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2版:观星台 上一版3  4下一版
行走的春天
篱 笆
心情是心地的门缝
一个喝茶的地方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心情是心地的门缝

□刘诚龙

古时做官,一大职责便是审案。审案怎么审?谓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法律是明的,摆在那里;事实在哪儿?事实是藏着的。看古代官员审案,最有味的是看官员如何找事实,揭真相,那是一项真本事。

元代有宣彦昭者,碰到了一桩小案。一日大雨,两个人争起了伞来,你说是你的,我说是我的,各不相让。伞上又没写名字,一个厂里制造出来的伞,又有甚异样?“民于军争簦,各认己物。”不就是一把伞吗?宣彦昭发了脾气,啪啪,把伞撕作两半:尔等以为官府没事干是不?这等事也来打官司?回去回去,各撑一半伞,回家去,“彦昭裂为二,并驱去”。

也是葫芦僧判葫芦案?“使卒踵其后”,派了两个捕快,跟在原告与被告后面去,捕快其一报告说:那军人在大骂你,骂你昏官,骂你混账;捕快其二报告说:那游民在笑你,笑你傻官,笑你糊涂。宣法官即时掷签:给我把那游民拿来。不用审了,这伞是那士兵的。凭什么?就凭心情。满怀恨意的,自是“吃亏”的;满怀侥幸的,那是占了“便宜”的。判决是,打游民十七八棍,“令买簦偿军”。游民无话可说,只得低头认罪。

明清时节有个叫范邰的,当任浚仪县县令,击鼓登堂,接了一件绢案。案情大致是,原告甲与被告乙,在布市场争一块布,甲说这布是甲买的,乙说这布是乙买的,谁是真谁是假?搞不清楚,看眼睛?看不出来;听口供?听不出来。范邰左审右审,都审不出所以然来。他大拍惊堂木:把布折成两折,一分为二,“令断之各分一半”,然后再拍惊堂木退堂。

范邰案子判了,并没了结,“去后,遣人密察之”。绢布原主自然气愤,好好的一块整布被人平分了去,骂娘骂爹,骂骂咧咧;绢布冒主当然高兴,没花一分钱买布,如今一块整布没弄到,也弄了一半,做件汗衫没问题了,便哼了小曲唱着山歌,小喜一番。不料刚刚笑逐颜开,便是哭逐颜来,脸色尚没来得及收住,被捕快抓了个正着,“有一喜一愠之色,于是擒喜者”。眼睛没露馅,供词没把柄,嘿嘿,心情泄露了心灵底色。

北魏李崇,任扬州刺史,接了一件棘手案子。辖区寿春县有民荀泰,小孩三岁,被人拐卖了去,他四方寻子,寻了多年,没寻着。冬去春又来,夏来秋又往,又是几年过去,“后见同县赵奉伯家”,见到了失踪孩子,赵家哪肯?这事说来说去是说不清楚的,小孩只喊赵奉伯作爸,荀泰却说小孩眼睛鼻子蛮像自己,两人争,闹,吵,嚷,双方都不妥协,荀泰便告官。

案子摆了衙堂,李崇也是头痛,“各言己子,并有邻证”,你说是谁的崽?亲子鉴定没发明,哪里去找事实根据?事实找不到,那去找心情吧,“师听五词,此古之折狱之法了”,听供词自是寻找事实与良心之法,只是很多人表演功夫厉害,死的可说活,活的能说死,真作假来,假作真来,弄得真假莫辨,所谓“辞之难于阅实者多矣”。李崇便另辟蹊径,以心情来判案。

“李崇令二父真儿,分禁三处”,都关了起来,案子高悬,许久不理,“故久不问”,两汉子关得久了,都在牢里骂娘,心情都不好,是甚因致心情坏?无法判断,失儿,也可能致心情不好,被抓也让人心情欠佳。“忽一日”,李崇派人分别到牢房去,沉痛告悲讯:小孩因患急性大病,暴亡了,“君儿昨不幸,遇疾暴死。”

且看两父反应,“荀泰闻即号跳,悲不自胜”,呼天抢地,在地上打滚子;赵奉伯呢,听了这消息,“奉伯咨嗟不已”。都显示悲情,谁的反应大?奉伯养育了几年,感情也是有一些的,但毕竟非自己亲生,只是感叹而已;而荀泰呢,骨肉相连,真有失子之痛,那心情是装不来的。这案,也是不用多审,“崇察知之,乃以儿还泰”;再去审奉伯,原来是赵氏“先亡一子,故妄认之”。李崇依据心情来判案,无差。

事实的真伪,多会伪饰;良心的善恶,也多会假装,演戏的人多,也多有会演戏的,从其言行举止,当其面你能窥见善恶忠奸了?背了面,他的喜怒哀乐却可呈现真相真貌来。爱你的人,言辞决绝要与你分手,却到山背后门大哭大悲,你就知道,她是真爱你的。恨你的人呢,当君面火辣辣的眼睛会说话,甜蜜蜜的嘴唇会吐花,转了身去,便哼,便吐沫,便骂你狗日的,你就知道,这位是你酒肉朋友,非君刎颈之交。

是吃了亏,还是沾了光?是受了冤,还是占了便宜?法官审案,可以心情来抵达真相。我们不是法官,我们不审案子,我们却也须审读人。谁是真心人,谁是假意人?谁之用情深,谁之用情浅?谁待人以善,谁待人以奸?喜怒哀乐匹配着肺腑肝肠,人的心情通人的心地、心肠、心肝呢。纵或人是有城府的,而城府不全是关死的。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心情则是心地的门缝。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643625 2015-03-18 00:00:00 三 心情是心地的门缝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