承担不可预测的医疗风险,“我们的医护人员在院内的医疗风险,可以按照相应的规定执行,但是如果在学科共建的医院发生了医疗风险,该怎么承担责任,这方面还是个空白,这都需要我们去思考、去探讨。”

中医医联体 “辨证施治”见成效

郑州两会·看民生

2015年1月21日 星期三 编辑:刘书芝 美编:董思秀 校对:姜军

AA13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631127 2015-01-21 00:00:00 三 中医医联体 “辨证施治”见成效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