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维修公厕34年 他记得需要维修的地方 却常常忘记接孩子 全国劳模 是怎么炼成的 5月6日,二七区环管所,一间办公室门口挂着“江学铜学雷锋服务班”的牌子,屋内一个身影忙碌着。初见江学铜,一张黝黑朴实的面庞,一身带着些许污渍的工作装,衣服上“郑州环卫”四个字赫然醒目。 如果不是对他有所了解,你一定想象不到这位毫不起眼的环卫工人,曾经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记者 范光华 实习生 李思远 文/图 接班当“淘粪工”,一干34年 参加工作那年江学铜16岁,为了分担家庭的重任,初中毕业后他便接了父亲的班儿。用当时的话说,江学铜所从事的职业就是“淘粪工”。 由于这份工作又脏又累,整日里与粪便、污水打交道,很是被人看不起,江学铜自己也很犹豫。但是,后来又一想,不管做什么工作,总得有人干,别人能坚持下来,我为什么不能?这一干就是34年。 说起曾经工作中的辛苦,他说:“分内事儿,处理的故障太多了,好多都记不清楚了。” 回忆起家人对自己的理解和支持,江学铜觉得很温暖。但自己对家人尤其是孩子的“失职”,又让他很内疚。 孩子上托儿所时,他多次被所里的锅炉工“批评”。“那时候也没有电话,联系不方便,好多次我一忙顾不上接,就是锅炉工帮忙看着。”江学铜说。 记不清荣誉,却对辖区公厕了如指掌 冬天,维修爆裂的水管,衣服能拧下冰碴;夏天,下到恶臭的化粪池,人都要窒息;公厕堵了,用竹篾儿疏通200米,皮手套里的手流血却没有知觉…… 江学铜对这份工作付出的,不仅仅是时间和精力,还有金钱和智慧。 为了更好地为群众服务,家境本来就不富裕的江学铜曾自费买了摩托车,照相机。早些年,冲水式公厕还未普及,即使公厕打扫得再干净,仍然抵挡不住刺鼻难闻的异味。 一次偶然的机会,江学铜在洗衣服时发现遇水的棉布会粘到一起,并由此得到启发,经过多次的试验,发明了平板除臭阀。 这么多年来,在妻子的理解和家人的支持下,江学铜在工作岗位上作了很多贡献。 若是问他得过多少荣誉,他可能不记得;但如果你问他二七区有多少座水冲公厕、多少座环保公厕,他肯定如数家珍地给你说的一个也不少。 如今,在二七区将近有130个公厕,毫不夸张地说,几乎每一个公厕都有江学铜维修的痕迹。 |
3上一篇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