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TOP养生 上一版3  4下一版
从最大到最强
超级医院的跨越发展之路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从最大到最强
超级医院的跨越发展之路
郑大一附院河医院区院景
郑大一附院郑东院区院景

从最大到最强

超级医院的跨越发展之路

5月8日上午,郑州大学副校长、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以下简称郑大一附院)院长阚全程向30多家中央驻豫、省、市媒体宣布,中国首例应用于体外激活卵子自体卵巢组织移植技术临床妊娠成功。这显然不是郑大一附院第一个“国内首例”,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应用SNP芯片技术进行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试管婴儿”成功分娩、国内首例“同卵双生活体供肝移植”手术成功实施、国际上第一个进入临床应用的外周血管可回收支架——韩新巍式血管可回收内支架……众多的国内乃至国际“第一”在郑大一附院纷纷涌现。

这标志着,这家拥有7000张床位、众多国内外一流专家的超级医院,正在向“从最大到最强”的目标稳步迈进。 郑州晚报记者 邢进 通讯员 曹咏 文/图

勇攀医学高峰,接连创造多项国内、国际“第一”

2014年,门急诊量436万余人次,手术台数19万余台,出院病人32万人次……在河南医疗界,无论从规模到实力,郑大一附院都是无可争议的“龙头老大”。

这组至今仍在不停刷新的数字,意味着省内外患者对郑大一附院一流的医疗技术与服务的信赖。

2014年5月14日,郑大一附院肝移植病房,35岁的张志红、张志峰兄弟紧握对方的手,相视一笑,无比默契。这对生死兄弟是同卵双胞胎,弟弟张志峰将自己65%的肝脏,捐献给了肝硬化失代偿期的哥哥张志红。这是国内首例同卵双生活体供肝移植手术,在国际上它也遥遥领先他国,编查医学文献,只有美国在2002年做过一例同样的手术。

实际上,由郑大一附院创造的多个国内“首例”或“第一”,都同时在国际上具有领先地位,其意义不言而喻。

由孙莹璞教授掌舵的生殖医学中心,国内首例“应用SNP芯片技术进行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试管婴儿”成功分娩,同时是全球第3例;中国首例体外激活卵子自体卵巢组织移植技术临床妊娠成功,是国际上第二个应用此技术成功的国家。

而放射介入科韩新巍教授领衔的科研团队研发的血管可回收支架(韩新巍式血管可回收内支架),获批进入临床,这是迄今为止国际上第一个进入临床应用的外周血管可回收支架,标志着我国血管介入治疗达到国际水平。

国内首例同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和脐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获得成功,为我国在该领域中赶超国际水平,作出了重大贡献。

国内首例体外循环下自体肺移植术,为晚期肺癌患者的治疗开辟了新途径。

众多的国际、国内“首例”、“第一”背后,是强大的学科建设、不懈的科研创新。

学科建设、科研创新,不断实现救治模式转变

人才是医院发展的核心竞争力,郑大一附院的决策层深知这一点,为了高起点建设高层次人才队伍,医院制订了符合大型医院实际的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模式。

2014年11月,中国工程院院士杨胜利正式入职郑大一附院,结束了河南医疗界无专职院士的历史。

随后,杨胜利院士邀请中国工程院医药学部院士专家团到郑大一附院进行顶层设计,杨胜利、杨宝峰、沈倍奋、王威琪、程京、于金明、徐建国、韩德民、王小宁等9名院士齐聚一堂,为医院的发展建言献策。

同年,郑大一附院还引进了“973”项目首席专家秦志海教授来院工作,聘任中国工程院于金明院士为医院特聘院士,引进海外高级科研兼职人才21人。

据悉,在郑大一附院的高级科研人才引进计划中,高级科研人才应是中科院院士和工程院院士,入选国家“千人计划”、中科院“百人计划”专家,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专家,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针对这类人才,郑大一附院给予了极其优厚的待遇和福利。

目前,郑大一附院有院士1人、特聘院士8人、中科院“百人计划”专家1人、国家杰青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1人,省管优秀专家19人,省级厅级学术带头人30人,创新人才56人。

