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D06版:新密播报 人物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为新密代言再苦再累也自豪
为把手艺传承愿再做教书匠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不雕翡翠雕密玉 一件作品卖了19万
为把手艺传承愿再做教书匠

赵国安,1953年生,河南新密市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玉石雕刻大师,河南省杰出工艺美术家,新密市聚宝楼玉器厂总设计师,尤其擅长利用各种玉料俏色设计制作。1976开始39年如一日,终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在他的影响与推动下密山之玉成为收藏界的掌上明珠。

新密播报 屈绍甫 文/图

观察生活 寻找艺术灵感

在新密市聚宝楼的办公室里,雕刻大师赵国安随意拍了两下皱巴巴的西装,穿上后热情招呼来访的记者喝茶。眼前的大师朴素、毫无架子。和衣着不同,赵国安的办公室明亮而整洁,复古的茶桌上放满了各种玉料原石,书柜上也陈列着他雕刻的作品和荣誉证书,两摞雕刻知识的书籍很随意地堆放在茶桌旁。

记者在一本杂志上看到赵国安以昆虫和农作物为主题雕刻的作品,就连昆虫咀嚼食物的形态也雕刻得十分逼真。

赵国安说:“艺术源于生活,雕刻本来就是一门高雅的艺术,一定要懂得观察生活,我家院子里种了一片菜地,我要看种的菜是什么形态,开的花是什么样子,我雕刻的时候才会把握好,不闹出笑话。”

赵国安的祖父是一位走街串巷为别人打银饰的银匠,赵国安从小便学得了一手好的绘画技巧,然而赵国安并不乐意继承祖业。1976年,高中毕业的赵国安进入当时密县的一所中学任教,可是,似乎有些事就像命中注定一样,正在中学教书的赵国安突然被通知选调至密县第一工艺厂进行玉雕设计与制作。刚做教师没多久的赵国安不得不重新开始雕刻工作。

刚进入工艺厂时,很多雕刻大师都在一块工作,如王容海、张世增等,这些大师祖上都是清代宫廷造办处为皇室雕刻的御用雕刻家。一块不起眼的玉石原料经过这些大师的手就能变成一块巧夺天工的作品。这让赵国安大开眼界并深深迷上了玉石雕刻,决心要把这门手艺学好。

有一次老师傅在做蝈蝈题材的作品,赵国安想试试,但老师傅根本不让赵国安上工作台参与制作。老师傅对赵国安讲:“你真的知道蝈蝈长什么样吗?做东西得先知道什么样子,你先去抓只蝈蝈好好看看,观察观察,这是童子功。”于是,赵国安每天都骑着自行车跑几十里地去山上找蝈蝈,一观察就是一天,直到把蝈蝈的各种形态了解清楚,才有机会跟师傅一块学习制作。由于天赋高,又肯吃苦,不到半年,赵国安就掌握了近百种的雕刻设计图样。

曾经并不乐意继承雕刻祖业

密县第一工艺厂加工的密玉大多以绿玉、白玉居多,颜色单一。很多师傅苦于雕刻创意,即使有创意也不见得能把玉料原有的颜色利用好,因此很多雕刻师傅放弃了这种颜色多变的俏色密玉。而赵国安认为密玉颜色多变,有些石头花色就有两三种,明明就是很好的色彩搭配,只要敢创新,做好构图应该可行。

“笑口常开的弥勒佛”孕育而生。

为了雕刻这件弥勒佛,赵国安从构思到雕刻整整用了一年时间。

皇天不负有心人,赵国安完美利用密玉的色彩多样雕刻成了名为《笑口常开》的作品,并在当年荣获全国艺术工艺金奖。

当时有一位北京的收藏爱好者一眼就看上了这件作品,一路询问来到新密。手提19万现金在赵国安的工作室外等了一天一夜,只为俏色密玉而来。赵国安当然不舍得卖,后被收藏爱好者的精神感动,才将作品售出。

独树一帜 巧用密玉

为把手艺传承愿再做教书匠

如今,赵国安在老家刘寨鼓励年轻人学习玉雕技术,并在位于新密市白寨的玉雕学校公开授课,让更多的年轻人学习到雕刻知识,同时也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的雕刻人才。

如今赵国安骄傲地说:“现在徒弟出去,只要说老师是赵国安,就没人小看。”他还说:“原来咱是教书的,现在雕玉石,就希望能把这门手艺给传下去,我也愿意重新再以此做个教书匠。”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666099 2015-06-16 00:00:00 二 为把手艺传承愿再做教书匠KeywordPh不雕翡翠雕密玉 一件作品卖了19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