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D12版:郑州晚报创刊66周年改版13周年登封播2/2015-05/21/D12/20150521D12_brief.jpg 上一版3  4下一版
唱响希望之歌 共创和谐家园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唱响希望之歌 共创和谐家园
东华镇刘庄村新任“两委”班子助推农村发展纪实
丰收在望的麦田
民国时期的小学楼堂
民国时期的小学楼堂和槐里小学一隅
老师正在接热水
刘庄村龙潭
韩春环正在给婆婆喂饭

登封市嵩山脚下的东华镇刘庄村,坐落在群山环抱之中,民房错落有致、道路平坦干净、树木郁郁葱葱,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该村下辖56个自然村、15个村民组,总面积9489.11亩,耕地面积2775.04亩,总人口3270人,党员67人,享受五保13人,有工业企业1家,养殖企业8家,个体商户12家,小学两所,卫生机构两所。

2014年11月8日,登封市东华镇刘庄村党支部书记刘玉兴上任后同两委班子成员,访农家、走基层,积极发挥引导、示范、联络和桥梁作用,与广大群众打成一片,和村班子成员共同唱响团结、奋斗和希望之歌,大力助推刘庄村建设。登封播报 李剑 胡建邦 岳星朵 文/图

事无巨细 “接地气”察民情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为尽快了解村情民意、贴近百姓,村党支部书记刘玉兴第一时间深入农村、深入农户家中“接地气”、察民情。

据了解,该村祖祖辈辈上百年来一直未能有直达登封的班车,上任伊始便开始协调村里通车一事。经过刘玉兴多方协调,2014年11月18日,每天通4班城乡客车。“刘支书一上任,就为群众办了一件大好事,以前去趟县城都要倒好几班车才能到,现在好了,一趟车直达,真方便。”村民们提起班车一事都很高兴。

心系教育 一点一滴促发展

据东刘庄槐里小学老师介绍,该村自古以来一直非常重视教育,在槐里小学大门一侧,静静伫立着的民国时期的建筑依然保存得很完整。

村支书刘玉兴上任后,了解到学校里条件不好,老师与学生无法喝到热水,时值冬天,刘玉兴看在眼里、疼在心里。经过努力,刘玉兴为全校11名教师、163名学生送来茶杯及一台自动控温热水器。“每次来接水,都能体会到村支部领导和支部成员对我们师生的关爱。”槐里小学的老师说。

关爱群众 敬老爱幼促和谐

在刘庄村这块希望之域,天蓝、地绿、水清、路畅、村新、果香的环境里,村里长寿老人居多,在2015年春节来临之前,刘玉兴带领村两委班子成员多次到群众家中走访,统计了全村60岁及90岁的所有老人,经村委班子协商后,在建业煤矿共同帮助下为村里60岁以上老人送去慰问,并送来现金以及米、面和油。

“当选支部书记后,心里很忐忑,感觉压力很大,睡不着觉。心里老是想着,这个村子交给我,我能干好吗?”刘玉兴忆起当时的担忧,“但是,看到大家想过好日子的那份渴求,就什么都不怕了。当村干部,就应让村民过上好生活,这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刘玉兴与村两委班子同志的共同努力下,在建业煤矿的大力支持下,申请农合补贴的群众免去90元,在校学生的午餐全部免费,“我只是做了该做的事,感谢组织上的信任和支持,当村干部,就得让村民过上好生活。”刘玉兴有些不好意思地说。

刘玉兴表示,在镇党委、政府正确指引下,势必要把该村打造成历史文化名村,树立刘庄村形象,让村民富起来,让箕山绿起来,以饮食产业推动旅游产业,使刘庄风清气正、文明和谐,有序地快速发展。

■记者手记

十四年如一日

好媳妇照顾瘫痪婆婆

采访中,记者只要和他们说起60岁的韩春环,老人们便纷纷称赞:“她真是难得的好媳妇!”

据悉,最初韩春环家还是一个比较殷实的小家庭。丈夫在外工作,勤劳的韩春环在家将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一家人其乐融融。

然而世事难料。2001年,韩春环77岁的婆婆不幸患上偏瘫,虽及时发现就医,但还是留下了后遗症,丧失自理能力,只能卧床,吃喝拉撒都需要他人帮助。韩春环一边照顾瘫痪的婆婆,一边还要照顾孙女,一家10口人的家务全落在了她一个人的肩上。婆婆长期卧床,怕她得褥疮,韩春环定期给婆婆翻身,擦洗,每次都累得满头大汗。

14年来,韩春环默默无闻地为这个家奉献着、支撑着。提起这些,韩春环总是满怀深情,他们一家相依为命渡过了种种难关,虽然粗衣淡饭,但他们已经心满意足,对未来,他们没有过高的要求,只希望一家人平安、愉快地生活下去。

而十四年如一日照顾瘫痪婆婆的好媳妇韩春环,仅仅是刘庄村爱心村民的一个缩影。这个坐落于群山环抱之中,百年老树映古屋、文化传承底蕴厚的小村庄,在刘庄村两委班子的带领下,唱响团结、奋斗和希望之歌,在幸福和谐的大道上迈步向前。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659279 2015-05-21 00:00:00 四 唱响希望之歌 共创和谐家园KeywordPh东华镇刘庄村新任“两委”班子助推农村发展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