在人才培养方面,郑大一附院搭建了青年医师成长平台,启动院内青年基金项目,资助博士10万元/人,硕士5万元/人,鼓励医务人员外出进修学习,采取工资奖金照发等激励措施,鼓励学科业务骨干到国内外进修学习,设立专项基金5000万元,用于医务、管理人员赴海外学习深造,建立培训学习汇报制度,对学习效果和新技术引入情况进行考核。据统计,2014年全院累计派出112名医务人员外出学习进修。

引进人才,为医院发展装配强大引擎

2014年10月7日,郑大一附院手术室,主刀医生操控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为一名患者成功实施了胆囊切除手术,这是河南首例机器人手术,往日科幻电影中的场面,在郑大一附院得以实现。它标志着河南外科手术进入“机器人时代”,截至目前已开展手术50余台。

这是郑大一附院高度重视医疗、科研平台建设的结果,近年来,该院着力实施学科间“找差距、上水平”工程,由各个科的科主任对本学科现状和不足进行分析,找出与国内一流医院学科间的差距,分析、改进策略,制订科室发展规划及年度发展目标。

同时,以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为抓手,进行专科能力建设和技术推广,带动一般学科和新兴学科发展。

目前,郑大一附院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达到20个,位居国内医院第11位,跃居中部地区第1位。河南省卫生厅重点学科25个,是河南省唯一的临床医学一级学科、护理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硕士学位授权点。

2014年,医院继续完善学科基地建设,建成国内一流的临床技能培训中心,获批全国首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国家医师资格实践技能与考官培训基地(临床和口腔类别)和河南省全科医生培训基地,新成立河南省病案质量控制中心等省级质控诊疗中心8个。

医院还建立了多学科疑难病会诊中心,为疑难重症患者提供综合诊疗服务,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和治疗方案的全面性;建立多专业背景的重症医学团队,实现了救治模式由收治常见病、多发病,向提高急危重症和疑难疾病救治水平和成功率改变。

据统计,2014年全年共会诊疑难病例11662例,新成立肝病、淋巴癌等多个疾病诊疗协作团队,完成会诊310次,有效提高了疑难疾病患者诊治水平,全年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成功率达97.87%;医院重症医学建设已形成体系,包括RICU、综合ICU、PICU、EICU、CCU、神经ICU、SICU、NICU合计377张床位。

在科研创新方面, 郑大一附院近几年承担了包括国家科技惠民计划专项1项、“863”科技攻关项目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5项以及各类省部级科研项目1000多项,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科研成果百余项,总数位居河南省医疗卫生系统首位。

2014年,医院获批院士工作站2个,河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省卫计委重点实验室9个,河南省创新型科技团队6个,目前医院有各层次科研创新团队30个。

不忘职责,彰显大型公立医疗机构公益性

阚全程院长的理念是:大型公立医院要把履行公益性的职能放在首要位置。因此,郑大一附院在实现自身跨越式发展的同时,从未忘记肩头的责任。

通过河南省远程医学中心,郑大一附院把优质医疗资源延伸到基层,院内专家可通过远程会诊网络进行影像、心电、病理、彩超诊断,基层患者在电脑前就能享受到省级、国家级专家的诊疗服务。同时,基层医生也可通过这个远程网络进行学习。

作为河南省医疗界的“航母”,郑大一附院基层协作医院已经覆盖全省,为了全面提高基层协作医院的诊疗服务水平,医院做出了对协作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卫生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免费进修培训、免费临床教学和科研培训、定期到协作医院开展义诊、免费为协作医院提供一条10兆光纤和一套远程会诊设备等10项服务承诺。

据统计,2014年全年,医院共选派39名医师(每人为期半年)赴受援单位开展工作,累计诊疗病人50701人次,开展手术506台,业务培训5592人次;共招录“515”和“512”基层骨干医师533人,免费接收基层医护人员进修1250人;全年开展远程授课265次,惠及9万余名基层医务人员,开展远程会诊2460例。医院还代表河南卫生系统援建新疆哈密地区中心医院,开通远程医学会诊分中心。

与此同时,郑大一附院的应急救援工作进入国家队行列,医院建立的河南省首支国家应急医学救援队顺利通过国家验收,该队伍有医护、后勤保障人员80余人,拥有手术车、急救装备等先进设施,为省内外卫生应急救援工作开展提供坚强保障。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656784 2015-05-13 00:00:00 三 从最大到最强<BR/>超级医院的跨越发展之路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