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D05版:登封播报 热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粗心”“贪心”“爱心”,要小心啦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粗心”“贪心”“爱心”,要小心啦
潜伏在身边的骗局,你遇到过吗?

粗心 涉世未深要谨慎,陌生电话要警惕

近日,王女士遇到了这样一件烦心事——她被一伙骗子盯上了。

第一天,王女士接到一个陌生电话,对方声称是上海市公安局,因王女士经营的店面涉嫌违法,需要进行调查。对方不仅说出了王女士的身份证号,并留下了据说是上海市公安局的固定电话。通过查询,王女士发现电话号码确实是上海的,顿时慌了神。这时,陌生电话再次响起,要求王女士向他们提供银行账号和密码进行调查。没有经过这样阵仗的王女士以为自己真的犯了什么错,于是赶到当地派出所询问。民警听后,果断告诉王女士:“这是诈骗电话!”

第二天,惊魂未定的王女士再次接到一个陌生电话,对方称自己是某银行工作人员,王女士的银行卡这几天有异常,需要提供账号和密码进行调查。霎时,王女士怒气上涌挂掉电话。

对于王女士的遭遇,民警表示这种骗术主要针对涉世未深、警惕性不足的人。行骗的人一般事先对受害人进行过一些了解,初入社会的人很容易被唬住,但是只要警惕性高,及时向有关部门询问就能避免上当受骗。

贪心 天上掉馅饼?当心“饼”落财空

常言道,便宜莫贪。许多人上当就源于一个“贪”字。

小刘乘车时,邻座一名男子突然大叫称自己中了大奖,旁边的另一名男子忙翻出杂志上所登的中奖信息,并添油加醋一番渲染,中奖男却遗憾地表示没有时间去中奖地点兑奖,杂志男则兴冲冲地说要购买奖券,两人一唱一和,此时小刘心有所动,最后以身上仅有的400元购得“巨额奖券”。

不仅如此,类似的骗局还有一乞丐或“傻子”拿出大把外汇,声称捡来或其他途径得来,另一人则在旁鼓吹价值,说得旁人心动不已,出钱购买。

这样的骗术并不怎么高明,一般为两人或多人演双簧,煽动人群营造气氛,他们坐收渔翁之利。

爱心 莫因道德绑架,冷漠了人心

在车站、闹市等人流量大的地方,时常会看到一个又一个佝偻的身影,他们衣着褴褛,蓬头垢面。坐在一份写好的诉苦告示前,乞求着好心人的施舍。但是,当社会上曝出有一部分人靠乞讨为生,月收入万元的时候,人们哗然了。还有些上了年纪的人,他们看起来身患残疾,嘴里念叨着:“行行好,施舍点吧,已经几天没吃饭了……”

王先生有一次出差在火车站排队检票时,忽然感觉背后有人在拉自己,他回头发现一个上了年纪的残疾老人正举着一个破烂的碗,看着自己。王先生想了下,从身上掏出50块钱放了进去。周围的人见状,也纷纷掏钱放了进去。然而,王先生忽然发现周围的人看自己的目光似乎有一种埋怨。当老人离开后,王先生听到了这样一句话:“这老头儿,经常在这里装可怜乞讨,我都遇到几次了,听说他的残疾都是假的。”原来,自己无意中成了骗子的帮凶。王先生茫然了。

电话欠费需转账?老年人不可轻信

70多岁的李大爷接到了一个“电话局工作人员”的电话,对方称“座机欠费”,并佯装帮助老年人联系警方。随后,李大爷又接到“公安局办案人员”的电话,被告知自家电话和银行账户涉及一桩洗钱大案,公安局正在调查,要求李大爷将银行存款转移到一个指定的“安全账号”,由“银行专业人员”做升级保护。就这样,李大爷的存款被骗走了。

类似的骗局还有很多,比如利用老人急切办低保的心理,骗取老人钱财;假科学,利用老人对新科技的盲目信任,以“负离子”“绿色”“纯天然”“纳米”等抽象概念,让老年人误以为所卖产品具有特殊疗效。

为了让老年人笃信不疑,骗子还会请“专家”“学者”在公共场合发布权威检测报告,或雇托儿赠送锦旗,并制造争相购买的假象诱骗。

对此,民警提示如遇到可疑情况,应及时与亲朋沟通,或拨打公安机关、金融部门的常用客服电话求证,不要急于转账或透露个人信息。遇到“高科技产品”,可让子女通过网络,或到有关部门了解产品实效后再作定夺,切忌盲目相信。

短信通知你中了大奖?假的!

春晚上,歌曲《群发的我不回》深入人心。原本需要一个一个打电话说的事情,手指轻轻一点,瞬间就能让许多人同时看到。便捷的同时,也让“有心人”打起了主意。

一些人利用这种便利,大肆散发短信,内容大多是“恭喜您中奖,请与我们联系”等。不明就里的人回电话联系后,就会被告知:“您成为了某活动的幸运人员,获得了万元大奖或车辆使用权等,领取奖励只需要缴纳税金……”如果听信了对方的话,汇过钱后就再也得不到任何回应了。

这种“广撒网”的模式因覆盖范围大,总会接二连三的有人上当。如果谨记天上不会掉馅饼,就不会被忽悠。

这样的网络弹窗,不要轻易点开

随着时代的进步,网络早已深入进千家万户。一张小小的网银就能足不出户完成购物、转账等业务。于是,一些黑手便悄然地在网络中出现。

网络时代的骗局通常通过各种木马病毒,盗取受害人的账户信息、或强行控制受害人的电脑进行转账。由于网络的特殊性,这些黑手的作案手段极为隐蔽,所以非常难察觉。有时不小心打开一个弹窗,就会被植入木马,利益损失。

面对这样的情况,警方建议对自己的电脑定期进行病毒查杀,对于那些没有安全证书的网站尽量不要打开,尤其是正在进行网银交易时,不要轻易点开其他窗口。

微信支付不安全,朋友借钱需谨慎

微信的普及让我们进入了微时代。随着微信的发展,微商犹如雨后春笋般发芽成长。越来越多人使用微信,并且不少人都会把微信号和银行卡绑定在一起,方便在微信上购物。很多人在查看微信内容时,会下意识的点进去看一看,这一看不打紧,银行卡就有可能被洗了个一干二净。

有一次,小王在微信上遇到了一个向自己借钱的朋友。警惕的小王立刻给这位朋友打电话询问,朋友却说自己没有找他借钱。最后小王才发现,这个找他借钱的账号拷贝了朋友的资料冒充的。

微时代到来,也意味着“危时代”的到来。层出不穷的新骗术让人防不胜防,在提高警惕的同时更要谨记陌生人的链接一定不要接。

还有的微信朋友圈里时常会出现一些耸人听闻的消息。

王女士曾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哭诉:“我经常帮别人的忙,还参与公益活动,为什么还会被骗,真的是人善被人欺吗?好人得不到好报……”骗子往往借助人们的善良,挥霍善心。希望,人们在做任何事时,能够摸摸胸口,留一份最基本的良心,让社会不再冷漠。

登封播报 孙亚奇 实习生 申文撼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670977 2015-07-09 00:00:00 四 “粗心”“贪心”“爱心”,要小心啦KeywordPh潜伏在身边的骗局,你遇到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