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昨日,记者从市地震局获悉,西流湖公园北区的应急避难所已经全部完工,因为配有直升机停机坪,成为郑州建成的标准最高的应急避难所,南区另一个规模容纳近10万人的应急避难所也在规划建设中。 郑州晚报首席记者 徐富盈 文/图 应急供电供水一应俱全 昨日中午,西三环西流湖路南侧路西人行道上,工作人员赵先生正在固定一块“应急避难场所 向西500米”的绿牌,“这个应急避难所能容纳15万到20万人甚至更多”。 西流湖公园北区,顺着彩砖路向北,路边出现多个公示牌,一块上写着“避难避险 应急供水”字样,公示牌后是水龙头;“应急供电”背后是电源;向北50米的高处,有一个方方正正的水泥坪,水泥坪中间有一个彩色的大圆,坪东北角立着一个指示牌:避难避险应急停机坪。再向北,设有应急厕所等多处。 西流湖公园管理处书记徐红宇介绍,这个应急避难所是四川汶川、日本大地震后,郑州为解决应急避难相对缺少的情况,由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在西流湖公园建设的。西流湖北区从陇海铁路至化工路,加上西边的苍野亭附近等,树与树之间可以搭帐篷,卫生防疫、供水和厕所都非常全面,它长约800米,宽约400米,面积有30多万平方米。 西流湖南区避难所也开建 徐红宇介绍,郑上路以南的西流湖公园至中原路之间有大量的空地,公园南区应急避难场所也马上开建。 应急厕所是PVC板制做的,即使遇到地震,正方便的人也不至于受到伤害。到时,南区可容纳避难人群10万以上。“这两个应急避难所规模较高,直升机可落在停机坪内,把应急物资卸下,面对面分发给应急人群。” 市地震局工作人员说,应急避难场所分为紧急避难所和长期避难所,平均每2平方米左右容纳一人,多建在居民区附近的公园、绿地、广场等空旷安全地带,遇到突发灾害,群众能及时向这些地方转移。建筑学家提供的数据表明,一幢50米高的楼房遭遇外力突然坍塌,周围100米范围内都属于危险区。 应急避难场所是为了人们能在灾害发生后一段时期内,躲避由灾害带来的直接或间接伤害,并能保障基本生活而事先划分的带有一定功能设施的场地。具有应急避难指挥中心、独立供电系统、应急直升机停机坪、应急消防措施、应急避难疏散区、应急供水等11种应急避险功能。 市区目前建成 3个应急避难所 早在2011年7月15日,市政府就成立了“郑州市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截至2012年初,我市建成并投入使用的有9个应急避难场所,郑州市区有3座:碧沙岗公园、人民公园和二七区郑飞花园,其他6个分布在上街区、新密市。分布非常不均,有的大城区如巩义新郑等都没有设立。 从2012年起,随着政府对应急避险的要求的提高,新增的多个应急避险场所,都在建设之中,西流湖公园北区只是其中之一,郑州东区的应急避难所也在规划建设中。 昨日下午,记者又走访了人民公园、碧沙岗公园内的应急避难所,但设施没有西流湖公园的完善。 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市民,大部分并不了解应急避难所的用途,一半以上受访市民希望郑州增加应急避难场所数量。 据了解,首都北京市建成29个应急避难所,成都市区已建成28个应急避难所,是省会中建成避难所中较多的一个省会。 线索提供 徐女士(稿费50元) |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