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建议多参加聚会多运动 多读纸质书转移注意力 “一大早出门忘了带手机,总觉得浑身不自在”“当如果有段时间手机不响就会忐忑不安,甚至出现幻听”……各位亲,如果出现以上这些症状,那就很有可能患上了“手机依赖症”。郑州市机电工程学校“关于中职生手机依赖症”的调查显示,70%以上的学生已经离不开手机了。3月22日,这项调查获得第29届河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从事这项调查的3名学生获得了河南省“创新智慧”奖证书和奖金。亲,你是否也对手机产生依赖了呢? 荥阳播报 张胜杰 通讯员 王瑞锋 慎超 现象 80%以上的人离不开手机 调查显示,71.75%的人认为手机开通上网功能是必要的;83.75%的人在手机无信号或信号较差时会产生焦虑感;25.75%的人每天使用手机上网的时间在5个小时以上。心理专家认为这就是“手机依赖症”,“手机依赖症”是一种对手机使用产生病理性依赖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患者手机在身边时,经常查看手机,看是否有短信、电话等;手机不在身边时,会感到紧张、焦虑,必须要找到自己的手机;手机出现问题后,会异常地焦虑和烦躁等。 “出门时忘带手机,那一定是件悲催的事情。”接受调查的学生王晓月说,她喜欢用手机刷QQ,用电脑时反而不习惯,即使只是几分钟的休息时间,她也会不自觉地想拿出手机玩。 危害 给身体和心理造成双重伤害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在一起而你却在玩手机。”这句话已成为当今生活的真实写照。调研团队模拟了学生聚会情景,询问在聚会中使用手机的情况,许多同学表示在聚会时会时不时看下手机。 其实,过度依赖手机非常不利于大家的身体健康,因为手机产生的辐射可使靠近手机的大脑部位消耗更多的能量。而与手机给人们身体上带来的危害相比,手机对人们心理上造成的危害则更大。“手机本来是方便人们生活的,但现在却占据了我们大多数人的空闲时间,势必会造成人与人之间面对面交流的缺乏。”指导这次调查的郑州市机电工程学校冯艳敏老师说。 建议 树立远大理想 针对当前存在的现象,有没有什么良好的对策呢?“对学生个人而言,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做好大学的学习计划。在平时的生活中,也要多与人沟通,与人为善。”机电工程学校的老师建议说。此外,学校也应制定相应的校纪校规,控制手机过度使用,通过宣传、教育,让学生知晓“手机依赖症”的危害,并养成良好的使用习惯提升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发现自身或者同学有相关依赖现象时,应及时求助于心理老师。对于已经形成手机依赖的人,则应通过监督、治疗,逐步减少非必要时使用手机的时间,尽量使自己有一个适应的过程,从而达到减轻症状,摆脱依赖的目的。 苏州大学 倡议无手机日 前段时间,苏州大学文学院向全院同学发出了“无手机日”的倡议书,倡导同学们自愿在课前将手机关机或调成静音放入收纳盒。此后,也有部分学院开始倡导“无手机课堂”。实践证明,该举措收到了很好的反响。 新闻链接 这几招 可摆脱 手机依赖症 1.多跟朋友交流。孤独容易使人养成依赖手机的习惯。 2.多参加聚会,从虚拟的网络世界中走出来,扩大交际圈,能够使性格变得更外向。 3.将注意力从手机转移,寻求替代娱乐方式,转移注意力。 4.多看纸质书。看电子书似乎看不到书中的真谛,只是看热闹,走马观花,而且看的时间长,眼睛、脖子都会不舒服。看书品茶,想想都觉得惬意。 5.多运动,经常旅行。 6.合理规划时间。睡前玩手机会导致失眠。 |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