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E04版:二七播报 聚焦 上一版3  4下一版
身边人
讲身边事
传递正能量
最强音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身边人
讲身边事
传递正能量
最强音
“寻城市记忆讲二七故事”
二七区举办道德模范故事汇
音乐情景剧《就是那块桦树皮》▶
舞蹈《最美二七人》
二七法院展风采

身边人

讲身边事

传递正能量

最强音

“寻城市记忆讲二七故事”

二七区举办道德模范故事汇

为贯彻落实2015年全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的要求,围绕二七区“品牌品质品位”的发展理念,4月30日上午,由二七区委宣传部、二七区文明办主办,黄河科技学院承办,二七区文化旅游局(文化馆)协办的“寻城市记忆·讲二七故事”二七区道德模范故事汇在黄河科技学院学术报告厅拉开序幕。

近600公里的颠簸路程只为兑现一个20多年前的承诺,72岁崔秀荣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诚实守信的信念;由一块桦树皮开启的56年坚守,杨靖宇将军的后代方秀云告诉我们坚强家风是怎么养成的;音乐快板《司法为民展风采》讲述了“十佳法官”的先进事迹;歌舞剧《你是我的眼》以郑州市爱心导盲犬服务中心主任关骊为原型,为观众呈现了精彩的导盲犬训练的同时,展现了爱心女士关骊对公益事业的坚持努力与真心付出……

活动当天,关骊、方秀云、崔秀荣等7个“道德模范”的故事通过演讲、朗诵、小品、评书、相声、诗歌、情景剧等别开生面的艺术形式搬上舞台,感动了台下众多观众。

此次活动,二七区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依托“寻城市记忆 讲二七故事”系列活动,宣传了二七区道德模范先进事迹和崇高品德,以“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人教身边人”的形式,传播善行义举,赞颂高尚情操,引人向善向好,传递二七正能量最强音。

方秀云

由一块桦树皮开启的坚守

方秀云是杨靖宇将军的儿媳,郑州铁路铸造厂退休职工。丈夫去世时,方秀云年仅39岁,带着4个孩子,还怀着3个月的身孕,生活相当艰难,但她牢记对丈夫的诺言,再苦再难也不向政府吭一声,她捡破烂,糊纸盒,缝手套……邻居多次对她说:“就凭你这身份,这么困难,找政府解决呗。”她说:“就因为我这样的身份,更不能给政府添麻烦。”

抗战年代,杨靖宇将军和将士们啃树皮、吃草根,在绝境中顽强地跟敌人拼到生命最后一刻。方秀云家的柜子里珍藏着一块杨靖宇将军临终前握在手里的桦树皮。她时常拿出这块桦树皮,给孩子们讲爷爷的故事,并教导他们:“咱是抗日英雄的后代,不能给英雄脸上抹黑。”

田园二七文化志愿服务队

建设二七,我们在行动

二七区文化馆表演的诗朗诵《我们在行动》,讲述了田园二七文化志愿服务队的先进事迹。在文化惠民的建设热潮中,二七区千余名文化志愿者,每一天都在不断的努力,把歌声和舞蹈,送到二七区每一个角落,举行了上百场公益演出;他们走访慰问社区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和困难群众,为大家送去关怀;他们宣传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把二七非遗项目展览到社区乡镇,用实际行动促进基层文化的繁荣……

服务队积极开展各项志愿服务活动,多次深入走进社区、农村和企业,走进少年宫及乡村学校,受到了广泛好评。

宋扬

郑州小伙

为瑞士孤寡老人养老送终

1999年,郑州青年宋扬远赴英国留学,机缘巧合下,居住在瑞士老人汉斯家中。汉斯就像亲人一样帮助宋扬融入英国的生活,而宋扬则承担起了照顾老人的责任。感情越来越深,日渐年迈的汉斯越来越离不开宋扬。

八年后,宋扬毕业回国,而汉斯却因股骨头严重坏死,急需手术。因担心汉斯孤身一人无人照顾,宋扬便将他接到中国家中,为他联系手术并悉心照顾。

仅因为一句承诺,比汉斯小47岁的宋扬一直如亲人般照顾他,为他治病,陪他旅游,这份跨越重洋的忘年之交感动了无数人。

2013年12月2日下午,81岁的汉斯老人因心脏衰竭辞世。宋扬履行了自己漂洋过海的承诺,让这位瑞士老人“永眠”在郑州。

崔秀荣

诚信老人千里还款

只为20年前的承诺

崔秀荣今年72岁,是一名普通退休工人。20年前,她的同事因跟随丈夫转业到山东,把一张100多元定期存折交给了她,等存款到期后寄去。存款到期时,她交代丈夫照着地址寄了过去,但是过了一段时间,因查无此人,信被退回到丈夫单位,她并不知道此事,而时间太长,丈夫也忘了这件事。

20年后的一天,老两口聊到此事,她无意间知道这笔钱并没有寄到同事手中。这让她心中顿生自责,从此落下了“心病”。后来的日子,她和老伴四处托人打听存折的主人,亲自将20年前的存款送到家住山东泰安的老同事手中。近600公里的颠簸路程,为的是20多年前的一个承诺。

二七区法院

十佳法官赤胆心 创先争优赛精神

二七区法院表演的音乐快板《司法为民展风采》,讲述了“十佳法官”的先进事迹。他们中有巾帼不让须眉的法官陈书冉,有优秀庭长张彦鹏,还有千里查案的毛建,以及为民解忧的李卫敏……

张玉树

用爱与责任铸就闪光的师魂

郑州市盲聋哑学校的张玉树老师,40余年来默默无闻坚守于平凡的特教岗位。他用自己的一言一行,细心呵护盲聋哑残疾学生,激励他们做有理想、有作为、身残志坚对社会有用的人。

他为一群特别的孩子们传递着希望,用爱与责任精耕细作,铸就闪光的师魂,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敬业爱岗,无私奉献的蜡烛精神。

关骊

爱心女士自费驯养导盲犬

用于公益事业

2013年,郑州成为全国几个率先允许导盲犬乘坐地铁的城市之一,引起全国各界的关注及中国残联的重视。这一切,离不开一位爱心女士对公益事业多年的坚持努力与真心付出。她,就是郑州市爱心导盲犬服务中心主任——关骊。

为了让大家知道,训练导盲犬是帮助残疾人能够正常生活的一项公益事业,关骊曾自筹经费举办大型导盲犬宣传活动。投资建设导盲犬训练中心时,她卖掉股票,拿出多年的积蓄,甚至到夜市摊卖小吃,目的就是为了让更多盲人朋友能够拥有一双明亮的“眼睛”。

在重重压力面前,关骊也曾无数次彷徨过、困惑过。可每当接到盲人朋友打来的求助电话,听着盲人朋友渴望光明的声音时,她的心底又迸发出了坚强的动力,她告诉自己一定不能放弃,一定要让越来越多的导盲犬,像天使一样陆续走入盲人朋友的生活。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654322 2015-05-04 00:00:00 一 身边人<BR/>讲身边事<BR/>传递正能量<BR/>最强音KeywordPh“寻城市记忆讲二七故事”
二七区举办道德模范故事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