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7版:娱乐 热门 上一版3  4下一版
郭敬明:一枚“产品经理”的进阶修养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郭敬明:一枚“产品经理”的进阶修养
《小时代》产生的讨论超越了我自己的预估。

2015年7月9日,《小时代4:灵魂尽头》公映。毫无例外,这个消息的原点是郭敬明的微博。4月14日,郭敬明宣布《小时代4》定档,他在微博上写道:“很遗憾,以这种方式和大家告别。”所谓“遗憾”,郭敬明前晚在上海电影节接受记者专访时坦言,是因为柯震东可能无法出现在《小时代》。然而,《小时代4》定档仅仅两天之后,郭敬明就开始为新片《爵迹》造势。两个月内,他在微博上隔三差五、定时在晚上9点,陆续发布11位主演的角色海报。在内地导演中,他是最接近“产品经理”的那一个。谈到如何营销自己的电影,少有导演能像郭敬明那样思路清晰,目的明确。而且,他也从不讳言这些。 南都

扛得起争议

一年聊两次《小时代》,“还不至于厌烦,但不接受把莫须有的事情往我身上扣”

记者:一年聊两次《小时代》,两年下来,你感觉到自己心态上有变化吗?

郭敬明:不知道,我觉得自己还在一个摸索的状态。到现在,我已经拍到第五部电影了,所以是在渐渐成长的,不管是面对媒体还是面对这个行业。以前不太懂的、模糊的地方也在变得更清晰,媒体对我的认知也在不断的变化,从2013年6月27日第一部《小时代》上映时那种轰炸式的报道,到后来各种别的片子都会被媒体拿来跟《小时代》比较。在这些比较之中,大家对《小时代》的看法其实也在不断变化。

记者:面对各种争论、反击或者说是解释,你会厌烦吗?

郭敬明:我还是比较习惯的。只是说随着国内电影的发展,这些声音变得更多元化。从产业角度、电影角度、粉丝经济、营销手法等方面都有讨论。《小时代》慢慢成为大家可以剖析的一个案例,而不是第一部出来时一窝蜂都往“价值观”那个问题上跑。

说厌烦还不至于,但我不接受硬把莫须有的事情往我身上扣。《小时代》是一个完全没有学过电影的作家拍的电影,它不可能十全十美,所以有缺点就活该被别人讲,严厉也好温和也好,都是别人的权利。你看那么多争论其实我很少去回应,我唯一回应过的是鹦鹉史航老师的,他说“看《小时代》的女生的三观就是为了名牌包包该被老男人包养”。我确实没有宣扬这种东西,你不能硬扣给我。其他有道理的负面评价我都很接受,良药苦口,但莫名其妙丢个毒药给我,我有权利不吃。

记者:刚刚你也提到,后来好些片子会被媒体拿来和《小时代》比较。在我印象中,去年是《后会无期》,今年是《栀子花开》。时不时地被“捆绑”,你自己是怎么看的?

郭敬明:站在我的立场我肯定比较头痛。但是若是换位思考的话,别说道德,就从商业伦理上,如果这是利益最大化的事情,你也不能说对方有什么错。你顶多觉得对方不太上道,赢得不太光明磊落。但是在商场上,你只要能赢,你就是胜利者。但是作为我自己,总是被拉去比较肯定是难受的。我今天还正好看到于冬的一个专访,说《栀子花开》(7月10日公映)杀完青只有一个半月做后期也要赶在《小时代4》同一个档期,不然“一周后票房减一亿”什么的,我也很佩服他这么赤裸裸地说出来。换我自己都不敢这么赤裸裸地说贴着一部片子走什么的。但站在商人角度,顶多就觉得“算你厉害”。

顶得住危机

柯震东出事了,“完全超乎意料“

记者:说到《小时代4》,其实结局在书里已经揭晓了,那是一场大火,我看你的粉丝也有在说跟上海那场“11·15”大火有点像。我好奇你之前说结尾会有一个开放的镜头给大家猜,那会是一个怎样的镜头?

