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D05版:登封播报 聚焦 上一版3  4下一版
“美丽登封随手拍”
探秘观星台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探秘观星台

初夏的周末,和文友常松木来到观星台,探秘“中国现存最早的天文台”,它为什么是世界上重要的天文古迹之一?今天,我们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登封播报 孙淑霞 文/图

夏至、冬至、春分、秋分由此而来

观星台距登封市区15公里,走进这个古老的科学圣地,院落的正前方有一高2米左右的白色石柱,上刻文字“周公测景台”。这是古代用以测量日影、验证四时的仪器“表”,最初为周文王的第四个儿子姬旦修建。他以阳城为中表,筑土圭、立木表,测量日影。通过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测量,周公把测量的数据一一记录下来,发现了日影有一个由长到短再由短变长的周期,并根据每天日中日影的变化找出了季节的变化,得知了冬天日影长、夏天日影短的规律。

唐开元十二年(724年),著名天文学家僧一行,以登封阳城为中心观测点,并根据实地测量结果,编成了结构严谨、条理分明的《大衍历》,并把周公时期的土圭木表更改为石圭石表,并刻上“周公测景台”5个大字。

元十三年(1276年),著名科学家郭守敬通过在观星台的实地观测,掌握了地球运转的规律,并准确地测出二十四节气,特别是夏至、冬至、春分、秋分的准确时间,于至元十七年(1280年)编制出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历法——《授时历》,与现今世界上通用的格里高利历相比一秒不差,但却比它早了300多年。

世界文明光辉殿堂里登封现象

观星台是世界上沿用最久、保存最为完整的古天文建筑之一,是我国历史上天文科学发展高峰的佐证,也是目前我国现存最早的一座观星台。观星台还反映了13世纪中国科技建筑的建造水平,也是世界建筑史和科技史上的重要先驱作品。作为天文科技建筑的观星台建筑,是自公元前11世纪以来的中国古代天文观测中心,是当今独特反映此类建筑初创制度的唯一现存见证。

2009年是国际天文年,世界上最大的科普周刊之一英国《新科学家》杂志盘点并公布了世界九大神秘古观象台,其中中国河南登封告成观星台榜上有名。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观星台是天地之中历史建筑里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代建筑之一,是中国先民独特宇宙观和审美观的真实体现,更是中华民族农业社会里无与伦比的文明之花。

“中文化”源于此

“‘中文化’源于此。”登封文化名人常松木说,河南方言“中不中”,也源于此地。

古时,因为科技落后,生产力不发达,认识水平低下,人们认为天圆地方,认为天球投影下的地球南北长3万里。与八尺表测量出来的日影长对照,认定“影长一寸,地差千里”。周公利用圭表之法“测土深、正日景、求地中、验四时”,发现登封阳城(今告成)夏至时表影长一尺五寸,恰在地球南北的中心点上,于是就认定这里为天地、宇宙的中心。于是,从那以后,就传下了“天有心,地有胆,天心地胆在告县”的民谣,周公证得阳城为天地之中,于是中原地区被称为中国,豫州被称为中州,华夏民族被称为中华。

中华、中州、中原、中岳、中土、中央、中天等词语中的“中”字都由此而来。

沐浴着浓郁的中文化,更能切身体验到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你会发现,嵩山文化有着怎样的内在张力和魅力,使你无法停止探索的脚步。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663307 2015-06-04 00:00:00 四 探秘观星台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