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印度美女向晚报深情告白 感谢你,我的中文水平提高很多 “我来自印度,很喜欢看郑州晚报,它使我的汉语水平得到了提高。”当郑州大学外国留学生Sasi看到郑州晚报的“摊位”时,激动不已。 昨日下午,“全民阅读·豫版报刊校园行”第一站在郑州大学举行。此次活动由河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郑州大学主办,河南省报业协会、河南省期刊协会等承办,共有省内45家报纸期刊参与。 郑州晚报见习记者 马金凤 文/图 郑州晚报客户端 受到大学生追捧 “扫二维码送餐巾纸,赠郑州晚报和地铁报!”昨天下午,郑州大学图书馆楼前东广场热闹非凡,来自省内45家报纸期刊依次摆开“摊位”,纷纷拿出雨伞、玫瑰花,抛出“送作家亲笔签名”等诱惑,来鼓励大学生多做阅读。 在郑州晚报的“摊位”前,“独家责任、中原地铁报、身边”等14个二维码组成的微信矩阵,受到追捧。 “我喜欢看中原地铁报,上面很多帅哥美女”“嗨,我喜欢运动,让我关注下‘郑运动’”……这些微信矩阵因趣味多,有深度,引起大学生的兴趣,不到一小时,12个二维码已被扫了600多次。大学生表示,扫了这些和郑州晚报就更“贴”也更“铁”了! 印度美女“深情告白”郑州晚报 一名外国女留学生挤到了郑州晚报摊位前。 这名留学生介绍道,她叫Sasi,来自印度,今年20岁。她告诉郑州晚报记者,自己刚来中国时几乎不懂中文,一度很迷茫。后来,听从老师的建议,她要求自己每天“坚持看报纸”。由于郑州晚报带“郑州”两个字,所以她就选择了这份报纸。 “虽然一开始看不太懂,但是我坚持看,两年下来,我的中文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在郑州晚报的摊位前,这名留学生讲述她学习中文的过程,向郑州晚报“深情告白”。 50后与90后细说和郑州晚报的那些事 郑州大学中文系的张教授,今年已60岁。他告诉郑州晚报记者,今年已是他连续订阅郑州晚报30年了。 张教授说:“我最喜欢读你们的报纸,你们的报纸关心我们老百姓的生活。”他讲述与郑州晚报结缘最深的一件事就是,郑晚推出“洪战辉背着妹妹上学”的系列报道后,他和爱人给他捐钱。 郑州大学人文科学实验班的郑豪是个90后。如今已被成功保研的他,4年来共看了900多本书,他调侃自己是个不折不扣的书迷。说起郑州晚报,他认为这是一份有爱心的报纸,“手机只有一个冷冰冰的屏幕,郑州晚报有温度”。 豫版报刊将挺进社区、乡村 特意参加活动的河南作协副主席、知名作家乔叶说,她觉得此次活动很有意义。“虽然现在很多人喜欢通过手机获得资讯,但是面对海量的信息你的心是乱的。”她对纸媒和书籍的前景并不悲观。“纸没了,报和书的精神永远不会消失。” “人文经典是一座圣殿,它就在我们身边,一切时代的思想者正在那里聚会,我们只要走进去,就能聆听到他们的嘉言隽语。”对于举办此次活动的意义,河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新闻报刊处处长张新说,“全民阅读·豫版报刊校园行”活动先在郑州大学做试点,取得经验后会再向全省多家高校推进,以后还会逐步推出“豫版报刊社区行”“豫版报刊乡村行”等活动。 |
3上一篇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