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S08版:中牟播报 记忆 上一版3
遥想当年光武帝
夜宿春岗留传奇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遥想当年光武帝
夜宿春岗留传奇
朱海齐手指的土岗就是春岗

遥想当年光武帝

夜宿春岗留传奇

前汉末年,王莽篡位, 屡有旱、蝗、瘟疫、黄河决口改道等灾害出现,社会矛盾激烈,天下动荡不安,国库耗费殆尽,民众难以为继。刘秀(光武帝,东汉王朝开国皇帝,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趁机起兵反莽,称舂陵兵。公元23年6月,刘秀率军于昆阳击溃新莽军,官拜破虏将军,封武信侯。王莽在洛阳南郊举行“哭天大典”,以求天救。是年隆冬,刘秀率军渡过黄河,意欲攻下长安,斩获王莽。行军至黄河南岸五十余里,经一巍峨高岗,回望残阳如血,断鸿声声,将士饥寒交迫,人困马乏,遂下令在此安营扎寨,埋锅造饭。是夜北风呼啸,黄沙荡荡,刘秀马不解鞍,人不卸甲,带领幕僚和护卫巡视在高岗之上,但见军士瑟瑟发抖,抱团取暖,刘秀问幕僚为何如此之冷,幕僚曰三九严寒。刘秀问何时天气变暖,幕僚答曰:打罢春(春打六九头,六九的第一天打春,之后开始气温开始回升)才能变暖。刘秀脱口而出:“那就马上打春。”话音刚落,忽觉寒气顿消,春意暖融。三军将士舒展筋骨,抖擞精神。刘秀大悦:“此乃春岗也!” 春岗缘此得名。

记者 张朝晖

中牟播报 谢鹏飞

耿晖 文/图

今非昔比

岁月总被雨打风吹去

3月25日上午,星期三,阴。记者驱车来到中牟县姚家镇春岗村,在该村党支部副书记朱海齐引领下,来到被称为春岗的大土岗下。粗略估计,眼前土岗高约5米,面积大约3亩,四面杂树、荆棘丛生,密密扎扎环绕,朱海齐引路,有羊肠小道,狭窄且陡,逶迤如蛇,仅容一人,小心翼翼,艰难穿行,至高岗之上,顿觉地势平坦,视野开阔,目力所及,有洋槐树、楝树、出桃树等,均有电线杆粗细,树龄估摸都在四十年靠上。朱海齐告诉记者,春岗东边的村子叫东春岗,西边的叫西春岗,南边的前赵,都是春岗的自然村。春岗小学位于春岗之下,朱海齐说小时候上学放学,为了抄近路,总是爬上春岗,穿越丛林,久而久之便在杂树间趟出一条小道。“俺小时候看到的春岗可比现在大多了,差不多有20米高,30多亩大呢!跟一座山似的。你看现在春岗周围这么多房子,这么多塑料大棚,早些年都是把春岗的土扒下来然后平整的。那时候我们放学后、星期天、放假后,三五成群,常在岗上捉迷藏。大人们喊我们回家吃饭,我们不吭气,他们就找不到我们。”今年52岁的朱海齐说。

陪同前往的另一位村民李保国对记者说:“40年前,村里人盖房屋,打地基,填土,都是从春岗上拉土,时间长了这座土岗也就越来越小,也越来越低。”说到此,李保国忽又神秘地告诉记者,有村民从岗上挖土时,挖出了很多已经腐蚀的白骨,有羊骨,也有人的骨头。但是没人能说出这些白骨到底是从何而来,也有人猜想可能是当年刘秀在这里领兵打仗,战死了不少当兵的吧。“再后来,这座土岗周围又埋葬了近些年去世的老人,这里也就变成了一片坟地,再没人来挖土拉土了。”李保国接着说,“当时在春岗上挖土时,挖出来的土竟然是褐红色的,跟其他地方的土色不一样,和土砖窑里窑洞的颜色一模一样,好像被大火烧了好长时间。听老辈人说,刘秀是皇帝,皇帝金口玉言,那天夜里他嫌冷,要天气马上变暖,当时就有两条火龙从天而降,围在春岗护驾,驱寒造暖,所以把土岗烧成了褐红色。”

