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乘客眼中的“活地图” 随时备着便民“神器” 1985年到郑州公交总公司工作,30年来,始终以灿烂的微笑、温馨的问候、整洁的车厢,让每一位乘客乘车舒心,被誉为“郑州的李素丽”。 他就是全国劳模徐亚平,在单调的工作中倾注真情,树立了郑州公交行业的良好形象,赢得乘客的普遍赞扬。郑州晚报记者 李爱琴 文/图 保洁“神器”和便民“神器” 第一次见到徐亚平是在公交车休息场站,他正手拿一根缠着布条的铁丝,认真擦拭公交座椅间的缝隙。 “别小看这根铁丝,这可是徐师傅发明的保洁神器。”徐亚平的同事笑着告诉记者,“有了这个神器,车厢内就没卫生死角了。” “车厢整洁干净,乘客坐着心情也会变好。”徐亚平说,“通过一点努力给乘客一个好心情,自己也很开心。” 徐亚平还有一个便民“神器”——便民服务台,拐杖、针线包、雨伞、纸笔、创可贴等一应俱全。 “有一次一位老年人该下车时突然走不动了,由于车辆正在运行没办法护送老人,我只好把他扶下车让他在站台坐着等家人,后来我就买了拐杖放在车里,以备乘客不时之需。” “便民服务台的物品全部无偿供乘客使用。”徐亚平说,“如果乘客过意不去,我会告诉他,遇到需要帮助的人,请你也伸把手。” 乘客眼中的“活地图” “前方到站紫荆山,有换乘101、T101、103、104、115,换乘43、916、916快线的乘客,请在站牌下车;有到龙翔宾馆、河南饭店、省工会、省人民会堂的乘客,请在站牌下车”。坐过徐亚平车的人,基本都领教过他的这种贴心服务。 徐亚平不仅对本线路的沿途倒乘和地理情况了如指掌,而且还熟记其他线路倒乘情况,被乘客誉为“活地图”。 徐亚平还学习心理学,曾到郑州大学参加短期英语培训班,让自己的服务更具专业功底。 工作中,徐亚平把乘客当成自己的亲人,用心去服务。一次,看到一位老大娘竟要爬着上车,他立刻下车将老人背了上来。还有一次,徐亚平的车已经启动,突然发现一位残疾老人示意要上车,他立即停车打开车门主动迎上去,并替这位老人找了个座位。 徐亚平驾驶的205路车从始发到终点站,前后停靠32个站点,他会向每位上车的乘客主动问好,从不曾减少一句。 “一声问候,是对乘客的尊重,车厢虽小却是一个传播精神文明的窗口。”徐亚平说。 |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