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嵩山如屏,林木蓊郁,重峦叠翠;山城如画,城在林中,人在绿中;乡村如锦,鸟语花香,柳嫩桃红。——虽然刚刚进入2015年的春天,记者在世界历史文化旅游名城登封市走访时,这里已是一派山青水碧、春意盎然景象。 天蓝、地绿、水清、气爽的生态环境,得力于登封统筹城市和乡村、生态和产业、数量和质量、兴林和富民,以森林建设改善生态环境、拉动城市经济、建设宜居城市、助推文化旅游。生态登封、美丽登封的战略蓝图,已转变为海内外游客登嵩山、游少林观览到的青绿山水画卷。 记者 袁建龙 通讯员 韩心泽 冯俊超 “逃离雾霾,来嵩山洗洗肺” “听说登封空气质量不错,还真没让我失望,绿化好,空气也清新,站在市区一眼就能看到清晰的嵩山。”刚入春天,郑州市的王利敏趁着周末开车带着一家人来到登封,这次他们计划游览少林寺、三皇寨、永泰寺、嵩阳书院等旅游景点。每走到一处,王先生都有不同的感觉:“嵩山的风景比以前更美了,进入景区就感觉进入了天然的森林氧吧,能听到各种鸟叫,还遇见了好几只松鼠。登封真是个旅游度假的好去处!”王先生由衷地说。在旅游途中,王先生听说了登封情人谷、香山、九龙潭等许多景点不错,王先生遗憾地说:“这次来登封真是不虚此行,由于时间紧迫,这次不能把景点看完,下周还要带着家人过来洗洗肺。” 入春以来,遍及登封全域的大小景点就迎来了不少游客,张磊是登封市一所高中的学生,“以前,经常在登封爬山游玩,这次来到大熊山,感觉也不错,登封现在到处都是景点。”张磊说。也有不少外地的游客慕名而来,嵩县的谷先生说:“登封这几年不但发展很快,生态建设也一直稳步向前,登封环境越来越好了,市民生活质量也越来越高了。” 大力植树造林,让百姓生活在森林之中 登封地处豫西一片石质山区,“十山九秃头”曾是其真实写照。2003年,登封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编制了《登封市林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登封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和《登封市城市园林植物物种多样性保护规划》,把荒山绿化、道路绿化、景区绿化、城区绿化通盘纳入登封市林业发展总体规划,全面实施退耕还林、嵩山山脉水源涵养林等六大林业重点工程。 登封坚持多元投入机制,2000年以来,政府投入造林绿化资金近5.6亿元,而仅2008年以来,社会各界投入资金达20多亿元。期间,采取建设党员先锋林、政协生态林、青年林、新婚林、巾帼林等形式,无数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普通老百姓、学生积极义务植树,登封市累计义务植树4048.8万株,建设义务植树基地82个。 坚持应林尽林,宜绿尽绿,登封在市区实施公园游园绿地建设、城区河道治理绿化、城市道路整治绿化、出入市口整治绿化、单位居住区绿化达标建设等系列性大规模建绿增绿工程,市区公园类绿地总面积达328.87公顷,城区绿地面积1216.29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1.43%。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发展村片林和围村林带,共完成村镇绿化工程1384公顷,完成成片坡耕地造林面积8934公顷,“路网、水网、林网”已有机融合。 2002年以来,登封全市完成营造林43.75万亩,森林覆盖率由21.4%提高到34.32%,先后建成省级绿化模范单位8个,市级绿化模范单位(花园式单位)92个,市级生态乡镇6个,林业生态村102个,森林公园总数达到9处。省会一家纸媒的何先生周末最大的爱好就是登嵩山,他感叹:“抬眼满目青山,低头尽是绿地,绿色已成为登封全域的主色调!” 拓宽林农增收渠道,林业生产活力无限 2008年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以来,登封完成了48.2万亩的“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的集体林权基础改革任务,将登封市集体林地依法、依规、依程序均分到户39.41万亩,集体统一经营和其他承包经营形式8.79万亩,林农人均收入由2007年的855元增加到了1582元。2014年,又完成林地流转2177.9亩,探索为3210亩非林地的林木发放林木证,将固化林业资产转化为可变现、可流通的活化资本,释放了林业生产活力。其中,君召乡胥店村启动了核桃、林下油用牡丹套种千亩示范方建设,为登封市核桃产业探索了科学化、集约化、规模化和标准化发展模式。国家林业局农村林业改革发展司巡视员孔明调研后称赞:“登封市的林业改革发展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模式好,值得推广。” 登封土薄石厚,十年九旱,传统农业先天不足。为持续发展民生林业,强化林业经济,在深化林权制度改革的基础上,2010年以来,登封瞄准建设“郑州市第一核桃大市(县)”的战略目标,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核桃产业发展的意见》,把适应干旱山地种植的核桃,确立为林业的主导产业,林农每种植一亩核桃一次性补助550元,占地补偿费每亩补助230元,连补3年。