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郑荐 上一版3  4下一版
展英姿:中国方阵帅出国威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踏着喀秋莎的旋律
展英姿:中国方阵帅出国威

迎着莫斯科的春光,踏着《喀秋莎》的旋律,由102人组成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方队意气风发走过莫斯科红场,走出了军威,彰显了国威。检阅台上,习近平主席起身向他们挥手致意。

现场:铿锵足音,铭记历史庄严承诺

在莫斯科红场,中国军人吸引了世界的目光,这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军容严整、士气高昂;不仅仅是因为他们独特的队形编排和富有韵律的步态步速;也不仅仅因为这是中国首次派出仪仗方队参加红场阅兵。

在莫斯科红场,接受检阅的中国军人令万众瞩目。这支代表中国军队形象、精神和实力的仪仗方队,令人追忆中俄两国两军为世界反法西斯正义战争胜利作出的牺牲和贡献,彰显着中俄两国两军全面战略协作关系,承载着两国共同维护世界和平发展的使命。

当中国军人走过莫斯科红场,铿锵的足音里,表达出铭记历史的庄严承诺。

合作:两国联合军演进行中

就在红场阅兵前一天,中国海军舰艇编队抵达俄罗斯新罗西斯克市。两国海军将于11日至21日在地中海海域举行“海上联合-2015(Ⅰ)”演习,紧紧围绕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通过演习进一步深化两军友好务实合作,提高两国海军共同应对海上安全威胁的能力。

两军关系是两国关系的晴雨表。中俄两军长期以来保持了开放、互信、合作的友好关系,在联演联训、联合反恐等方面保持了密切合作,多次参加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的“和平使命”联合军演。中俄两军全方位、多层次、务实性合作,对发展巩固两国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五次走出国门 创人数最多纪录

在许多普通人的印象中,三军仪仗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有外国政要来访时,在人民大会堂东门外广场执行仪仗司礼任务。伴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交往的日益增多,三军仪仗队开始逐渐走出国门。从2010年9月16日,三军仪仗队首次成建制走出国门参加墨西哥独立200周年庆典阅兵后,这已经是三军仪仗队第5次走出国门。

与以往几次不同,这次红场阅兵是我军派出人数最多的一次。与此同时,102名官兵组成的仪仗队也是9日当天红场阅兵仪式中,受邀各国中最大的一支仪仗队。

中国方队根据红场场地特点进行了特别设计,陆海空三军各成4列,以8乘12的队列走过红场,由于红场道路凹凸不平由石块拼成,中国仪仗队的步伐也经过特别设计,每分钟116步,每步75厘米,这和俄罗斯军人高抬膝、大跨步、每步80厘米的大正步有所不同,却显得更为紧凑齐整,富有韵律。再次,此次中国仪仗兵着第六代礼兵服在红场亮相,官兵平均身高1.88米,将中国军人的良好精神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

在9日正式阅兵前,在红场已经举办了多场彩排。每次彩排后,都会有新的视频流传到网上,三军仪仗队飒爽的英姿征服了不少粉丝,网友戏称“中国军人一出场,整个画风都为之一变”。殊不知这精彩亮相背后,其实蕴含了将近半年的艰苦准备。

■新闻链接

莫斯科红场上的阅兵

红场阅兵,一般指5月9日和11月7日在莫斯科红场举行的阅兵仪式。5月9日是纪念1945年的卫国战争胜利,又称胜利日阅兵。11月7日的阅兵,在苏联时期,是为纪念1917年11月7日的十月革命;苏联解体后,红场阅兵赋予了新的含义,纪念的是1941年11月7日的红场阅兵。

历史上,红场阅兵达100多次。首次红场阅兵可追溯至1923年5月1日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的阅兵式。这也是苏联首次“五一国际劳动节”阅兵。

■新闻延伸

红场阅兵

我们记住什么

庆祝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的红场阅兵,规模为俄罗斯历年之最。这场大阅兵的一些细节瞬间,让人难忘,令人动容。

一群老兵,不要凋零

红场阅兵的众多画面里,白发老兵含泪军礼致敬的瞬间格外让人动容。每年胜利日阅兵,二战老兵是绝对的主角。

美军将领麦克阿瑟将军曾说:老兵不死,只是凋零。年复一年,衰老加剧,能够参加俄罗斯胜利日庆典的老兵人数正在减少。不过,不少在世的老兵依然活跃,或参加各种活动,或口述战争历史,或撰写书籍文章,回忆难忘经历。俄罗斯政府正在想方设法“呵护”老兵,提供补贴,给予照顾,为他们的生活提供便利,不让他们继续凋零。

一簇火焰,长明不灭

红场阅兵结束后,普京和多国领导人前往红场附近的亚历山大花园,向无名烈士墓献花。俄罗斯传统,战争中牺牲的勇士葬在城堡之下。克宫红墙外的无名烈士墓正沿袭这一传统。春秋冬夏,墓碑前鲜花不断。风霜雨雪,长明火从不熄灭。

墓志铭写道:“你的名字无人知晓,你的功勋永世长存。”橘色长明火跳跃,玫瑰花安放墓前。目睹此情此景,谁不肃穆沉静。

一条丝带,战火颜色

阅兵式上,一条橙黑两色的丝带到处可见,那是俄罗斯人引以自豪的圣乔治丝带。黑色和橙色,取自硝烟和战火,寓意勇气和胜利,是俄罗斯胜利日纪念的主色调。

从源起沙皇时期的圣乔治勋章绶带,至十月革命后的禁卫军丝带,再到如今这醒目条纹丝带,圣乔治丝带一直是对卓越战功的肯定,彰显胜利荣耀。

一个方阵,女兵英武

阅兵式上,身着裙装受阅的俄女兵方阵格外醒目。她们的出现,向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为国奉献的女性致敬。

战争,没有让女人离开。《透视俄罗斯》网站统计,卫国战争期间,60万至100万女性在战争的不同时期参加过前线战斗,其中包括8万名军官。7万名军医中,女性占42%。外科医生中,女性占43.4%。申请参军的志愿者中,一半是女性。 据新华社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656107 2015-05-11 00:00:00 一 展英姿:中国方阵帅出国威KeywordPh踏着喀秋莎的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