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开栏的话 由郑州报业集团旗下媒体郑州日报率先重磅推出的陇海大院爱心群体,用温暖和温情,感动了郑州,感动了河南,感动了中国。其实,在我们身边有许许多多好人好事,或许他们的事迹不曾轰轰烈烈,但那一刻的温暖,却会深深地刻在我们心里。即日起,郑州报业集团推出“寻找更多陇海大院,发现更多身边感动”专栏,与广大读者一道感受“身边好人”的力量,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能量,让“邻里互助、扶残助残、扶危济困”的精神进一步发扬光大。 一名67岁的退休老人,突患脑溢血致瘫。病后竟有上百名邻居和朋友去看望他,素不相识者在医院轮流为他做按摩。昨日,数百人聚集在中原万达广场自发为他捐款。 这名老人叫王自强,郑州市首批五星志愿者,他坚持15年免费为市民换零钱,被人亲切地称为“零钱老人”,他还有着更多的公益之举。 郑州晚报首席记者 徐富盈 文/图 一人病了,数百人捐助 昨日上午10点左右,中原万达广场,早已聚集了300多人。 “夕阳红志愿服务队”“小蚂蚁志愿服务队”“红十字水上义务救援队”“爱心之家公益联盟”……除了一些公益团体外,更多的是闻讯到场的市民,大家在这里举行“志愿者结对献爱心,互帮互助扬正气”活动,为病床上的王自强老人捐助。 王自强自身经济条件不好,一心做公益的他没有其他收入,仅依靠微薄的退休金生活。 10时20分,捐助活动开始,第一名捐款者豫残联盟的袁海军坐在轮椅上捐出200元。郑州火车站老年雷锋团派出代表姚淑英,为只闻名、未谋面的王自强捐款1215元。捐助活动共收到善款23513元。 11时30分,当沉甸甸的爱心款送到市中心医院王自强的病床前时,刚做过手术的老人艰难地转动着眼睛,给众人打招呼,表达着感激之情。 退休老人的15年公益路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对于王自强来说,他的晚年生活不是晚霞,而像朝霞一般绚丽。 王自强从郑州三棉退休后,曾静思过人生:人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在哪里? 一不吸烟,二不喝酒,三不打牌,也没有其他特别爱好,自己怎么办? 15年前,王自强凭着工作时的宣传功底,在自己居住的三棉社区义务编印了一份小报《棉纺社区》,免费供人阅读。到去年12月,已编印262期,总印数达3万多份。 王自强喜欢养花,他把自己种的菊花、月季、红景天等几十种花卉,赠送给邻居和陌生人。8年来,老人每年平均送出260盆左右。 7年前开始,王自强每天早晨起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拎着个塑料桶,在社区拾狗粪,不少人跟着他拾,遛狗人也变得文明,社区环境卫生大为改观。 他最为人所熟悉的好事是,15年坚持为大家换零钱,累计换零钱600多万元,被亲切地称为“零钱老人”“社区银行行长”。 “我积极融入社会,快乐自己,也快乐别人,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王自强袒露心声。 线索提供 王鸿(稿费50元) |
3上一篇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