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近几年甲状腺结节及甲状腺癌患者逐年增加,大部分患者在体检中发现甲状腺结节性占位,为了让大家进一步了解甲状腺疾病的相关知识,下面由专家为您具体介绍。 通讯员 王伟玲 徐宏建个人简介 徐宏建,外一科主任,主治医师。擅长甲状腺、乳腺、肝胆外科、对布—加氏综合征及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治疗,对胃肠道手术娴熟,能够独立完成胰腺—十二指肠切除术等复杂手术。 咨询电话:18703838692 科室电话:62170819 甲状腺的解剖及功能 1.甲状腺位于甲状软骨下方,气管的两旁,由中央峡部和左右两叶构成。成人重约30g,左右两叶上极内侧的悬韧带悬吊于环状软骨上,可随吞咽上下移动,临床可借此鉴别颈部肿块是否与甲状腺有关。 2.甲状腺的主要功能:合成、储存、分泌甲状腺素。甲状腺素的主要功能:增加全身组织细胞氧的消耗和热量的产生;促进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分解;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及组织分化。 甲状腺常见的外科疾病有:单纯性甲状腺肿、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炎、甲状腺癌、甲状腺腺瘤、甲状腺结节、甲状腺多发性滤泡样肿。 一、甲状腺癌 甲状腺癌是最常见的甲状腺恶性肿瘤,约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除髓样癌外大部分癌起源于滤泡上皮细胞。 病理分型:1.乳头状癌:约占成人甲状腺癌60%,儿童甲状腺癌的全部,多见于30~45岁女性,恶性程度较低;2.滤泡状癌:占20%,常见于50岁左右,生长较快属于中度恶性;3.未分化癌:占15%,多见于70岁左右,发病迅速,50%早期就有颈部淋巴结转移,高度恶性,预后很差,平均存活期3~6月,一年生存率5%~15%;4.髓样癌:占7%,来源于滤泡旁降钙素分泌细胞,较未分化癌好。 二、甲状腺结节 甲状腺结节是目前临床上最常见的外科疾病。很多病人并无症状,在体检时B超发现甲状腺结节检出率达19%~67%,多见于女性和老年人,甲状腺结节检查的目的是排除或发现甲状腺癌,甲状腺癌在甲状腺结节中的发现率为5%~10%,根据年龄、性别、放射接触史、家族史等因素发现率各异。 甲状腺结节病因包括:良性肿瘤,局灶性甲状腺炎,多结节性甲状腺肿(滤泡样甲状腺肿)。 体格检查:最重要的体征为明显的孤立的结节。约4/5分化型甲状腺癌和2/3未分化癌表现为单一结节,有一部分甲状腺癌表现为多发结节。 B超检查:可显示三种基本图像:囊肿、混合性结节、实质性结节,并提供甲状腺的解剖信息,对于直径>1cm的结节有甲状腺癌的可能,对于直径<1cm的结节仍不排除占位,其癌性征象为:结节微钙化或结节内钙化灶,实性结节的低回声和结节内血管增生。 影像血检查:CT检查对甲状腺囊肿、混合性结节、实质性结节、甲状腺并钙化有明确鉴别诊断;血清学甲状腺素T3、T4、TSH(促甲状腺激素)测定可了解甲状腺功能情况。 针吸涂片细胞学检查(FNAC):细胞学阳性结果一般表现为甲状腺恶性病变,但有5%的假阳性率,应早期手术以取得病理诊断;细胞学阴性结果则90%为良性,10%有假阴性率,但是其符合率取决于操作者的成功率,因此需要做甲状腺核素扫描及甲状腺功能实验;对于甲状腺可疑结节的手术,一般选择单侧甲状腺全切(腺叶及峡部切除),并作快速病理检测,如病理检测为恶性,需做单侧或者双侧甲状腺切除术,如进行甲状腺双侧全切术,术后需长期服用甲状腺素片;如甲状腺癌合并颈部淋巴结转移,需同时进行颈部淋巴结清扫术,术后进行131I局部放疗;结节位于峡部时,应以活检证实两侧均为正常的甲状腺组织。 三、甲状腺亢进症的外科治疗 甲亢分为原发性、继发性、高功能腺瘤三类。原发性常见,多见于20~40岁,腺体肿大,双侧对称,常伴突眼。继发性甲亢多发生于结节性甲状腺肿病人无眼球突出,易发心肌损害,多在40岁以上。高功能腺瘤少见,甲状腺内有单发的自主性高功能结节,结节周围的甲状腺组合呈萎缩改变。 临床表现:甲状腺肿,性情急躁,容易激动,失眠,两手颤动,怕热,多汗,皮肤潮湿,食欲亢进但形体消瘦,脉率增快,脉压差增大(主要是收缩压增高),内分泌紊乱及无力,易疲劳,其中脉率增快和脉压差增大常作为判断病情程度和疗效的重要标志。 甲亢分为轻度、中度、重度。轻度基础代谢率增高至+20%~30%,中度为+30%~60%,重度+60%以上,基础代谢率=(脉率+脉压)-111。 外科治疗:中度以上甲亢常用而有效的治疗以甲状腺大部切除术为主,治愈率为90%~95%,复发率4%~5%,死亡率1%。少数病人发生术后甲状腺功能减退。 |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