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教育 上一版3  4下一版
文明蓓蕾 绽放郑东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文明蓓蕾 绽放郑东
郑州四十七中,一朵盛开在郑州教育界的“文明之花”
宏志班合影
美丽校园

5月12日,在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表彰暨文明河南建设推进大会上,郑州市第四十七中学喜获“全国文明单位”称号,是郑州市第一所获得该殊荣的学校。

省委书记郭庚茂在会上指出,针对教育工作者抓“师德”教育,引导他们牢记“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崇高使命,学为人师、行为示范,为祖国培育好下一代。

郑州四十七中为何能获此殊荣?带着疑问,记者来到美丽的郑州四十七中。采访中所接触到的每一名老师、学生,听到的每一个故事,都是精神洗礼。这也是郑州四十七中始终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的生动体现。

郑州晚报记者

张勤 谢源茹 文/图

林恒

爱生如子的数学教师

“我是班主任,更是全班50多名学生的‘爹妈’。孩子们在外求学,常年见不到父母,我离他们是最近的。孩子们有什么事情,我第一时间出现,这是责无旁贷的。”

林恒是班主任、数学老师。身材瘦削的他,身体里却蕴含着巨大的爱生能量。这种能量缘于对学生的关爱,缘于对学校、对职业的热爱。他数十年如一日,将时间和心血全部用在学生身上。

林老师班上有54名同学,每年中秋节,很多孩子不能与家人团聚,但这些孩子并不孤单,因为他们知道,林老师肯定会带着月饼,和他们一起过节。

如果同学们有突发状况,第一时间到现场的就是林老师。深夜1点钟,林老师的电话突然响起来,一名同学不小心撞到卫生间玻璃门,手臂静脉血管被割破了。林老师赶到学校,将孩子送到医院。还有一次,一名女生半夜突发急性胰腺炎,幸亏林老师送院及时,否则就会有生命危险。

很多老师都知道,想要找林老师,就来学校,一找一个准儿,节假日也不例外。

“对学生就像对孩子,爱归爱,管理归管理,学习的时候,我还是不能溺爱他们。”

李国强

见义勇为、临危不惧的“强哥”

“我的育人原则是:先教学生学会做人,做一个有责任感,懂得感恩、有爱心的人。只要孩子的品德好,将来一定会成才。”

“强哥”本名李国强,教物理,班主任。幽默,学生送昵称“强哥”。这个称谓还有一层意思,因为他是一个内心强大、正义感爆棚的大男人。

初见李国强,是采访他管的一次“事儿”。晚上10点,刚下班的李国强在回家路上发现了一位受伤的民警正在追歹徒。他载着民警高保清奋起直追。李老师见高保清意识越来越模糊,就拨打110,并将他送到医院抢救,又配合赶来的刑警指证歹徒特征。

郑州市公安局河南省见义勇为基金会郑州分会授予了李国强老师“郑州市见义勇为积极分子”荣誉称号。

李国强常给家庭困难的学生一些生活费。班上有名同学叫王正(化名),家庭条件不好。高一时,李国强经常往王正卡里打钱,有时100元有时200元。

在李老师的班上,互帮互助的氛围很浓厚。“爱心是可以被感染的,是可以传递的。”李国强说,他希望把自己的学生培养成有爱心的人。

尹莉 帮扶弱小、身体力行影响学生的班主任

“我告诉我的学生们,首先要做一个有素质的人。当别人有困难需要帮助的时候,一定要伸出手去帮助他们。”

“老师,就是要用自己的行动去影响学生。这比书本上的知识更生动、更直接。”高一(14)班的班主任尹莉老师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中牟县刁家乡实验小学大部分住校生是农村的留守儿童。第一次到这所学校的时候,尹老师震撼了。六七岁的孩子离家求学,独立坚强的个性特别值得城里孩子学习。在班会上听到老师的介绍后,高一14班的同学们做展板和宣传页,到各班做动员。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同学们募集到了800多本图书、400多件衣服,还有价值1000多元的文具。

元旦前一天,高一14班的同学们来到中牟县刁家乡实验小学,和小学生们一起玩耍、吃饭。尹莉说,其实每名学生都有一颗爱心,作为老师,就要激发出他们的爱心和责任感,实现思想的升华。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关爱学生,在我们四十七中任何一名老师都能做到,我只是其中一个罢了。我们时刻都谨记自己作为一名老师的光荣感、责任感。”

