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月31上午,新郑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市炎黄文化艺术中心隆重开幕,来自各条战线的人大代表肩负人民重托,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共商新郑发展大计。 新郑市炎黄文化艺术中心内布置简朴、气氛热烈,主席台帷幕中央国徽高悬。 大会主席团成员在主席台就座。在主席台前排就座的新郑市领导有王广国、刘建武、王效光、李书良、陈莉等。 本次会议应出席代表237人,实到代表217人,符合法定人数。 在热烈的掌声中,新郑市市长刘建武代表新郑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共分3个部分:一是2014年政府工作回顾;二是2015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三是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刘建武在报告中说,2014年,面对艰巨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新郑市政府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团结带领全市人民,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抓改革、强投资、调结构、求提升”总要求,大力实施“双融入、双承接”发展战略,以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动力,突出抓好“三大主体”工作,开拓创新,拼搏进取,较好地完成了市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一年来,全市上下坚持稳中求进、转型升级,综合实力持续增强。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68.5亿元,增长9.5%。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0.1亿元,增长31.8%,财政收入和税收总量均居全省县(市)首位,再次进入全国财政收入百强县(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15672元、25028元,分别增长12.8%和10.6%。县域经济发展质量评价蝉联全省首位,入选国家首批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县(市)和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排名分别升至第48位和59位,在郑州都市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和2014年度“三大主体”工作12项县(市)考核中获得11项先进表彰。 刘建武指出,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也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意义重大。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郑州市委、新郑市委全会及《河南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建设战略纲要》精神,主动适应新常态,积极作为新常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牢牢把握“抓改革创新、强投资开放、促结构转型、求民生改善”的总要求,深入实施“双融入、双承接”发展战略,强力推进“三大主体”工作,着力提升文化建设、生态建设、社会建设、民主法治建设水平,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努力打造自然之美、社会公正、城乡和谐的临空经济强市。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5%,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5%,主要工业增加值增长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5%,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5‰以内,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削减16%和2%。 刘建武说,今年要全力办好为民实事:改善教学条件,关心教师生活,新建、改建中小学、幼儿园12所,为普通高中一线教师每人每月发放100元就餐补贴。帮扶群众就业创业,新增城镇就业再就业6500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75万人;为新郑籍高校毕业生、失地农民等特殊人群申请发放10万元政府贴息创业贷款。提高全民医疗服务水平,建成市级公立医院主体工程;城乡居民大病救助最高补贴标准从6万元提高至30万元;为全市居民免费发放健康卡,实现居民就医、付费、健康管理一卡服务。增强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新开建保障性住房1000套,基本建成600套。关爱老年人生活,分别为新郑籍80岁、90岁、百岁以上老人每人每月发放100元、200元、500元高龄补贴等。 大会还书面听取了《关于新郑市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新郑市2014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5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表决通过了大会选举办法。 记者 杨宜锦 通讯员 海霞 锐琦 文/图 |
3上一篇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