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D03版:新鹅坡 上一版3  4下一版
小说连载:少林宗师(三)
打造国际武术名校新常态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小说连载:少林宗师(三)

1948年,登封解放。工作队进驻骆驼崖后,梁以全的父亲当选为闾长,协助工作队开展工作。梁以全协助工作队写标语、登记户口及村里各户的基本情况。由于他字写得好、手脚又麻利、思想进步,就推荐他到王沟乡小学当老师。

登封虽解放了,但反动势力并不甘心灭亡,这一时期,人们都不敢练武。梁以全父子只有到了深更半夜,才能偷偷地研练武术。父亲对梁以全说:“咱梁家世代习武,决不能把祖宗留下来的东西失传了,亦文亦武,这是咱家的传家宝。”梁以全把父亲的话牢记心间,暗下决心要把梁家的传家宝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为列祖列宗争光。

17周岁时,梁以全正式参加工作,成了革命队伍中的一员——光荣的人民教师,被派到王沟乡工作。王沟乡离家远,吃住都不方便,但他什么困难都不怕,决心把教书工作做好。刚解放时,工作人员不发工资,每月是一石四斗小米(一石10斗、一斗15斤),梁以全每月能领到210斤小米,真正挑起了养家糊口的担子。

自此,梁以全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教学中,按照党的要求带领学生积极宣传党的剿匪反霸、土地改革政策。梁以全会打鼓、吹号、唱曲剧,成了登封二区业余剧团成员(实际是个宣传队),参加各种宣传活动。一次演出《张大栓说土改》节目,梁以全感情极为投入、演唱非常成功,区长吕五阳夸奖梁以全戏演得好。当区长得知梁以全是骆驼崖村人时,为了宣传和教学工作需要,决定把他调回到骆驼崖小学当校长。

梁以全回到骆驼崖小学当校长,心里虽充满了喜悦,但他深知骆驼崖是远近闻名的文化村,知识分子多、子弟不好教,所以思想压力很大。但他没有退缩,以高度的责任心接下了校长的重担。当时学校是个初小,只有一到四年级,教师工资不高,工作量却很重,梁以全为使教师队伍稳定下来,就把学校三亩师生自种地打的粮食用于办公经费和补贴教师生活,以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为了加强体育锻炼、活跃学校师生的文化娱乐生活,梁以全带领老师和学生自己动手平整了篮球场、做了篮球架,组织了武术队、篮球队、花棍队、军乐队、秧歌队、合唱队;动员学生家长买腰鼓,组织腰鼓队,课后业余时间领着学生训练,学校一时间显得生气勃勃。

1954年,梁以全光荣地加入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前身),并担任了团支部书记;1956年,梁以全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预备党员。

由于梁以全工作出色,组织上提拔他担任蔡沟乡中心小学校长。

蔡沟地处矿区,人们的生活并不富裕,蔡沟小学的校舍和设备很差。学生没课桌,课桌是用破木板架的,坐的小凳子是学生从自家带的。梁以全决定发动群众办教育。在区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协调下,学校盖起了新教室、办公室、会议室、伙房等两层楼房,解决了师生们办公、住宿和上课等问题。为了让学生上课有桌凳用,梁以全又天天去新新煤矿,请求矿长给予支持,煤矿最终为学校做了100套桌椅。梁以全带领学生送去了锦旗,李矿长笑着说:“梁校长,我算服了你。有你当校长,学校要办不好,我这李字就得倒着写。”

紧接着梁以全又发动群众自觉自愿捐献木料,又做了100套桌椅,而且还办了一个初中班。蔡沟是山区,梁以全便带领老师和同学利用课余时间上山砍荆条,编荆芭卖给煤矿赚钱,走勤工俭学的路子,解决了办公经费不足的难题。课余时间,梁以全还教老师和学生们小红拳、大红拳、兵器等,来锻炼身体。

梁以全把全部心血都倾注在党的教育事业上,晚上经常工作到深夜,精心制订学校管理方案和教学大纲,以提高教学质量。他深信,只要依靠党和政府、依靠老师和同学们,加上群众和矿上的帮助与支持,蔡沟小学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未完待续)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647540 2015-04-02 00:00:00 四 小说连载:少林宗师(三)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