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S03版:社区报 记忆中的年味 上一版3  4下一版
现在呢?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现在呢?

小时候,过年是磨了好久的新衣服

长大后,过年是逐渐增加的压岁钱

盼望着,盼望着,年终于来了。

小时候,年货是难得吃上的一桌好饭菜,是跟妈妈磨了好久终于买到的新衣服,是小孩子口袋里红红绿绿的水果糖。

如今生活好了,想吃啥有啥,想买啥就买,每天都像过年一样,人们在怀念孩童时期的年味儿时也在纠结:现在的年怎么一点年味都没有了呢?

再过十几天就要过春节了,记忆中年味是什么,让我们一起来翻开它,“闻闻”不同年代不同人的“年味”。

开篇话

讲述人:鹿守杨

年龄:74岁 家乡:徐州

最怀念邻居家的炸麻叶

“那时的我才七八岁,生活很困难。但是,不管怎样困难,我们总要过一个像样的春节。”现年74岁的鹿守杨回忆起在农村的往事,感慨不已。

家住淮河路96号院的鹿守杨是徐州人,来到郑州30多年,他说起老家来怀念万分。

解放前社会很不稳定,生活贫困的人比比皆是。然而,无论是富人还是穷人,对春节都很向往。当时鹿守杨家虽然不富裕,但生活还算过得去。那时的鹿守杨也很期待过春节,春节对他来说意味着“有好东西吃、有戏可以看”。

鹿守杨说:“那时候生活困难,过一次春节差不多就要花光一整年的积蓄。那些贫穷的人,为了能过好年,还要提前去地主家里讨点食物。”每年的春节前母亲会带着他到地主家要一些高粱面,最让他记忆深刻的就是那年下着大雪,母亲拉着他到村里附近的地主家讨过年食物,虽说没有借到食物过年,但对于鹿守杨来说并没有遗憾,因为那年他吃到了最好吃的麻叶儿。鹿守杨说,每年过年都会走亲访友,虽说没有压岁钱,但一句吉祥话就能拿到许多好吃的,“那一年在邻居家门口老远就闻到了炸麻叶儿的味,看到邻居大婶连忙磕头拜年,大婶一高兴抓了一大把麻叶放我手上。热乎乎的麻叶儿吃起来别提有多好吃了。”

记者 柴琳琳

讲述人:梁玉华

年龄:59岁 家乡:郑州

多说吉祥话,能多得1分钱

“只要进入阳历新年,小孩子就整天掰着手指头盼望过年”。今年59岁的梁玉华是土生土长的郑州人。对他来说,以前物质匮乏,日子清贫,平时难见肉的影子,只有过年才能吃上鲜肉,穿上新衣服。

我们家有6口人,只有过年才能吃到饺子和好吃的,但这些可不是随便能吃的。每年父母置办年货都会放在家里很高的柜子上面,为的就是不让我们摸得到拿着偷吃。

等到了除夕晚上才全部摆上桌,全家人终于吃上一顿丰盛的年夜饭。“每年过节,我们都要把家里的肉分成两份,一份自家过节吃,另一份等到亲戚来时,才拿出来吃。”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物资须凭票供应,快过年了,大家便带着票,步行5里路换取一点布料做新衣服,还有糖、糕点。“那时我们住的都是平房,一个院大概住了十几家,大年三十晚上,每家都要放鞭炮,那时院子里热闹非凡,小孩子争着捡没有放响的鞭炮,到处弥漫着欢笑。”

梁玉华说,第二天他就会和兄弟姐妹一起到邻居家串门。“过新年,大家都想讨个好彩头,听着小孩子说吉祥话,大人很开心,也乐意给钱,有给3分钱的、5分钱的,要是到经济比较富裕的人家,聪明的小孩会再说吉祥话,他们听着高兴,就再给1分钱。拿着分到的一元多钱,大家可开心了。”在那个年代,对小孩来说,这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梁玉华说,当时生活虽然比较贫困,物资匮乏,却有浓浓的年味和亲情。

