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S07版:中牟播报 记忆 上一版3  4下一版
此地昔日藕池千顷 放眼望去十里荷花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此地昔日藕池千顷 放眼望去十里荷花
姊妹树
藕池再不见有莲藕了

大明永乐15年(1417年)夏季的一个黄昏,天高云淡,风清气爽,距离中牟县刁家乡东南大约20公里的一个村庄,阡陌弯弯,垂柳悠悠,村庄东边,一望无际的池塘里,碧绿的莲叶铺满水面,粉红色的荷花映日绽放,三个妙龄少女划着下木船,一边采菱,一边唱歌,池塘边,几个钓鱼的老翁头戴竹笠,身披蓑衣。一群七八岁的少年光着身子悄悄潜进水里,湖面波光潋滟。一位青年才俊伫立在池塘边,口里喃喃念诵宋朝词人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江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好好好!”年轻后生话音刚落,正在垂钓的一位老人放下鱼竿,起身拊掌叫好,“任先生,自永乐12年咱任氏一族从洪洞县大槐树下迁到这个地方,就以栽种莲藕为生,刚才听你念词,我很受启发,干脆咱村就以这些藕池为名,取名藕池任家庄吧。”《中牟县地名志》记载:藕池任,位于(中牟)县城东南23公里处,北临马河,东与尉氏县接壤。相传明代任性始居,因多种莲藕,得名藕池任家庄,清朝末年简称藕池任。

记者 张朝晖

通讯员 任新奎 文/图

藕池任的莲藕曾一度列为朝廷贡品

5月25日上午,记者来到中牟县刁家乡藕池任村,今年66岁的任王记引领记者来到村东不远的一大片水池前,“这个池塘以前就是藕池,我很小的时候,俺村至少还有几百亩藕池。” 任王记说,“周围这些洼地,大大小小的,以前都是藕池。”

初夏的阳光透过池塘四周高大成排的杨树林,洒照在几近干涸的池塘里,大约有一亩大的池塘底部,仅剩一汪碧水,碧水四周长满了不知名的杂草,水池北边张着一面很大的网,一只蝙蝠在网上痛苦地挣扎着想要挣脱。任王记告诉记者,经常有布谷、斑鸠等鸟类到池塘边喝水,有些村民就在池塘边张网以待,捕捉这些鸟,然后带到市场上卖掉。

据任王记介绍,藕池任村有6个村民组,470多户人家。上世纪80年代以前,几乎家家户户都栽种莲藕,藕池占地面积最大的有一亩多,最小的也有五六分。

莲藕是在阴历三月份栽种,三伏天拔芽,秋天收获。但是,任王记和随从的几个村民说他们从来没有栽种过莲藕,从他们记事起就没有栽种过,大约说的意思是,明朝永乐年间,任氏祖先从洪洞县大槐树下迁移至此后,就在这些池塘里栽种下这些莲藕的种子,从此世世代代享受先人成果,也应验了那句“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说法。

在任王记童年的记忆里,藕池任简直就是一个神话般的世界,村民们仿佛生活在画里一样。麦熟时节,硕大青翠的莲叶铺满池塘的水面,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风从麦田掠过,带着麦香吹过藕池,藕池水波不兴,小荷迎风摇曳,有老人在藕池旁边垂钓,有孩子们在藕池里戏水,枝头蝉儿高唱,池塘里蛙鸣悠扬,多少人流连忘返,陶醉不已。

从麦田里回来,经过藕池,妇女们会顺手摘下一片荷叶,带回家里,在荷叶中间掏一个口,套在孩子的脖子里,孩子吃饭时,可以防止口水和汤水流在衣服上,当地村民们称此为“荷叶哈水帕儿”。

