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9版:郑州百年人与事 上一版3  4下一版
刘少奇视察郑州三棉
f0403fl3
f0403jk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刘少奇视察郑州三棉

□王明信(郑州三棉退休职工)

郑州三棉是我国在国民经济发展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即1954年兴建的一个重点建设项目。

这个厂占地56万平方米,职工近万人。该厂装备有10万多枚纱锭、11套51台精梳机和2600多台织布机,年产棉纱2万多吨、棉布7000多万米。在全市6个现代化纺织企业中,从面积、规模、设备及产品方面,它都高居首位,不仅是河南省主要的出口纺织品生产基地,更重要的是,它和北京国棉二厂、石家庄国棉二厂、西北国棉四厂一起,是我国第一个自行设计,以自制设备装备起来的大型棉纺织企业。因此,备受党中央、国务院和全国人民的广泛关注。

在郑州三棉广大职工的心里,永远不会忘记1957年3月15日。

那天早上,天气晴朗,春风轻拂。前纺车间青年工人小张下夜班回到宿舍,赶紧打扮一番,便和未婚妻一道去办事处办理结婚登记。走在路上,突然看见两辆“伏尔加”小轿车由远方缓缓驶来,停在了厂大门口。这时,一位身材瘦长、器宇轩昂的人跨了出来。小张无意一看,这人似乎在哪里见过,揉揉眼仔细一瞧:“这不是刘少奇同志吗?”虽然他从来没有亲眼见过,但从电影里、照片上,刘少奇同志的光辉形象早已深深印在心中。此时此刻,他多么激动啊,早把结婚登记的事忘到了脑后,一把拉住未婚妻的手往回跑。“刘少奇来啦!刘少奇来啦!”他像孩子一样欢呼着、跳跃着,赶快去告诉工友……

刘少奇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时任党中央副主席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是党和国家主要的领导人之一。

刘少奇同志来到郑州三棉,受到该厂党政工领导的热情欢迎。他们陪同刘少奇同志视察了生产车间和职工宿舍,在接待室里,就全厂的政治形势和生产情况作了全面详细的汇报。刘少奇同志一边认真听着,一边点头称赞,并对今后工厂的发展作了具体的指示,希望广大职工一定要以主人翁的精神艰苦奋斗,勤俭办厂,把工厂办好,不仅要生产出物美价廉的产品,还要培养一批适合我国纺织工业发展的管理干部和技术人才……

当刘少奇同志从厂里出来,时间已届中午,在郑州三棉生活区的马路边、房顶上、窗户旁,到处聚满了闻讯而来的职工、家属,欢呼声、掌声此起彼伏,震天动地,响成一片。刘少奇同志一边走,一边微笑地向职工、家属招手致意,直到小轿车开走好久好久,大家才恋恋不舍地离去。

当时,郑州三棉刚刚建成投产不久,刘少奇同志日理万机来到这个厂视察,不能说不是对这个厂广大职工的关怀和鼓舞。全厂职工自觉掀起了“多纺优级纱、多织优质布,向党中央报喜”的社会主义劳动竞赛运动,不但生产蒸蒸日上,很快推出了荣获全国质量评比第一名的23×21平布,而且涌现出了毛子莲、张桂枝、何玉环、陈桂亭等一大批劳动模范和先进生产者,成了闻名全国的先进企业。

如今,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郑州三棉——当年这座赫赫有名的国营大型企业,和许许多多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企业一样,经过重组、转轨或者转型已不复存在。但60多年前刘少奇视察郑州三棉,给曾在这里工作过的职工、家属留下了美好的记忆。在这个社区,每当有人谈起往昔工厂的辉煌时,还禁不住自豪地说:“我还亲眼见过刘少奇呢!”

豫剧大师的爱国情怀

□张园(郑州二七纪念馆)

常香玉是一位德艺双馨的豫剧表演艺术家,提起她的人品和爱国情怀,不得不提她在抗美援朝时期捐飞机的事情。

1951年,常香玉在西安听了志愿军归国代表的报告之后,为他们在冰天雪地里作战的精神而感动,感动志愿军的伟大,于是她和丈夫陈宪章商量,想为国家多贡献出一份力量。他们决定带领剧社去义演,筹款购买战斗机一架,支援最可爱的人。于是,她变卖了孩子们的金锁和首饰,变卖了自己的汽车,首先捐出了4000万元(旧币),把余下的钱作为剧社基金,补充了社会义演时所需要的东西。她的爱国热情,大大鼓舞了剧社全体演员。

在爱国捐献运动中,常香玉和她领导的香玉剧社,于1951年8月7日从西安出发,先后在开封、郑州、新乡、汉口、武昌、广州、长沙等7个城市演出,到1952年2月7日整整半年时间里,顺利完成了捐献一架战斗机的计划。捐献演出156场,和31.2万群众见了面,共完成捐献数字1520867800元。仅在开封、郑州、新乡三地演出,就完成捐献数字5亿余元。常香玉把“香玉剧社”捐献的战斗机取名“香玉剧社号”。