记者 柴琳琳

讲述人:郭培培

年龄:29岁 家乡:平顶山

除夕晚上,试好多遍新衣服

郭培培是平顶山人,80后的她认为过年就是穿新衣、放鞭炮。另外,一家人坐在一起看春节晚会是每家每户的盛典。

每到大年三十,就会把爸妈给买的新衣服放在床头上,晚上摸好几遍还要试好几遍,心想着赶快天亮就可以穿着新衣服出去美美。“第二天起来,迎着鞭炮声穿着崭新的衣服别提有多爽了。”

“我们村里有一个习惯,就是会吃一大碗大炖菜,并且做成之后小孩子要先给家里的长辈端上一碗。”郭培培说,小时候压岁钱都是五元、十元,虽然压岁钱的一部分会被父母收回,但是剩下的钱自己和小伙伴们都拿去买鞭炮或者赶庙会。“比赛谁敢把点燃的爆竹拿在手里的时间长,看谁把‘手摔鞭炮’扔得更远一点。”

谈起小时候过年的那些事,她一直乐得合不拢嘴。过年,对她来说就是平时吃不到的好饭好菜,无拘无束地撒欢疯玩。如今,她再也不会为一件新衣服而兴奋,也再不会为了捡几个没点燃的鞭炮在外面冻几个小时了。

记者 柴琳琳

讲述人:张志成

年龄:44岁 家乡:开封

趁大人不注意,悄悄拿炸丸子吃

相比现在过年的无趣,小时候过年的味道,真是让人十分留恋和怀念。

小时候农村生活条件很差,缺吃少穿。小孩子是盼星星盼月亮一样地盼着过年。因为到了过年,才可以吃上白面馒头、饺子和丸子,才可以穿上新衣服,才可以有几块钱的压岁钱,才可以买零食、炮仗和玩具。

小时候穿衣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只有到了过年,妈妈才会给小孩子买个帽子,做双新鞋,做件棉袄。记得我8岁那年的春节,当时我戴得是个雷锋帽,帽檐上有个大大的红五角星。就像个小解放军,心里甭提多美了。

过年前几天,家里就开始过油炸东西了。在灶台上支起一个大锅,油热了,屋里、院子里一下子都弥漫着香味。炸各种各样的丸子,有红薯丸、豆腐丸、酥肉丸等,还有麻叶、油条等。大人在忙着,我们小孩子就趁父母不注意一会儿拿个尝尝,一会儿拿个尝尝,等到大人叫吃饭的时候都没一点胃口了。

大年初一,我一大早就被母亲从被窝里叫起来,睁开惺忪的眼睛,穿上新衣服,开始在院子里放鞭炮。爸爸放了一挂鞭炮,我也吵着闹着要放炮仗。爸爸给了我几个“二炮”,我右手大拇指和食指捏着一只炮仗,左手拿着一只燃着的香烟,点着了炮捻儿,就赶快把它扔到半空,听着“啪”的一声响,开心死了。就在我得意忘形的时候,有一只炮仗的捻儿烧得太快了,还没等我把它扔出去,就已经在手边炸响了,顿时一阵儿钻心的痛啊,我“哇”的一声大哭,爸爸走过来看,我的食指肿得像个小红萝卜。那天早上害得我也没吃上饺子。

过了会儿,爸爸问我要不要出去拜年,我说当然要去了,不去谁给我压岁钱啊!我擦了把鼻涕就和他们一块出去了。到了奶奶、姥姥、叔叔、舅舅家,七大妗子八大姨,先磕头,再说吉祥话,然后才给压岁钱,有的给贰角,有的给五角,最多的也才给一块钱。不过都是崭新崭新的,图个吉利。拜完年了,手里捧着两三元的压岁钱,心里盘算着可以买几只炮仗,买几颗水果糖,买个塑料小手枪。心里比喝了蜜还要甜啊!

30多年过去了,现在想想衣食无忧,但为什么少了许多的快乐呢?我想,也许是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当时心里有几分希望,有一点渴盼,生活才会变得更充实更快乐吧。

现在呢,我们需要珍惜我们所拥有的一切,爱亲人,爱朋友,爱生活,也许我们才可以从中得到更多的快乐,更多的幸福。

记者 刘怡辰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634288 2015-01-30 00:00:00 五 现在呢?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