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健康资讯 上一版3  4下一版
指挥260余人“庞大”团队
担负全省儿科急重症患儿救治重任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指挥260余人“庞大”团队
担负全省儿科急重症患儿救治重任
郑州市儿童医院急诊与重症医学科主任成怡冰荣膺“河南优秀医师奖”

指挥260余人“庞大”团队

担负全省儿科急重症患儿救治重任

在河南儿科学界,成怡冰可是个响当当的人物。她是河南省第一批PICU专科医生,已经在危重患儿急诊急救领域工作了18年。她率领团队一手打造了全省PICU急救网络,辐射全省乃至周边省份,把流动的PICU送到基层危重症患儿床边。她指挥河南医疗界规模最大的儿科急重症队伍——260余人,团队涵盖急诊和重症医学两大科室,护佑急重症患儿的健康。她数十年如一日刻苦钻研,率先在省内主持开展了多项危重症患儿诊疗技术,提高了我省危重症患儿的抢救水平。

由于在河南儿童急诊和重症医学方面的卓越贡献,1月28日,成怡冰获评第七届“河南优秀医师奖”,这无疑是河南医生的最高荣誉。然而,在这份荣誉面前,这位谦虚、淡定的“守护天使”却说:“能有今天的成绩,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而是我们团队的力量,他们是我背后的‘无名英雄’。”

郑州晚报记者 邢进

通讯员 万道静/文

通讯员 武豪/图

干练女医生

统率全省规模最大儿科急重症团队

身材娇小,笑容温和,一袭白大褂的成怡冰有着作为儿科医生的天生亲和力。

然而,就是这个看似柔弱的女医生,娇小的身躯里却蕴含着巨大能量。

她执掌着郑州市儿童医院急重症专科,麾下囊括了院前120、急诊、急诊综合病房、内科监护室和重症监护室“五位一体”的完整体系,担负着全省儿科急诊和重症患儿诊断和抢救的重任。

与其他医院急诊与重症医学分属不同科室、离断管理模式不同,在郑州市儿童医院,急诊和重症医学被打通为一个大专科,由成怡冰统一管理、统一调配。

这种模式始于2010年,“在急诊患儿中,重症患儿占相当大的比例,我们在长期的临床工作中发现,由于急诊和重症分开管理,导致转诊流程不够流畅,致使大量重症患儿滞留在急诊室”,针对这个问题,郑州市儿童医院决定整合资源,将两个分开的科室整合为一个大的急重症专科,由成怡冰担任大专科主任。

该模式运转至今,效果显著,不仅急诊和重症之间实现了无缝隙顺畅衔接,4年多的时间里,郑州市儿童医院的急诊和重症医学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我们的团队在集团内部实现了全覆盖,急诊分为本部、东区、西区3个片区,实现了人员和设备、物资的动态管理、统一调配,内科监护室设在东区医院,综合重症监护室则设在东三街本部。”

据悉,内科和重症监护室合计床位达到70张,在高峰期可收治到95人,全力保证患儿需求。

救治1800多例重症患儿

为河南阻击手足口病立下了汗马功劳

位于东三街院本部的重症监护室,前身是成怡冰一手打造的感染ICU。

这个ICU病房,为河南阻击手足口病立下了汗马功劳,也挽救了众多手足口病重症患儿的生命。

它创造了全国前列的抢救成功率,也创造了全国前列的极低致残率,成为我省手足口病防治的一面旗帜。

时间要回溯到2008年3月,当时安徽阜阳手足口病暴发,虽然当时河南还没有重症手足口病,但成怡冰敏锐地察觉到了疫情的严重性,积极查找资料,多次培训医务人员。

2009年初河南暴发手足口病疫情,成怡冰立刻站在了阻击手足口病的最前沿,3天之内迅速组建了河南省重症手足口病监护病房,承担起危重手足口病儿童的抢救任务。

作为河南省重症患儿临床救治专家组成员,她多次巡视指导省辖市重症病例的救治工作,参与制订了河南省《手足口病临床诊疗手册》,经省卫计委专家组修订后作为全省临床救治的指导手册。2014年5月她再次参与修订了《河南省手足口病诊疗指引》,为我省手足口病临床救治作出了突出贡献。