高二一班的化学教师曹俊霞有一对可爱的双胞胎女儿,今年两个丫头就要上一年级了,可她却把大部分的时间和心血放在学校。

曹老师细致入微地照顾着每一名同学。上课时,有学生在咳嗽,她下课后炖了冰糖雪梨,用保温饭盒装起来端到教室,给孩子们喝。

生活中,曹俊霞也是一名热心人。一次在公交车上,一名老年人与司机发生了争执。司机的男友要抬手教训老人,曹老师站了出来:“你若打下去,即使有理也要变成没理了,好好冷静想想。”男子放下了扬起的拳头。

“如果我不是一名老师,我不会那么坚决地站出来。在无形中我被赋予了一种责任,这不是冲动,而是已融到骨子里的正义。”

曹俊霞 敬业奉献、舍小家为大家的好教师

“我一直告诉自己不要把它当成荣耀,我只是做了件我应该做的事。不管怎样,都要坚信做正确的事,凡事从小事做起。”

孟凡彪 拾金不昧,骑行数十里寻找失主的高三学子

郑州四十七中高三(15)班学生孟凡彪,是校篮球队队员。这名阳光少年偶然遇到了不平凡的事儿:4月15日下午,他在校门口附近捡到一个钱包,里面装了满满一沓钱。钱包里有一张驾驶证,显示的是一位姓葛的男性,上面登记的住址为人民路14号院。于是他骑自行车奔行数十里,上门寻找失主,可进入家属院后还是没找到失主,于是他报警求助。民警打开钱包,里面有2万元人民币。

这一天,正是孟凡彪18岁生日,他用行动给自己送了一份特殊的成人礼。

“炎炎夏日,多少个星期天下午,老师自愿前来给我们做辅导;灯火阑珊,多少次,办公室的灯与教室同亮同灭。我们身为宏志生,受国家和社会的帮助,更应始终以实现个人价值为目标,服务他人,奉献社会。”

宏志生 立志高远、发愤图强、刻苦努力的学子

上面这段话,是郑州四十七中的一名宏志生在毕业典礼上曾说过的。

从2003年开始,郑州市四十七中每年都会有一批孩子汇集在这里圆自己的求学之梦,他们是品学兼优、家庭贫困的学生,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宏志生。每到过节,孩子们并不孤单,学校组织各种活动,丰富他们的生活。班主任老师甚至带这些孩子回家,感受家庭的温暖。

在四十七中校办、教务处,陈列悬挂着几十面锦旗。考入陕西师大的罗佳美在博客中满含深情地述说,对47中如数家珍的记忆,对47中深沉真挚的大爱和感激。一名学生拍了组照片,一幅幅触目动情的校园图片,汇成了学生心中斑斓绚丽的五彩音符,是走出四十七中校门的学子对母校的温情回忆。

带着感恩,宏志生们不断成长,他们学会了独立的生活和思考,为梦想的追求储备了更多的精神财富。

自2003年宏志班开办以来,该校99%以上的宏志生都考入了国内重点大学,3/4的宏志生都能被985高校录取。一大批宏志生被清华、北大等国内名牌大学录取,还有不少宏志生被世界名牌大学录取。国家级宏志班一本上线率达到100%,省级宏志班一本上线率近80%。

德育为先 “文明之花”绽放在郑州四十七中

郑州四十七中始终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致力于德育途径和德育方法的探索,利用多渠道德育教育资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教学相长。师德高尚的老师和品德高尚的学生,形成了郑州四十七中的优良学风、教风和校风,同时也促进了各项成绩的提升。

学校先后被评为“郑州市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先进单位”“郑州市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先进集体”“郑州市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恩格斯曾说:“每一个阶级,甚至每一个行业,都各有各的道德。”无数个体拾金不昧既是这所学校培育的结果,也是构筑这所学校的基石。

正如郑州四十七中郭勤学校长所说:“四十七中的培养目标即把学生培养成为有责任、有激情、有理性、全面发展的现代中学生!责任心不仅指自我责任感,更重要的是对集体、对社会的责任感。”

郑州四十七中将继续秉承“切问近思,自能发展”的办学理念,把学校提升成为省级示范性高中的佼佼者,使郑州四十七中朝着示范性、特色化和智慧型为目标的中原名校迈进!

微信公众号 zzssqz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659005 2015-05-21 00:00:00 四 文明蓓蕾 绽放郑东KeywordPh郑州四十七中,一朵盛开在郑州教育界的“文明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