虎头岗犹在,多少扑朔迷离的传说

春岗北面有一座龙王庙,龙王庙里有关公(关羽,字云长,今山西运城人,东汉末年名将,去世后被民间尊为“关公”,又称美髯公。)护法,在庙的东墙壁上有一块石碑,记录着这座老庙的一次重修时间,但字迹模糊,仔细辨认尚能看出有“大明万历年重修”字样。老庙的西墙壁上还有两块石碑,字迹较为清晰,是老庙先后两次的重修时间,分别是乾隆三十一年和公元二零零四年。“数年前,这座老庙里还有一尊关帝爷像,后来被移到了老庙后一处空地,建起了一座关帝庙,但后来不知什么原因,庙被拆毁,原址也被村民盖起了民房。”据今年74岁、一直居住在这座老庙隔壁的村民李福贵介绍,虽然这座庙不大,但很受附近人尊崇,时常有附近百姓前来烧香祈福。

春岗之西,又一土岗名曰虎头岗,高约10米,方圆不足一亩,与春岗东西相望,貌似为春岗护卫,传说刘秀当晚住宿春岗,有一老虎自北方来,守卫在此,有贴身护驾之意。赵学国今年50岁,春岗前赵村人,说起虎头岗来颇有传奇意味,“早些年虎头正对的村子,住的大部分是姓杨(羊)、姓马和姓朱(猪)的人家,后来姓杨、姓马和姓朱的人家老是出事,而且大部分伤的都是年轻人和孩子,听老辈人说最多的一年竟然死伤了20多个。” 赵学国说,“后来村里来了一位风水先生诡异地说,老虎乃百兽之王,山中走兽云中燕,猪马牛羊全吃遍。姓杨、姓马和姓朱人家偏偏住在虎头下,这不是虎口送食吗?于是就让姓赵的人家住在了前面。”

世事变迁,曾经血流成河的回忆

赵学新,60岁,前赵村人,退休前是农业技术员,很喜欢研究历史,在村里颇有一些声誉,当了解到记者来访意图后,很是热情地向记者讲解村里的一些名闻趣事。

赵学新说,在数十年前,前赵村里有数条河沟,河沟有丁字形,有十字形,河沟有数丈深,沟里有水,水很清澈,几百亩芦苇长在水里,浩浩荡荡,郁郁葱葱,一望无际。当时村上的主要经济来源便是村民用芦苇编制的日用品向外售卖,几十年过去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村里人已经不再靠编制芦苇用品维持生计。“现在村里人主要种植大棚草莓和西瓜及大蒜,年轻人有些会外出务工。”赵学新说。

“再说到这些河沟,颇有来历,听老辈人说应该追溯到商代。”赵学新说,“商代有个国君外出征战,中了埋伏,全军覆没,这位国君只身逃脱,被追杀到此,眼看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只有引颈就戮。恰好在陈家庄碰见一位郑姓老太,这老太古道热肠,慈悲为怀,将浑身是血的国君包扎后藏在春岗丛林里,并连夜掩护这位国君渡过黄河。后来这位国君登基后,念念不忘郑姓老太搭救之恩,派特使到此,接郑姓老太到朝廷享福,可惜这时郑姓老太已经仙逝。这位国君便命人在此地挖建了这数条河沟,貌似护城河,一来起到保护当地村民的作用,二来也是为村里经济所考虑,这便有了后来大面积的芦苇荡。”

赵学新手指前赵村不远处说,那里有一座八卦亭,八卦亭下埋葬着数百名军人,他们全都是抗战时期牺牲的英雄,“1943年,前赵村发生了一起日本鬼子和国民党军队的遭遇战。国民党将士在此与敌人浴血奋战三天三夜,真是血流成河啊,带兵的团长和全团战士与日本鬼子同归于尽了。战争结束后,人们找来一个好风水先生,精选了一块风水宝地,把抗日英雄们都埋在了这里,并在此处修建了一座八卦亭”。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647156 2015-04-01 00:00:00 三 遥想当年光武帝<BR/> 夜宿春岗留传奇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