截至目前,这个重症监护室已经救治了1800多例危重手足口病患儿。

2009年甲型H1N1流感肆虐,儿童是重症患者高危群体,许多患儿生命受到严重威胁。成怡冰又作为河南省重症患者临床救治专家组成员,担任起抢救重症H1N1甲流患儿的重任,应用“小潮气量联合俯卧位机械通气”等急救技术使多名危重患儿转危为安。

成立急重症儿童特勤转运中队

打造覆盖全省的PICU急救网络

2月5日凌晨,周口项城4岁女童朵朵(化名)在睡梦中突然出现抽搐、双目上翻、咬牙、四肢强直、意识丧失等症状,1天抽搐10余次,每次抽搐持续2~3分钟。

惊慌失措的家长1天之内带孩子辗转当地乡、县、市级医院,在此过程中,朵朵病情逐渐加重,抽搐不止、昏迷,并出现了急性肝衰竭。在当地医院的建议下,绝望无助的家长拨打了郑州市儿童医院的急救电话,4小时后患儿已经通过绿色通道收治在郑州市儿童医院重症监护室。朵朵入院时,肝功能损伤严重,转氨酶是正常值的250倍,经全力抢救,5天后,转氨酶稳步下降;11天后,顺利撤离呼吸机;19天后,孩子神志逐渐清醒,病情逐步好转。朵朵能够得救,全靠成怡冰团队历时5年打造的全省PICU急救网络。

2014年,经郑州市卫计委批准,郑州急重症儿童特勤转运中队正式挂牌。这是对市儿童医院急重症救治水平的肯定,也标志着由郑州儿童医院构建的全省PICU急救网络已形成。

成怡冰担任郑州市儿童医院急诊科及重症监护室主任后,认真调研,强化院前急救队伍专业培训,配备具有儿童特色的院前急救设施,成立了省会郑州危重儿童特勤转运中队,将流动的PICU送至全省各县市危重儿童的床旁。

郑州市儿童医院急诊科护士长薛莹莹说,特勤转运中队拥有的7辆监护型急救车可以同时运转,为了确保患儿的运转安全,实现了专科运转,全院30多个科室都参与其中。针对患儿的不同病情,每天派出的转运团队中有专职的急救人员,也有专科医疗团队,甚至每天还安排值班的二线医师参与转诊重症病人。

在特勤转运中队的急救车上,除了配备常规的急救设施外,还配备了针对急重症患儿的特殊心电监护除颤仪、转运呼吸机等设备,形成了具有儿科特点的急重患儿救治流动ICU。

这个PICU网络不仅覆盖了18个省辖市,最远还辐射到了湖北、山东、山西等周边省份。

据统计,目前危重儿童特勤转运中队每年转运重、危患儿量已近3500人,居全国领先水平。

制订明晰目标

建成设备精良技术一流的儿科危重症救治中心

两个郑州市五一文明岗、2014年度护理工作新长征突击队、2009年度郑州市甲型H1N1流感及手足口病防治工作先进个人;2011年度郑州市卫生应急工作先进个人;2011年度郑州市优秀女科技工作者;2012年获得“郑州市首届百名名医”、“2012年度郑州市卫生科技工作先进个人”、“2014年郑州市十大科技女杰”……

虽然团队和个人都获得了不小的成绩,虽然专科规模在省内最大、实力在省内最强,但是成怡冰和她的团队并未因此而满足。

自执掌急诊和重症医学科后,成怡冰和她的得力干将就制订了专科“十二五”发展规划,并一步步朝着目标前进。

“距离我们的5年规划目标只有一年多的时间了,我们必须要快马加鞭。”在成怡冰绘制的蓝图中,他们将进一步健全省儿科重症急救网络,全面开展郑东新区医院新急救综合体系:急诊-120-PICU建成设备精良、技术一流的河南省儿科危重症救治中心;继续保持省内儿科危重症救治领先水平,达到国内先进的儿科危重症救治、管理水平;建成监护一区、二区、郑东区共3个监护病区,成为有抢救监护单位40张、中间监护单位20张的儿科危重症救治中心,并达到国内领先的规模化程度。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643594 2015-03-18 00:00:00 三 指挥260余人“庞大”团队<BR/>担负全省儿科急重症患儿救治重任KeywordPh郑州市儿童医院急诊与重症医学科主任成怡冰荣膺“河南优秀医师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