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5版:TOP养生 健康最亮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上吐下泻,没准是心梗了
宝宝腿型不正
或是缺乏维生素D
“骨舞人生”
骨质疏松援助项目启动
河南女性白斑患者可以免费看诊了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上吐下泻,没准是心梗了
专家称约有1/3心梗症状像胃肠炎、感冒、颈椎病

春天一到,一些春季高发疾病开始蠢蠢欲动,不少人都质疑“春捂秋冻”这个方法到底能不能防病?专家表示,由于受“倒春寒”的影响,很多医院的急诊室里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明显增多,而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更是不在少数。因此,对于心脑血管老病号来说,在这乍暖还寒的春天,坚持“春捂”非常有必要。郑州晚报记者 李鹏云

上吐下泻、貌似感冒,可能是心梗来袭

春天是气温变化幅度最大、冷暖最不稳定的季节,也是最易复发疾病和增添新病的时节。每年2~4月是心肌梗塞的一个发病高峰期。郑大一附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许予明解释,“大约有1/3的心梗可以毫无疼痛感,或是症状类似于胃肠炎、感冒、牙病、咽炎、颈椎病等,而患者恰恰容易忽视这些信号,延误病情”。

52岁的老马近日不知道中了什么“邪”,突然间开始上吐下泻,吃了几天药,但丝毫不见效,整个人也显得无精打采。他在家人的陪同下去医院作了检查,结果却让家人吓出了一身冷汗——心梗3项指标严重超标,结合心电图异常,竟然确诊是心肌梗死。许予明表示,早春时节,气温起伏较大,这让原本有心脏病或高血压的病人病情出现波动,极易诱发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梗在发病时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会导致病人的死亡。然而,实际情况是,多数心肌梗死病人都不能正确识别病前先兆,没有任何思想准备。

如何识别急性心梗的早期症状?许予明表示,三成心肌梗死没有胸闷胸痛等症状,也被称为无痛性心肌梗死,较多见于老年患者。有的患者表现为腹部胀气、腹痛、恶心、呕吐、腹泻等,常常被误认为消化不良、急性胃肠炎;有的患者表现为气短、咳嗽、不能平卧,但患者自己还以为只是感冒了。此外,无痛性心梗患者还可能表现为上腹痛、背痛、咽喉痛、牙痛,患者往往想不到这样疼痛同样是心脏出了问题。

心梗发病

要抓住“黄金三小时”

对于心脑血管患者来说,“倒春寒”季节必须要学会“春捂”,防寒保暖是避免血管受冷刺激痉挛第一要务。

“一旦发生心肌梗塞很危险,要立即拨打120,争取抢救的黄金时间。”许予明说,“心梗发病后的3小时内是抢救的黄金时间,如果错过了这段时间,就极易死亡,且容易留下偏瘫等后遗症。”

他提醒,一旦发生心梗,家人要立即帮助病人卧倒休息,开窗通风以保证其尽快吸入新鲜氧气,并帮助其舌下含硝酸甘油或使用亚硝酸异戊酯吸入,如没有救护车应用平板车或担架送病人,切忌让病人自己上救护车或步行、坐公交去医院,以防使心肌梗塞面积扩大或发生心脏骤停。

春季气温骤升骤降,心血管患者“吃不消”

“当大风和寒潮来临时,受寒冷的刺激,温度骤变容易造成心脑血管突然收缩,这时血液循环包括血管的弹性都会受到影响,容易出现血管堵塞,如果情绪再不稳定,很容易由于血压过高而将原本脆弱的血管冲破,导致脑血栓、脑出血等严重疾病,俗称中风。”尤其是老年人,适应能力差,特别是患有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病人,因为血管硬化较为严重,难以适应环境温度变化,极易造成脑血管不断舒张、收缩,更容易引发脑溢血、中风、心梗等并发症。

许予明表示,前段时间由于气温骤降,导致急诊室连续收治了数十例心脑血管患者,其中急性心梗者就占了不小比例,病情都较严重。以老年人且曾有高血压、心脏病等病史者为主,但也不乏从未曾发病的年轻人。“冷空气刺激是主因,多变气候让不少老人难适应,易导致冠状动脉痉挛,引起冠状动脉梗塞。”对于从事户外、熬夜工作的人群而言,哪怕正值青壮年,也别自恃身体好而“逞强”,防寒保暖能有效保护身体免遭意外。

室温20℃

有益心脑血管健康

专家提醒,应从四大方面预防心梗发生:一是生活有规律,早睡早起,每晚睡足8小时,避免熬夜工作、精神紧张;二是坚持规律运动,避免久坐,坚持适度的有氧运动,保持正常体重、增强心肺功能;三是以低盐低脂、清淡饮食为主,按时进餐、饮食有节;四是戒烟限酒。吸烟与冠状动脉硬化明显相关,大量饮酒可使血压升高,增加心脏负担。

许予明提醒,春季室内的温度和湿度也很关键,温差过高或过低对心脑血管患者的健康都不利,室内温度在20℃左右最适宜。此外,诸如生活无规律、工作压力大、饮食结构不合理、烟酒过度等原因也可能会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647089 2015-04-01 00:00:00 三 上吐下泻,没准是心梗了KeywordPh专家称约有1/3心梗症状像胃肠炎、感冒、颈椎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