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S06版:新郑播报 人物 上一版3  4下一版
各种“宝贝”聚一堂
民俗博物馆里有惊喜
义务传“舞艺”
村民热情高
扬特色 巧借力 搭桥梁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扬特色 巧借力 搭桥梁
新郑市博物馆馆长杜平安“让更多的人了解新郑的历史文化”

他没有惊心动魄的故事,也没有多少豪言壮语,有的只是在普通岗位上的勤恳敬业和无私奉献。自1987年参加工作至今已在文物战线上奋斗近30个年头,他踏遍了新郑的每一块土地进行文物普查和登记工作;编写发表了40余篇作品,让黄帝文化、郑韩文化发扬光大……他就是新郑市博物馆馆长杜平安。

新郑播报 杨宜锦

通讯员 巴明星

枯燥工作中的坚守

新郑是全国有名的文物大市,有“露天博物馆”之美誉。作为土生土长的新郑人,从小的耳濡目染使杜平安对文物考古工作十分向往。1987年,年仅20岁的杜平安走上了文物考古与研究的工作,因为常常几个月他都在重复在无边的田野打洞勘探。勘探队的工作很苦,那时的他曾经迷茫过,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丰富,他终于知道自己工作的意义所在:让历史重现,让新郑人了解这片古老土地上的辉煌。

文物藏品保管不含糊

2004年,杜平安走上了新郑市博物馆馆长岗位。这使他更加清楚自己身上的担子和重任,也更加严格要求自己。文物藏品保管是博物馆的重要基础工作,需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细致的工作作风、熟练的业务技能来完成文物藏品的建账、建卡、建档等各项工作。作为馆长,杜平安深入保管工作一线。新郑博物馆在文物藏品保管中率先进入河南省文物藏品保管先进行列,2011年被河南省文物局列入全省清库建档工作的试点单位之一。

让文物活起来

2012年,在杜平安等的努力下,新郑博物馆与百度百科合作完成网上数字博物馆建设,市民轻点鼠标就可畅游新郑博物馆,欣赏馆藏文物6万余件。同时还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展览方式,“我们与福建泉州中国闽台缘博物馆联合举办了《东周郑国、韩国青铜珍宝展》,受到福建当地和东南亚观众的好评,并多次组织新郑馆藏的‘九鼎八簋’等青铜礼器到比利时、意大利和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展出,进一步提高了新郑在国内外的知名度。”杜平安说。

积极参与文物勘探和学术研究

新郑烟厂老厂区、新郑机场建设、城关乡合福路建设他都参与了文物考古勘探发掘,特别是参与勘探和发掘的南水北调唐户遗址、胡庄韩王陵被评为2007年、2008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在具茨山岩画调查工作中,他先后3次和相关专家一起深入具茨山和老山坪遗址,发现岩画个体3000余处,填补了中原地区岩画空白。2010年8月,国际岩画学术研讨会在新郑召开,普查成果及岩画展览受到国内外岩画专家、学者的肯定。

与此同时,杜平安还积极参与学术研究,参与中国古都学会在新郑召开的“黄帝故里古都学术研讨会”“郑韩故城与溱洧水学术研讨会”“纪念裴李岗文化发现三十周年暨学术研讨会”等多种学术活动并提交相关论文。杜平安完成《中国博物馆志》新郑卷的供稿工作,提交文稿近20万字,受到上述编辑部的肯定,完成了《河南省文物志》续志新郑部分,《新郑市志》文物部分,先后编辑了《新郑碑刻文集》《新郑市文物志》《黄帝故里文典·文献辑录》等九部专业著作。利用业余时间在相关学术论文集上发表《谈古论今话黄帝》《苏轼书<醉翁亭记>流传之谜》《新郑发现北宋晚期朝议大夫石谔墓志铭》《新郑唐户新石器时代遗址调查》等14篇学术论文。除此之外,杜平安还多次被郑州市和新郑市评为“文物先进个人”“先进工作者”和“十佳文化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668513 2015-06-26 00:00:00 五 扬特色 巧借力 搭桥梁KeywordPh新郑市博物馆馆长杜平安“让更多的人了解新郑的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