藕池任的莲藕体型长而粗,里面的藕空呈圆形,藕皮白里泛青,藕瓤洁白如雪。

藕池任的莲藕口感清脆,嚼食无渣,可生吃,莲藕成熟季节,人们在藕池里游泳,一个猛子扎下到池塘底部,摘一根莲藕出水,洗了便吃,就像吃水果一样。

明清年代,藕池任农历每月初二、初五、初八、十二、十五、十八、二十二、二十五、二十八,逢会,若是莲藕收获季节,每逢大会,方圆三五十里的达官贵人、文人雅士、贩夫走卒都会蜂拥而至,商贾云集,比肩接踵,一来欣赏藕池,而来购买莲藕。那时候藕池任的莲藕从不讨价还价,从来都是一嘴价,甚至不扣掉莲藕身上的泥巴,上秤掏钱,下秤走人,豁子吃凉粉,利利量量。

任王记至今犹能清晰地记起,那时候藕池任的莲藕,可以凉拌,可以油炸、可以笼蒸、可以在火锅里涮着吃,可以做饺子馅。

藕池任的藕池里还有草生鱼,有火头(黑鱼)、有红鱼(五彩鱼)、有鲤鱼、鲶鱼。任王记说有一年发大水,藕池里有一条红鱼冲进了邻村的河道里,被村民们逮住了,但是没有一个人敢吃,疑为“神鱼”,连夜悄悄护送回藕池任,放生藕池。

任王记说,那时候藕池四周种的芝麻,就是芝麻叶掉光了,芝麻秆枯了,芝麻荚里的芝麻也不会掉出来。

清朝时候藕池任的莲藕是贡品,时称贡藕。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藕池任遭遇大旱,藕池水位严重下降,一些企业乘机取土,日久天长,曾经的藕池千顷,曾经的十里荷花,消失在人们的视野里,成为一种遗憾镌刻在人们的记忆里。

两棵25米高的姊妹树成亮丽风景

离开藕池,继续向东,一望无垠的田野麦浪滚滚,丰收在望。

距离藕池任村东数百米,马路南边,两棵巨大的白毛杨拔地而起,指向蓝天,举目眺望,风从树枝间穿越,云在树枝间游曳。

两棵白毛杨生长的姿态却是奇特,并肩而立,株距仅容一人挤过,树枝互相交叉,树叶互相抚摸,似是孩提青梅竹马,恰似少年两小无猜,牵手依依不舍,在岁月里风雨同舟,不弃不离。耳边仿佛悠然响起那首《好大一棵树》:风是你的歌,云是你脚步,你的胸怀在蓝天,深情藏沃土。

藕池任村民都叫这两棵白毛杨为“姊妹树”。记者问为什么不叫“兄弟树”,或者“情侣树”,或者“夫妻树”。任王记等人笑着说:“不知道,老辈子都这么叫,我们后辈人也跟着这么叫。”

记者现场测试了一下,两棵白毛杨树高均在25米以上,其中较大的一棵树围三米六,较小的一棵树围三米二。包括任王记在内,村里没有谁能知道这两棵白毛杨的树龄。任王记说,从小到大,村里人从来不敢招惹这两棵白毛杨,有外地人经过这里,感觉稀罕,忍不住折了一根小树枝,突然看到树枝里面的汁液是红色的,像人的血,吓得赶紧扔了树枝逃跑了。

每逢三伏天,晌午的时候,村里的老人们三三两两夹着凉席来到这两棵白毛杨树下,就地把凉席一摊,美美地睡一晌午。

记者留意观察,发现树下有焚香的迹象。任王记解释说,有村民曾在“姊妹树”下许愿还愿,说是封建迷信吧,但有些事还真不是科学能够说清楚的。

离开“姊妹树”,返回藕池任,再次经过那些几近干涸却再也不见莲藕的藕池,记者颇为惆怅。往事并不如烟,藕池任,何时重现昔日繁华。阡陌弯弯,垂柳悠悠,远处是蛙鸣悠扬,枝头是蝉儿高唱,一望无际的池塘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妙龄少女划着下木船,一边采菱,一边唱歌,池塘边,几个钓鱼的老翁头戴竹笠,身披蓑衣,一群七八岁的少年光着身子悄悄潜进水里。一位青年才俊伫立在池塘边,口里喃喃念诵宋朝词人柳永《望海潮》: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662762 2015-06-02 00:00:00 二 此地昔日藕池千顷 放眼望去十里荷花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