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A07版:观星台 上一版3  4下一版
“待月嵩山——2015中秋诗会”
诗歌大赛征稿启事
今昔花园口
f0417fl2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今昔花园口

□王振洲

我家祖祖辈辈居住的田河村在花园口东边,离花园口十几里远,北邻黄河大堤,索须河从村中间穿过,河水清澈可见,两岸杨柳成荫。土地不算肥沃,但男耕女织,家家粗茶淡饭无忧。人们特别爱娱乐,不仅逢年过节“玩旱船”、“推小车”,还能唱大戏,至今我80多岁了还记得《收岑彭》中的几句唱词。那一年黄河北滚,闪出大片滩地,这地按人头分,家家有份。父亲说滩地能稳住,种两年要买“对色”骡子(两头骡子颜色一样)。可惜好景不长,不久就大祸临头,不仅我家要买骡子的美梦破灭,整个村子也葬身河底。

1938年春天,国民党军队在豫东战场节节败退,眼看日寇逼近开封,群众骂声四起。此时蒋介石计划掘开黄河大堤放水,淹那些东洋鬼子,随即下令驻守在郑州北郊京水镇的新八师完成这一任务。他们起初选的是中牟的赵口,但挖了几天放不出水来,师长蒋在珍急令刚刚炸毁黄河铁路大桥归来的参谋熊先煜另外选地址。熊先煜带人连夜奔向黄河大堤,最终选定在花园口。蒋在珍调兵遣将,日不停,夜不歇,6月9日挖开口子,开始放水。

按常理放水前起码应该通知群众转移,但新八师没有这样做,反而阻止群众往北边黄河大堤上逃。我们家因为要往黄河大堤上搬,父亲和国民党兵发生争执,派多少兵也难全部阻止住。开始时,水只是小股细流,正忙着打场和抢种秋庄稼的人们都不大在意。不料第三天黄河上游突降暴雨,河水猛涨,我家院子里水有一尺多深,人们这才慌了,纷纷收拾东西外逃。一些舍不得家产的人爬到屋顶上、大树上,梦想着洪水退去。不料洪水越来越大,像发了疯的猛兽一样,夹杂着上游被淹死的人和牲畜尸体等横冲直撞。爬到树上和房屋顶上的人,不少被洪浪吞吃。一时间呼救声、浪涛声、风声混合在一起,好像满河都在哭泣。这次扒口,使豫、皖、苏三省44个县80多万人被淹死,1000多万人流离失所,无家可归。

从花园口出来的黄河,开始是漫无边际地流淌,后来逐渐冲刷出河槽,但两岸没有河堤,水一大就往两岸漫溢,加上黄河有个特性,河身常摆动,今年主流在南边,明年主流可能滚到北边。因此,种些高秆作物水大了也无收成。有首歌谣这样说:黄河水,来得猛,种上庄稼无收成,无径荒草狐兔跑,泽国芦苇蛤蟆鸣。

1947年3月,花园口成功堵复,黄河重回故道,但被祸害了8年多的黄泛区人民的命运并没有根本改变。堵口后留下的是一望无际的黄沙及盐碱地,根本不能种庄稼,倒成了郑州飞沙的源头。因此,人们只是望着风沙哀叹,迟迟没有回故里居住。我们家是在花园口公社成立后才回到原村址建房的。1969年郑州市政府从柳林、祭城、老鸦陈三个公社划出18个大队成立了花园口公社,开始引黄淤灌,治风沙,压盐碱,使不毛之地逐渐成为能种植水稻的良田。

花园口原来无树也无花,只是黄河上的一个渡口。它的得名据说是因明朝一位名叫许诗的工部官员在河滩上修了个大花园,供人们游览,但无史料可证。直到改革开放后,它才逐渐名副其实。1990年花园口被辟为旅游景区,政府和有关部门投入大量财力、人力绿化,使其成为省会人民的后花园,外地游客也慕名而来。游河南但没有到花园口看看,被视为一件憾事。随着游客的增多,花园口镇群众的商业意识日益增强,养鱼养鸭,种特种作物,办有黄河特色的农家饭店,全镇经济快速发展。我因为和黄河的特殊感情,退休后几乎每年都要到黄河边去,或在景区看看,或去观黄河二桥的雄姿。在景区内外还有不少具有黄河特色的美食。去年国庆节长假中的一天,我们和几位亲戚游览了黄河湿地后,到位于其西边的“美洲雁园”吃中午饭。园中芳草萋萋,果木飘香,一个颇大的养鱼塘中,成群的美洲雁或扎猛子,或展翅互相追逐嬉戏,引得一群孩子沿塘岸跑着看。据老板张国营介绍,这种雁原生活在南美亚马逊河流域,引进我国后经精心研究,培育技术过关,已成为餐桌上的珍品。那天,肉、蛋我们各要了两盘,都很快吃光,还吃了黄河鲤鱼、黄河白虾等,大家都说不虚此行,来年春暖花开一定旧地重游。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650802 2015-04-17 00:00:00 五 今昔花园口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