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A04版:新起点新征程新跨越 上一版3  4下一版
建设新农村的关键问题
就是培养一代新型农民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政府掏腰包 农民学技能 就业家门口
建设新农村的关键问题
就是培养一代新型农民
——中牟县姚家镇着力培养新型农民纪实
课外实战演练
中牟电子科技中专教师现场为姚家镇农民授课

建设新农村的关键问题

就是培养一代新型农民

“我今天参加镇里举办的技能培训班,一是要抓住镇里给咱免费学本事的机会,二是学会本事轻松找工作。俗话说得好,一技在手,衣食无忧。”6月3日一大早,中牟县姚家镇春岗村38岁的草莓种植户赵国顺拿着一本《最新电工技术手册》,兴冲冲地赶到郑州市中牟电子科技中专,“我不能一天到晚守在地里,抱着葫芦不开瓢,说白了我就是想换换脑子,换个活法。” 当天上午,姚家镇新型农民技能培训班电工培训开班仪式在郑州市中牟电子科技中专举行。据了解,从去年10月份至今,姚家镇已连续举办了3次农民技能培训,本次是第4次,大约有200名农民参加了培训,其中不少农民已被姚家镇内的企业聘用。

郑州晚报记者 张朝晖

通讯员 谢鹏飞 耿晖 高翔 文/图

提高农民素质

促进农村劳动力

向非农产业转移

姚家镇是三化协调发展的试点镇。近年来,随着新型社区建设的不断推进,企业项目入驻的越来越多,项目占地相对人均耕地减少,为实现农民就地城镇化,帮助和促进失地农民就业创业,镇党委政府根据该镇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对高素质新型农民的需求,大力推进综合素质培训、实用技术培训和技能培训,有效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提高全镇劳动力素质。一是引导性培训:通过集中办班的形式,对农民进行综合素质的培训,提高市场竞争力。主要从转变观念入手,引导教育群众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树立新的就业意识。结合当前发展形势,开展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务工常识、公民基本权益、法律法规、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培训,增强劳动者务工的自信心和创业经验。二是储备式培训:根据对农村劳动力就业意向调查和市场用工需求,联系对接相关职业技能、就业中心等一些培训机构,制定培训计划,规定培训时间,开展电焊电器、维修服务等方面的技能培训,储备各类劳动力资源,做到随用随出。三是订单式培训:由镇政府联系镇域一些用工单位,按照用人单位及岗位的需求,对招用人员有针对性地强化培训。合格一批,输出一批。

培训对号入座

降低理论难度突出知识的实用性

据姚家镇副镇长杨新萍介绍,去年以来,该镇在全镇范围内对16至59岁有劳动能力的劳动力就业情况进行入户调查,调查结果建立数据库,作为今后农民工就业及技能培训的依据;对汽车产业集聚区及本镇工业区百余家企业制造和配套企业用工情况进行调查,掌握企业用工工种。结合企业用工需求,在尊重群众意愿基础上决定先开焊工班。在职业院校选择上,哪个学校的专业好,硬件好,师资力量强,就选择哪个学校,因为培训群体的特殊性,受学历层次,年龄阶段的影响,与授课教师结合,主要以学员学会为准。第一次培训,群众有些怀疑:“哪有这么好的事,有好事会轮着咱?”开班前日,学员只有28人,正式开班那天,学员只剩下了19人。哪怕只剩一个人,也要把班开下去!群众看到培训确实是实实在在的,而且确实能掌握,能学会,还能办理焊工证,人员慢慢从19人又增加到了35人,培训结束后,与东工实业招工处联系,安排部分学员进企业实习。

立竿见影,群众对培训工作认识提高了,参与培训积极性也强了,今年4月份举行的焊工培训班,学习人数达81人。

在引导群众就业上,姚家镇与中牟汽车产业集聚区内企业及镇域内投产的几家规模企业都建立了联系,企业一旦有招工信息,就及时对接,按照所用工种和学员取得联系,征求意见。今年5月份,东工实业招工处需要30名焊工,镇劳保所工作人员冉明霞当即与培训过的150名焊工一一进行联系, 150人共150个电话,冉明霞说挨个儿联系完后,耳朵都是疼的。

