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郑事 上一版3  4下一版
买5万元生活必需品
爱心企业送给残障孩子
涉事施工方坦承监管不到位 愿担责
我省首次试水“大陪审”模式
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不再“陪而不审”“审而不议”
我省首次试水“大陪审”模式
法庭上,5名陪审员频频发问,原被告有问必答

昨日,中原区法院开庭审理一起“民告官”案件。令人关注的是,合议庭首次由2名法官和5名陪审员组成。庭审中,5名陪审员也一改往日的“陪而不审”、“审而不议”,就案件的经过、细节等频频向原被告发问。据悉,这是我省首次试水“大陪审”庭审模式。

郑州晚报记者 鲁燕 实习生 李钟鸣

非常“2+5” 陪审员主动发问

此次庭审原告是从事医药行业的刘女士,被告是郑州市社会保险局。

去年5月27日,刘女士向有关部门实名举报宋氏兄弟和某医院韩姓医生3人骗取国家医保基金1.1万余元。去年11月5日,郑州市社会保险局分别对宋氏兄弟中的哥哥及涉案某医院下达了《整改意见书》。而这两份《整改意见书》的依据均是该局与涉案医院签订的《郑州市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医疗服务协议》(以下简称《服务协议》),但意见书中对协议的具体内容却没有任何显示。

今年2月13日,刘女士向郑州市社会保险局提出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要求公开《服务协议》的具体内容。但该局以“涉及商业秘密,不予公开内容”为由拒绝公开。昨日,双方对簿公堂。

此次庭审合议庭成员,不同于一般情况下的“1+2”组合(1名法官加2名人民陪审员)或“2+1”组合(2名法官加1名人民陪审员),增加了5名人民陪审员,形成“2+5”的模式。

法庭上,5名陪审员不停向原被告抛出问题,原被告有问必答。

陪审员们都认为,被告郑州市社会保险局在回复刘女士时,确有不完善的地方,既没有告知不予公开的具体理由,也没有引用法律依据的具体内容。

经过合议庭做工作,被告郑州市社会保险局当庭提供了空白的服务协议范本,原告刘女士也当庭撤诉。

让陪审员有更多的话语权

据介绍,此次庭审是我省首次试水“大陪审”庭审模式。

5名人民陪审员平均年龄都超过50岁,有着丰富的社会生活经验,既有退休的教师、工人,也有我省物业商会的行业代表,还有法院特聘的社会法官,“不同的职业背景和学历结构将十分有助于他们对案件事实作出更加全面、广泛、深入的理解和认定。”开庭前,该案的审判长、三级法官铁莹莹介绍了合议庭成员的身份背景。

“我们的目的就是真正让人民陪审员有更多的话语权,真正参与到案件审理中,参与对案件事实予以判断,真正实现人民陪审员实质性的参审,改变过去的陪而不审,审而不议的不良现象。”合议庭成员孔凡松说。

据孔凡松介绍,目前中原法院共有400名人民陪审员,今后该院对于陪审员的管理将根据他们的专业背景等条件更加细化,建立陪审员资源库,组成合议庭时随机选取,并根据案件情况适时采用大陪审合议的模式。

此外陪审员今后将仅参与事实审理,据此,法官将在庭前、庭审过程中和合议时通过多种方式对陪审员作出引导,既保障他们充分参审,也更全面吸取采纳他们的意见,为案件的公正判决打下良好的事实基础。

线索提供 王新 若愚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650525 2015-04-16 00:00:00 四 我省首次试水“大陪审”模式KeywordPh法庭上,5名陪审员频频发问,原被告有问必答不再“陪而不审”“审而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