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报讯 近日,在惠济区新城办事处东赵合村并城临时安置点的马秀英家门前,鞭炮齐鸣,200多位村民将一块长约1.5米、宽1米的“善匾”送到90岁的马秀英家中。 “善匾”上,两行字闪闪发光:“四十年接生行善惠八村,九十岁心慈体健睦百邻”。原来,90岁的马秀英,在惠济区新城办事处户庄村当了40年接生员,经她接生的孩子遍布附近8个村庄,最大的已经62岁。为了村庄和谐,她退休后又义务当起了村里的“调解员”,德行惠及乡间,受到乡亲们的爱戴敬仰。为感念老人善行良德,200多位村民敲锣打鼓,自发为老人送去了代表村民们敬意的“善匾”。 马秀英生于1925年,29岁那年,经过在当时郑州市人民医院的培训学习,到户庄村当起了接生员。几十年来,经她接生过的孩子,最高龄的已经儿孙满堂,最小的也已经是青壮年。 “那些年前条件艰苦,没有公路没有车,马秀英就靠着一双脚走遍了附近村庄,迎来一个又一个新生命。”83岁的村民弓永康说。和“接生婆”不同,马秀英有着专业技能,她每次都会轻声细语陪产妇聊天,甚至会给她们讲笑话,以安抚产妇紧张的情绪。除了接生,为产妇做月子饭、指导产后恢复及新生儿的培养也是她的“必修课”。 上世纪60年代初,东赵一名残疾孕妇临盆,丈夫又是智障,马秀英为其接生后,又捡拾柴火为其做饭、打扫卫生,待一切妥当后才离开……为人办事大包大揽,这已经成了马秀英平日接生工作的常态。 “如果不是马老师,我的两个孩子都不会这么平安地长大。”62岁的户庄村村民邵晓改告诉记者,当年自己生产大儿子时难产,马秀英陪在床侧整整一夜,凭着自己多年的经验,终于让一个健康的男婴平安坠地。送匾仪式当天,邵晓改亲手为马秀英戴上大红花,并送上一双新鞋子。“鞋子不算贵重,却代表着我们的感激,我们全家一辈子都不会忘记马老师的恩情。”邵晓改动情地说。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70岁后马秀英逐渐不再从事接生工作。但走遍乡里乡亲的马秀英根本闲不住,便管起了村里的“闲事”。在街坊邻居印象中,马秀英老太太性格温和,知书达理,从未和妯娌、乡亲红过脸。于是,谁家有矛盾、婚丧嫁娶,都会叫马老太前去调解、支客。逐渐地,文明礼让、互帮互助成了户庄村的新风尚。如今马秀英虽然已经90岁了,依然是精神矍铄,她笑着对记者说:“其实我也没做啥,是乡亲们对我信任,非常感谢乡亲们。” 村民们都说,很荣幸和这样德高望重的老人做乡亲,他们也会将老人的善行良德持续传扬下去。 郑州晚报记者 刘怡辰 通讯员 张超 文/图 |
3上一篇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