郭敬明:电影和书相比,比较妙的一点是它除了晦涩还有更多可能性。最后有一个8分钟的一镜到底的长镜头。我们在设计的时候极其复杂,他把1到4部的时空全部重现了一遍。而且基本上每一个场景都不是用以前的画面来剪辑,而是重拍一遍。你可以想象那个工作量有多大。当时的衣服、场景、灯光一切都要还原,甚至很多场景为了几秒钟镜头全部得重新搭建。

我在做后期的时候,杨幂看完第一遍觉得挺好的,而郭采洁看完就很难过,她们俩的反应很不一样。后来我跟郭采洁讲了我要表达的东西,她说“哇,鸡皮疙瘩都起来了”。所以其实这个结局我自己还蛮喜欢的,它可以引发很多讨论。这么设计也是因为我不想这个故事结束,所以我希望它在开放式的结局里,在观众的讨论和遐想中诞生更多可能性,延续它的生命力。

记者:看你当时发微博说确定上映日期时还是有遗憾。那这个遗憾是指柯震东吗?

郭敬明:对。作为导演,我当然希望故事是完整的,但我也必须遵守国家的相关规定。对于观众和我而言都是损失,不是说损失了柯震东,而是失去了顾源(柯震东演的角色),我们没有顾源这个人了。

记者:当时知道柯震东出事之后,你对《小时代4》有担心吗?

郭敬明:蛮担心的。我们原计划是在春节的时候上映,但他那件事情是在10月份好像。本来已经都开始在作宣传和后期的一些准备,但突然就被叫停,大家都有点措手不及,完全超出预料。而且当时大家也没觉得整件事情会发酵得这么严重,导致整个片子不能上映。有一段时间我们都对片子的未来感到很茫然,心理压力蛮大的。

记者:那个时候他的戏全都拍完了?包括结尾的8分钟?

郭敬明:对,而且还不能硬生生剪掉,那样很多逻辑都不通。其实现在我们还不知道哪个版本可以上映,因为我们送审了几个版本,有柯震东的版本和完全没有他的版本,都往上送了,现在还没有最后审片的结果下来。如果最后通过的是完全没有柯震东那个版本,那也只能接受了。

玩得了营销

研究微博传播的诀窍吗

记者:大家都说你玩微博的段位还蛮高的,你有研究微博传播的诀窍吗?

郭敬明:会。一方面自己研究,一方面也会和宣发团队讨论。我很清楚自己的受众,他们的兴奋点,他们会被哪个话题点燃。大家如果有困惑基本上第一时间都会来问我。在这个过程中大家也形成很好的默契,每一个点都“洒”得很精准。其实说的还是大众心理。我大学有选修大众传播心理,我很喜欢研究为什么一些话题能够被引爆而有一些却不能。

记者:比如说会根据统计数据来分析?

郭敬明:对。做宣发的同事会定时给我横向纵向的数据,用来做很精准的判断。这些数据和我的判断不会有太大偏差。

找得准演员

明星总要搭上新人

记者:《爵迹》里你也用了新演员,《小时代》是陈学冬,这次有林允、汪铎。为什么会找他们?

郭敬明:我觉得一部电影里有几个明星来配合宣传就够了,剩下的角色人选一定要贴合角色。就像《小时代》一样,当时我们有了杨幂有了柯震东,其实在商业考量上已经足够了,剩下的角色我觉得只要是符合角色需要,用新一点的面孔没问题,像陈学冬、谢依霖和郭碧婷。那到了《爵迹》,很多人都说其实不需要明星也能有足够的号召力,反倒我用了10个明星加一个新人,完全相反。所以这次我考虑更多的是演员本身能不能把角色塑造好。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666642 2015-06-18 00:00:00 四 郭敬明:一枚“产品经理”的进阶修养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