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赵富海(郑州市作协副主席) 现在,我在回忆王黎之同志50多年前的“三个一百万”与“小片荒”而引发了一个城市风起云涌的“全民种菜”运动,我仍感到“全民”的辽阔存在,岁月冲走了许多东西,最纯净的留了下来,那就是人的真情与责任。有它,才能经历,才好承受,“全民种菜”为我们的后人承受与担当了一个时代的苦难和牺牲。 1959年,天灾人祸一起来,天大旱,苏联“老大哥”撤走专家,逼债要钱,中国人勒紧裤腰带还账;大庆油田刚立下井架,汽车没油烧改用煤气,公交车顶挂个煤气包,远看像个巨大的骆驼;城市居民口粮标准月均24斤,农民年均毛粮300斤,见面问候:你今天吃几两?城市居民的蔬菜供应也实行统购包销,天二两菜、月二两肉、四块豆腐乳、半斤豆腐、半斤粉条,其他火柴月两盒,针头线脑都凭票。 中国大地笼罩在饥饿之中,难熬的岁月里,有了两束光芒。 党中央发号召:1960年2月16日,红头文件下发到全国基层党组织,号召全党和全国人民“全民种菜”,并强调“只种了蔬菜还不够,还要大种特种瓜菜,以代主食”。 《人民日报》发声,1960年7月9日的一篇社论《大种瓜菜,以代主食》中要求:“城市要利用小片土地,开荒种菜补不足”。 党中央红头文件下发,权威报纸发声,郑州市委第一书记黎之同志站了出来,抓菜,种菜,落实党中央的指示干了三件大事:召开全市党的负责同志会议,提出“要像抓工业一样抓种菜”、“寸土必争,寸土不让”。1960年7月20日,黎之同志将自己推出来,他说:要想当好第一书记,每天要保证三个一百万,即:有一百万斤粮,一百万斤菜供应市民,还有一百万斤大粪拉到城外。在1959年12月党政负责同志会议上,黎之同志提出:像抓工业一样抓种菜。书记挂帅,大种蔬菜,又落实了工矿企业、机关、部队、学校、街道、地头、房前屋后的闲散土地约10万亩,种植蔬菜品种,各单位自己定,菜籽由蔬菜公司提供,种菜面积、品种要上报市委。市委第一书记的工作是多么具体啊! 第二件大事,黎之同志将《郑州晚报》总编请来,商定如何宣传“全民动员,大种蔬菜”。党报《郑州晚报》连发十论,大讲种菜。 1959年12月,全国绿化工作会议在无锡召开,郑州市榜上有名,全国绿化先进单位,头上有桂冠:绿城。而在1960年至1962年的三年里,绿城又多了一绿:菜绿。 第三件大事是建十大国营菜场。黎之同志率员到郊区调研,先后建成贾寨、常寨、毛庄、须水等国营菜场。抽调40名县级干部充当菜场党委书记、场长。 “全民种菜”郑州郊区已开常年菜田112000亩,城市居民开荒种菜101200亩,加上保护菜田67000亩,全市日上菜总量达29000万~38000万斤。城市人口按100万计,人均近3斤,居民凭票、蔬菜随便买。多种瓜菜已代了主食。 “三个一百万”“小片荒”是黎之同志的作为,是郑州这座城市的生机和希望。种下生机和希望的黎之同志1970年调任四川省委书记,专抓农业。 王黎之同志因病医治无效,2014年3月28日7时35分在成都逝世,享年93岁。生平介绍中有:曾任中共郑州市委第一书记,四川省委书记,三任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 |
3上一篇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