爱国爱民,戏比天大,这就是豫剧大师常香玉的爱国情怀,是她留给我们的人格魅力和艺术魅力。

那一段苦难的历史

□郑来福(郑州市司法局齐礼阎戒毒所)

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母亲那时才十几岁,但是那一段历史给她带来的伤痛,却让她一生难以忘怀。日本侵略者侵略郑州时把来不及逃走的姥爷和唯一的舅舅杀害了,母亲和家人逃到了附近一个大村子——王胡寨,他们躲在一户人家屋里的棚顶上,日本兵进到屋里用刺刀往棚上刺,她亲眼看到一个小男孩被刺伤了,小男孩母亲紧紧捂着他的嘴,不让他出声,以免被日本人发现,一棚子人就会遭殃,就这样小男孩被活活地疼死了,那情景让母亲一辈子都难以忘怀。

她还亲眼见到日本人用机枪朝手无寸铁的人群扫射,死了一大片人。她还看到附近五里堡村的井填满了被日本侵略者杀害的无辜百姓。

母亲还告诉我,我们村头住的阴大爷,他的右胳膊和左胳膊五个手指头也被日本人用刺刀砍掉的。我见过阴大爷,提起日本侵略者,他恨得咬牙切齿。母亲已去世十几年,那位阴大爷前几年也去世了,经历过那段历史的人已经剩下寥寥无几。

我小时候在邱寨村(在郑州航海路附近)还看到过日本侵略者留下的地堡,圆圆的形状,高出地面有一人多高,地堡设置有对外射击的枪眼,建造很坚固。但是现在已经平掉了,看不到它的一点痕迹。

笔头磨尽终不悔 千年女书赤诚心

□余波(《郑州档案》主编)

女书是世上唯一由女性创制并使用的文字。2005年,女书以“全世界最具性别特征的文字”被收录《世界吉尼斯记录大全》;2006年,女书习俗被列为中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学者依据女书文字与原始古夷文的笔画、造字法类同,认为它便是传说中帝舜时代的官方文字;著名学者谢志民教授则根据女书字符和甲金文字之间的紧密关联,论证出女书文字至迟在殷商时代就已发轫,并徙转于齐、燕、赵及其近邻地域。

英国美学家克莱夫·贝尔曾给艺术下过一个著名的定义,即“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而此论也恰好适用于女书。女书是一种弥散着凄美婉约气质的文字形式,承载了女性数千年来的情感记忆。按照学界通行的说法,女书大致分布于湖南江永、道县,亦即苍梧之野、潇水之畔的深闺之中。在这秀美迷幻的楚地,烟波浩渺的江湖所孕育出的是一份摇曳冲淡的人文情怀,以这样的情怀诉诸笔端,使得每个女字都蕴涵深义,并成为充满生命力的独特造型单元。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女书的价值逐渐为国人所熟知,书法家从不同角度诠释女书文化,开启了女书书法的新视域。从此,女书不再囿于原生态民间“书写”的范畴,而被当代书法界所普遍认同。

在如今女书书法家中,有一位值得我们铺陈笔墨加以详尽推介,那就是胡爱芬女士。胡爱芬女书在理念上延续了中国传统书法的根脉并有所创见,其女字墨沈笔花、真气远出,如枝叶之扶疏,彼此倚让,亦如流泉沦漪而相承映带,触目顿觉生生不息、芬馥清奇。

观其字法,则脱却汉字方正的视觉常态和逻辑规范,以“多”字形取势,或引笔奋力,或纵肆娴娜,状若断还连,势如斜反直;诸多线条在违背、交叉、冲突中寻求着平衡和对称,以此实现整体的稳定。观其章法,则布列缜密、舒拓有致,看似个个独立、不粘不滞,但每字之弧、斜似乎都与下字辉映互带、意气贯通。其点曳之工、裁成之妙,引导着我们的眼睛作一种变化无常的追逐。

爱芬女士是一位令人景仰的书家。蕙心兰质自不待言,难得的是虔诚向道、敢为天下先。女书书法无疑是一门古老而年轻的艺术。爱芬女士是真心倾慕女书。数十年来,她游学四方、叩问同好,后披阅典籍、砥砺笔墨,将甲骨文的古朴瘦棱、篆书的繁柔精贵、汉简的端丽温婉以及真书的清素雅拙熔汇一炉,终成自家面目——这该是怎样的一段人生际遇?时光和流云,瑶山共潇水,佳人与女书,欣喜更彷徨……用孤寂织就的梦里,几番坎坷,几度轮回——她用生命演绎女书,女书成就了她的生命。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647786 2015-04-03 00:00:00 五 刘少奇视察郑州三棉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