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S04版:2014,他们感动中牟 上一版3  4下一版
厉风救援队:常年免费打捞溺水者遗体
朱肖云:二十年捐款捐物九十余万元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厉风救援队:常年免费打捞溺水者遗体
厉风义务救援队

在黄河岸边,有一群捕鱼人,他们泡着黄河水长大。对黄河的敬畏和感恩使他们凝聚在一起,为那些因黄河逝去的生命送上尘世归乡路。他们就是中牟黄河大堤旁的厉风义务救援队。记者 张朝晖 中牟播报 刘客白 文/图

看不惯挟尸要价而义务救援

今年40多岁的王喜军是队伍的核心人物,也是队伍的创建者。2012年,只有王喜军一人,如今却发展到五六十人,队员们都是自发加入。

队里年纪最大的是一位70岁老者,凭对黄河水性的透彻了解做技术指导;年纪最小的为22岁青年,赤着足底随时准备下河打捞;还有4名女性,负责档案记录和后勤整理。这群队员,除了平时回家种地劳作之余,经常聚集在黄河大堤旁的营地里,随时待命。

救援队目前拥有20多条冲锋舟,每次出动的油费都是自己承担。几十名渔民除了自己种地的收入,将打鱼的收入都汇总在一起,作为队伍的共同经费。去年,10万元的收入,光几只船的油费和维护就花掉8万元,剩下的2万元钱,平摊到每个人头上,只有几百块。

去年夏天,黄河下游发生了一起祖孙三代同时溺水的事件。家属联系上王喜军后,他们连续搜救6天6夜,终于将落水者的遗体全部找到。后来家属们塞钱,他说啥也不要。

王喜军说,因为看不惯挟尸要价,才成立的这个队伍。

一年免费打捞50具遗体

为了应急突发情况,每天晚上,黄河大堤上的营地里都会有2~3名队员值通宵班。铁皮屋里一张床,另一张床则摆在户外的沙土地上。

“要加入我们,首先要有良好的水性,这是必备条件。其次不能把钱看得太重。”王喜军说,这个不大的队伍里不乏因拆迁分地而得到丰厚赔偿的千万富翁,但他们的言行不显山不露水,干活时一样听从指挥。

当然,也有离开队伍的成员。据王喜军介绍,加入的队员发现干了几次活,真的没钱赚,就退出了。他告诉记者:“我们今年已经打捞了四五十具遗体,如果真的收钱,一具就按5000元的话,大家的收入也不薄。”

有一次,队伍打捞几天,终于救出了一对溺水的双胞胎。过于悲痛的家属看见孩子,甚至忘了道谢,就领走了遗体。“我们都理解家属的心情,并不抱怨,因为我们啥也不图!”

名声传扬,被邀跨县跨市跨省出征

一次次出动摸排,离不开利器网兜和铁钩。而厉风救援队的“看家宝”是70多岁的老渔民亲手制作的鱼钩,市面上难以买到相似的产品。

看似轻薄的鱼钩韧力却极强,不会轻易折断。两人拉着两头在渔船上拉开摸排,遇到遗体就会挂住。有时110、119都会向他们求援。

2013年,河北邯郸接到一起报案,打捞无从下手,他们出动6人,跨省支援。有时,队长则在电话里技术分析支援外省的救援。他们的救援范围,已不仅仅是中牟黄河段。近到附近的洛阳等地市,远则跨省出征。

赤脚光身在太阳下工作,成了许多队员的“标配”。炙热的夏天,队员们都晒得脱了皮,有时热得受不住下水泡泡就又立马上船。

王喜军告诉记者,救援也不是每次都能成功。遇到杂草丛生和复杂的水底,钩子往往被挂住,难以行进。“这个时候我们也无能为力。”

“这些年来,溺水的啥情况都有,游泳的、坐船的、喝酒的、自杀的,有时我们一天接到四五起电话,可是设备有限,忙也忙不过来。只盼大家多点安全意识,让悲剧不再发生。”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637364 2015-02-10 00:00:00 二 厉风救援队:常年免费打捞溺水者遗体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