郑州市中牟电子科技中专实训科科长梁建之说,针对姚家镇农村劳动力电工培训,因为群众文化基础相对较差,年龄偏大,所以采取降低理论难度,突出知识的实用性,以“必需、够用”为原则,突出操作,体现以应用为核心,紧密联系生活、生产实际。重点学习维修电工基础、家装电工技能、建筑电工技能和电力拖动。

着力素能培训 培养成为新时代的新型农民

据了解,每培训一期,包括学费、资料费、实习费和办证费,姚家镇大约需要出资45000元。为确保培训工作顺利进行及培训效果,姚家镇政府将培训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从去年开始,姚家镇前后举办了3期焊工培训班,目前绝大部分学员已进入工作岗位,拿到了高工资,群众比较满意。该镇计划投入更大的人力、财力开展农民技能培训,用5年时间对全镇有意参加培训的适龄劳动力进行电工、电焊工、物业管理等各类进厂务工培训,还要加大法律法规、职业道德、职业素能培训,真正培养成为新时代的新型农民。

据姚家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郝宏彬介绍,加强农民技工培训,从大处说,不仅提升农民自我发展能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的新型农民,及时摆脱传统农业的束缚,实现农民就地城镇化,缓和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与长治久安;从小处说,简单的体力劳动者已经不适应现代经济的发展。农民经过培训,掌握一技之长,不仅成为企业招工中的佼佼者,拓宽就业渠道,更能提升自身收入。

今年37岁的宋森林是姚家镇罗宋村的养鸡专业户,“俺家的养鸡场喂养了2000多只鸡,因为俺不懂电,电路故障时着急的要命。我来参加电工技能培训,就是想学会了电工的本事自己用。”

校发祥今年53岁,姚家镇校庄村人,1987年就开始当电工,一干就是20多年,是姚家镇电工培训班年龄最大的学员,“什么知识都需要不断更新,常言说活到老,学到老,一辈子都学不巧。”

据了解,从去年的第一期到现在的第四期,大约有200名农民接受了技能培训,其中年龄最小的20多岁,最大的不到60岁。

姚家镇党委书记周国富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举办农民技能培训,目的就是为姚家镇镇域内的各类产业培养第一线的技术、管理和操作人员,让全镇农民能就近就业、就近创业。

“要让农民获得某个职业或者行业所需要的实际技能和知识,从而可以胜任用人企业的需求,达到就业的最终目标。” 周国富说,“企业需要什么人才我们就培训什么人才,培训技能与企业的实际需要相适应,与企业经济发展的需要相适应。使培训农民‘进得来,出得去,拿得出。’”

6月4日上午,在位于姚集镇工业区的郑州比克电池有限公司,记者见到了姚家镇第一期焊工培训班的学员闫鹏超,“镇里举办的技能培训对我帮助很大,像我要想进厂上班的话,没有焊工证人家不会要我。即使是要我了,工资也低,但有证就不一样了。最起码进厂后收入很稳定。”

记者问闫鹏超为啥不选择种地,来厂里打工? “年轻人嘛,都想出来,像俺姚家镇发展这么快,往后建厂的地方肯定多了,到处都是厂,进厂要比种地好得多吧。” 闫鹏超说,“新型农民不应该把自己圈在庄稼地里,不是因为住进了新型社区就成了新型农民,外面的世界很大。”

编后语

新型农民指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高素质的农民。进行新型农民培训是促进农民就业,使农民身份转变为城镇居民的需要,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建设新农村,必须全面提高农民素质,包括文化素质、科技素质和人文素质。同时,进行新型农民培训也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尤其是要培养科技素质高、职业技能多、经营能力强的新型化农民。中牟县姚家镇党委、政府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未雨绸缪,与时俱进,积极引导全镇农民,开展技能培训,无疑为农民脱贫致富增动力,为农村建设发展添活力,为镇域经济壮大鼓足干劲。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666049 2015-06-16 00:00:00 二 建设新农村的关键问题<BR/>就是培养一代新型农民KeywordPh——中牟县姚家镇着力培养新型农民纪实政府掏腰包 农民学技能 就业家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