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Y12版:荥阳播报 荥泽大地 上一版3  4下一版
挥手作别来时路 一路艰辛一路歌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挥手作别来时路 一路艰辛一路歌
——“中国十佳小康村”高山村发展纪实
高山村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高山村书记王建功领取荣誉牌匾

近日,荥阳市高山镇高山村被评为“中国十佳小康村”。“中国十佳小康村”评选活动是由农民日报社发起,联合首都众多媒体和中组部、农业部等共同举办,自2003年创办以来,已连续举办八届。

近年来,高山村历届领导班子始终坚持“发展、富裕、务实、为民”的指导思想,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努力改善生存环境,积极推进文明建设,致力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各项工作都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先后多次被评为河南省、郑州市“先进基层党组织”,还先后被命名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示范村”,河南省“文明村”、“卫生村”、“生态村”,河南省“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先进单位”,郑州市“文明村”、“生态村”,荥阳市“五好党组织”和“发展经济先进村”。记者 姚辉常 通讯员 王帅 文/图

昔日高山村

贫穷落后

收入少、生活难

从地形上看,高山村南北长、东西窄,从南到北约6公里,是方圆地形最长的村。过去,贫穷落后是高山村的代名词,全村土地大部分偏于沙质土壤,前面雨水停、后面地面干,按照老百姓的说法,就是不保墒。在大集体时代,粮食产量低、收入少,老百姓每年所生产的粮食仅够糊口,如遇干旱年份,大部分农户就要绝收,因此全村村民常常是靠吃照顾粮来维持生活,那时候全村村民日值都在几分钱,最多时也不到两毛钱,村民辛辛苦苦一年到头分红也只有几十块钱。

条件差、行路难

高山村地处山区,十年九旱,尽管是镇政府所在地,但过去只有一条长不足百米、宽不足10米的弯弯曲曲小街道,并且临街房屋破烂不堪、路面状况坑坑洼洼。庙会期间,因为高山街是连接高山镇北部几个村的必经之路,如开车经过高山街没有一个小时不能通过。高山村由于山高沟深,群众出行、学生上学十分不便, 在高山村南部有一道沟,沟南到沟北看起来百十来米,但是两边地形陡峭,此地只有一条小道,坡度在50度以上,只有年轻人和孩子在天气晴朗的时候才敢行走此处。过去由于受条件限制,群众来村办事大都是绕道六七里,高山村民行路难由此可见一斑。

水源缺、吃水难

自古以来,高山村就是一个缺水地区,全村两千多口人,过去吃水主要有两口土井(一个是杨门井、一个是大水井),并且都是在深沟之内,百姓吃水要靠手拔肩挑,翻山越岭来往要走四、五里,浇地保苗更是不敢想的事。遇到干旱年份,水井也不够用,村民只有靠接雨水使用。

这就是过去的高山村。

今日高山村 “中国十佳小康村”

发展经济不遗余力

穷则思变。如何摆脱贫穷和落后,高山村在发展经济上不遗余力。1975年,村两委班子经过深思熟虑、市场考察后,筹集3000多元资金,垒起了两台烘炉,购买了两台国营企业处理的旧车床,建起了高山有史以来的第一个企业——郑州市高山水暖器材厂(河南省高山阀门有限公司前身),开始了前所未有的阀门生产。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其所生产的“高山”牌阀门,在今天已成为河南省的名牌产品,也被评为全国“免检产品”,高山村也依托集体企业的发展成为荥阳市有名的富裕村。

为了提高企业管理水平,高山村在国家开始实施ISO 9001质量体系认证后即组织企业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定制度、做规范,在全国阀门行业首批进行了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工作,使企业发展步入轨道。美国石油学会API认证为河南省高山阀门有限公司的产品进入美国石油行业打开了大门。2006年进行的欧盟CE认证为产品进入欧洲市场拿到了通行证。

近年来高山村组织企业接连开发出了截止阀、止回阀、闸阀、球阀、蝶阀、柱塞阀、安全阀、减压阀等产品,特别是安全阀、减压阀、疏水阀等自动阀门的开发,把产品档次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品种也有原来的单一品种发展到现在的13大系列1000多个规格,其中获得国家专利17项、省级科技成果奖两个、市级科技成果奖3个,省级名牌产品4个。产品出口到非洲、加拿大、越南、印度、美国、俄罗斯、蒙古等国家和地区。

河南省高山阀门有限公司已因此成为一个拥有1亿零60万元资本、700多名员工、占地15万平方米的现代化企业,成为中原地区同行业的佼佼者,连年来各项经济指标增长幅度均在10%以上,每年都受到荥阳市和高山镇的表彰。

改变面貌投资加大

高山村地处山区,自古以来条件落后。近年来,村两委班子抓住时机,以集体经济投入为主,动员社会力量,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首先是实施了基础改造工程,从2008年开始,先后投资200万元建成了有健身区、游园区、喷泉、水池、过桥为一体的村文化广场,成为全村群众娱乐、健身的好去处。投资300多万元加强公路建设,在高山村南部的深沟建起了大坝,方便南部4个村民组的出行,在村中心新修12米宽的主干道5公里,在辖区内形成了南北通达的路网,彻底改变了高山村自古一条道的面貌。加强了村民组与村民组之间和农户之间的道路建设,投入资金140多万元硬化通组道路2350平方米,硬化通户道路5363平方米,使过去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的局面彻底改变了。

其次是实施绿化工程,投入200多万元资金,先后对所有新修道路栽植了路边石,人行道铺设了花砖,主干道全部设置花池、栽植绿化树木花草,全部进行了绿化。为了建设优化新农村,投资80多万元进行了电路改造,增加了变压器,栽植了线杆,安装路灯5公里。投资42万元建成了建筑面积达760平方米的超市,投资14万元新建了村卫生所,先后在全村范围内打300米以下深井15眼、投资80万元新打300米深井一眼,提高了镇区生产生活的供水能力。

改善民生舍得花钱

与此同时,村两委班子还十分注重群众生活质量的提高,用公共积累改善群众生活,创造了荥阳市8个第一:第一个免除村民的农业税。第一个接送儿童上学。第一个免除小学生的学杂费。第一个向老年人发放生活补贴,全村60岁以上老人每人每月能领到50元的老年金。第一个向全体群众发放澡票。第一个实行新生资助制度。第一个向村民发放福利。第一个实行由集体为村民办理新型合作医疗的村,从开始办理合作医疗开始,每年集体投入资金为全村群众办理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为保障广大群众身体健康提供了良好条件。

提高文明素质下大力气

多年来高山村始终坚持组织广大群众积极开展争创活动,对评选出的“星级文明户”以及“好公婆”、“好媳妇”、“好丈夫”、“敬老好儿女”进行表彰,在全村形成了学先进、赶先进的氛围。投资80多万元建成了文化大院,配备了各种活动器材,发挥文化大院作用;积极组织开展文化体育活动,盘鼓队、秧歌队等文艺组织经常开展活动,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如今的高山,已经成为镶嵌在中原大地上的一颗明珠,正以日新月异的变化向人们展示其光彩夺目的风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634425 2015-01-30 00:00:00 五 挥手作别来时路 一路艰辛一路歌KeywordPh——“中国十佳小康村”高山村发展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