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S08版:中牟播报 记忆 上一版3
遗失声明
关于农村劳动力补贴性职业培训机构登记备案的公告
搭庵舍茶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搭庵舍茶
大孟镇茶庵村故事
大孟镇茶庵村位于广惠街物流大道北部

茶庵,顾名思义就是卖茶或者喝茶的草庵儿,古时大多由乐善好施的大户人家在交通要道施茶而搭建的草棚,多数用于炎夏备茶供路人歇脚解渴。陈钰编著的《中华茶之道》云:茶庵,古时建在路旁施舍茶或用于提供茶用的佛寺或草棚。佛寺中的茶庵多数是尼姑庵;也有建造的为周围居民仰望奉茶敬神者,大部分还是用于暑天备茶提供给路人休息解渴。将茅屋称作茶庵的,本质与茶亭基本一样,主要都是为了提供施茶用。清乾隆浙江《景宁县志·守观》记载全县四个茶庵:“惠泉庵,县东没撞路旁”;“顺济庵,一都大顺口路旁”;“鲍义亭,一都蔡鲍岸路旁”;“福卢庵,在三都七里坳”。其中一个即为茶亭。屈大均《广东新语》:河南之洲“有茶庵,每岁春分前一日,采茶者多寓此庵。”

顾名思义,位于中牟县北边大孟镇的茶庵村的来历也不乏这样的含义。 中牟播报 谢鹏飞 邢昊冉 通讯员 梁三喜 王银贵 文/图

古为官道驿站

曾经商贾云集

据传,茶庵村所在地历史上曾是官道驿站,东迄汴梁,西过郑州、经洛阳直达长安。严耕望先生在《唐代交通图考》中说:“洛阳为唐代之陪都,称为东都,一称东京。汴州自北朝末期以来,已称殷盛,多豪侠。至唐代尤为黄河下游大平原之第一大都市,且为东方交通之总枢纽,中叶以后,藩镇跋扈,汴州地当漕道咽喉,于政局安危尤所急切。而其位置又与长安、洛阳同在一条东西轴线上,故西东两都之驿道东延至汴州,称为大路驿。”

相传宋代年间有吴姓人落户此地,在官道旁,方便路人,后又有其他人在此聚居,渐渐地在茶庵旁就形成了个村落,人们依据它的缘起,习惯地称其“茶庵”。由于此地正处于汴梁和郑州的中间,又紧邻水路汴河,水陆交通方便的地理位置,吸引了四方商贾竞相云集。

茶庵村草莓蔬菜种植户李国兴告诉记者,自打他记事起茶庵村周围有一道寨墙,东西开设两个寨门。今年50岁的李国兴清楚地记得小时候常和玩伴儿在寨墙上玩耍,并在明月夜里模仿《侦察兵》电影上的情节进行游戏。

“茶庵村的寨墙有10米多高,顶部最少有6米宽。”73岁的赵丙仁先生说。

85岁的马培善老先生说,他记得寨子建有两座寨门,东门门额镌刻有“长庆寨兴隆集”字样,而西门上的匾额内容却没有一点印象了。

由此可知,茶庵村的历史上应该有过“长庆寨”或者“兴隆集”的称谓,其繁荣景象可见一斑。

说起寨墙,马培善老先生还饶有兴致地讲起寨墙在防洪与抗日方面起到的作用。

1938年5月,侵华日军攻陷徐州,并沿陇海线西犯,郑州危急。6月9日,为阻止日军西进,蒋介石采取“以水代兵”的办法,下令扒开位于郑州市北郊黄河南岸的花园口,造成人为的黄河决堤改道,黄河水经中牟、尉氏沿贾鲁河迅速下泄,大多良田成为泽国,形成大片的黄泛区。而茶庵村因为有高大寨墙为屏障,滔滔洪水绕寨而过,没有对寨内百姓造成重大损失。

茶庵村位于中牟县大孟镇西南部,距镇政府6公里。全村由茶庵一个自然村组成,共13个村民组,总人口3400人,党员64人。辖区总面积3860亩,其中耕地面积3860亩,主要种植作物有大蒜、草莓、蔬菜大棚,其他经济作物有果树。

该村素有种植蔬菜的优良传统,每年都有大量蔬菜上市,尤以陆地蔬菜种植为主,年种植面积都在2000亩以上,年产量在3000吨左右,是远近闻名的蔬菜专业村。该村交通便捷,东临广惠街,南依绿博大道,北连郑开大道,班车直达县城,移动电话通讯网络覆盖全村,信息畅通。改革开放以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村两委班子及全体村民同舟共济、艰苦创业,致力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等,凭借勤劳智慧的人力优势、独特的区位、便利的交通,该村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超越昔日景象 果蔬争艳飘香

高大寨墙为屏 护佑一方百姓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640855 2015-03-04 00:00:00 三 搭庵舍茶KeywordPh大孟镇茶庵村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