该市还聘请河南农业大学、省林科院等4名专家教授作为核桃产业发展常年顾问,引进核桃专业硕士研究生,全程服务核桃产业发展。目前,登封全域核桃种植面积已近15万亩,年产值近1.31亿元。同时,鼓励林农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林下套种迷迭香栽植面积3730亩,金银花3580亩,种植香椿1130亩,形成了以香山牧业为龙头的林下种养产业链,成立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公司)32家,入社农户达5100户;规模在200亩以上的育苗户(企业)6家,育苗面积7400亩。 实现“10分钟”高效消防,森林防护坚如磐石 “栽一棵树就是烧一炷香”,管护好森林资源安全就是行善积德。作为一个旅游城市,登封景区、林区人员流动量大,森林防火战线长、森林防火关键部位多,为全省36个森林火险一级县(市)之一。2006年11月,登封成立郑州地区第一个县(市)级森林公安分局,2009年升格为正科级森林公安局。消防大队139名队员分成7个中队,靠前驻防,分别部署在森林防火重点林区和重点乡镇,相邻中队可在10分钟内集结完毕,互相驰援,在最短时间内以优势兵力扑灭林火,成为全省专业森林消防队伍的一面旗帜。为提高森林管护水平,累计投资1850万元建成了郑州市西南山区森林防火自动监测网络,32个野外自动监测站对登封市80%的重点林区实行24小时监控,7个消防中队、425名公益林护林员对登封全域林区加强日常巡护,火情信息传递时间也由过去的1至6小时缩短到10分钟之内。同时,该市还成立了预备役森林防火分队,组织群众防火队员1200余人,驻登部队也组建了森林防火突击连支援登封全域森林防火。坚持森林消防和森林公安“双出警”制,2000年以来,登封全市森林消防挽回经济损失5500多万元,森林火灾受害率低于1‰。 日常的森林管护,登封具备充分的技术支撑。苗木花卉产业有目的地培育适合城市造林绿化的乡土,珍贵、优质的苗木,营造复层林、混交林,实行乔、灌、花、草合理配置,实现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景观多样性,构建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登封发现的国家级保护动物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206种(不含昆虫纲)陆生野生动物得到了较好保护。在病虫害防治方面,自2005年以来,连续9年开展飞机防治有害生物面积50余万亩,加强苗木原产地检疫和调运检疫,检疫率达到97%以上,登封全域森林病虫害成灾率连年低于3.8‰。 拉高生态建设坐标,以全域绿化推动全域旅游 围绕建设世界历史文化旅游名城总目标,登封大力推进“全域绿化”战略,按照突出山城特色,因地制宜、依山就势,顺势而为、适地适树,处处是景观、到处是景点,进入登封就是进入景区,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思路,文化旅游正大步挺向“全域旅游·5A登封”的新境界。 2011年,登封启动实施了建设生态田园城市发展规划,部署了建设“森林城市、美丽登封”具体任务。现在的登封市区,以法桐为行道树的道路,形成了绿色长廊生态景观;月季花在公园、街道、游园、庭院、小区、村边、路旁处处可见;迎仙公园、大禹园、棋盘山公园、武林园等特色游园,成为与“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相呼应的新景观。2012年,开始实施生态廊道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以“依山就势、因地制宜、自然和谐、整洁美观”为特色,交通路网延伸到哪里,生态廊道就延伸到哪里,完成生态廊道绿化66条677.6公里,道路绿化率达83.8%。如今的嵩岳大地,路在树中、城在林中、街在绿中、人在景中。北京游客武先生感叹的说:“现在在登封,除了看到产业集聚区,其他看到的全是森林。” 2013年,登封将生态体系建设列为世界历史文化旅游名城建设“六大体系”之一,生态已熔铸为嵩山旅游的精魂。依托嵩山森林生态和人文生态优势,大力发展森林生态旅游和森林“绿色文化”,登封全域已形成嵩山森林观光与休闲养生生态旅游区、大熊山休闲度假生态旅游区、香山中原风情生态旅游区三大森林生态旅游区域;以文化创意激活森林旅游、生态旅游的更新升级,形成了以嵩山为引领,以音乐大典、禅武文化为主要内容的生态旅游品牌;逐步统一标识、统一标准、统一质量对外服务,已挂牌的森林人家达5家。生态红利持续给力文化旅游,2014年,登封全域接待中外游客首次突破1000万人次,旅游收入3.6亿元,太室山、少室山、大熊山等森林公园游客逐年增多,全域旅游化程度明显提升。 据登封市林业局党组书记郑凤鸣介绍,下一步,登封林业将按照“产业发展生态化、生态建设产业化”的理念,沿着“标准化建园、规模化发展、良种化栽植和科学化管理”的思路,全力推进生态林业、民生林业、智慧林业建设。登封正县级干部刘万峰告诉记者,通过不断推进生态环境的改善,登封将致力于打造华夏文明与世界文明交流展示基地、世界历史文化旅游名城。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