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Z07版:中牟播报 记忆 上一版3  4下一版
金戈铁马狼城岗
仓皇北顾靖康耻
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金戈铁马狼城岗
仓皇北顾靖康耻
西狼村古民宅
当年的金军兵营如今绿草如茵树木成林

金戈铁马狼城岗

仓皇北顾靖康耻

公元1126年正月初三,北风凛冽,大雪纷飞,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的次子完颜宗望率领大军,渡过黄河,进犯中原。七日,完颜宗望在中牟县城东北的黄河滩内安营扎寨,埋锅造饭,养精蓄锐,各路军队围攻北宋首都汴州。后人把完颜宗望驻扎军队的地方称之为狼城岗。据《河南省中牟县地名志》记载:东狼城岗位于中牟县城东北22公里,南临黄河大堤,东与开封市郊回回寨接壤。据传,金太子(狼主)宗望围攻汴京曾于此筑城屯兵,成村后缘此得名狼城岗,村处黄河滩内,地势平坦。与西狼城岗对应,西狼城岗村北为河漫滩地,村南系黄泛故道。

记者 张朝晖 中牟播报 郭倩楠 通讯员 杨斐 文/图

战略要塞 兵家必争难民聚集

传说金兀术大战牛头山时在此处驻扎军队,军帐围作土城,中原百姓称这些军队为狼军,后来这个岗城就叫狼城岗,也叫做城狼岗,后来又分东狼、西狼。东狼、西狼两个村凭黄河这道天险和一望无际的滩区当屏障,成为得天独厚的战略要地,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几百年前,大堤南边跑过黄河,驶过大船,狼城岗的原址就在黄河大堤南。如今大堤北过了河滩就是滔滔洪水,更显得地势险要。1938年,国民党为围堵日军在花园口炸开大堤,西狼村的村民被黄河水冲毁了家园,才逃到这里。

7月3日上午,记者来到中牟县狼城岗镇,西狼村今年90岁的周凤合老人向记者讲述了狼城岗尘封数百年的故事。

周凤合原籍黄河北岸的原阳县,自小逃荒到了黄河南岸的中牟县,便在西狼村安顿下来,长大成人,娶妻生子,成家立业。1964年春,周凤合举家从黄河大堤南迁到现在的西狼村,“俺家是迁过来的第一户,当时大堤南居住有1000多户人家,大都是从外县、外乡逃荒过来的。”周凤合说,“黄河地面宽,能养人,一亩地能多收三斗(一斗合30斤)粮。”

和西狼村的传说大同小异,东狼村今年67岁的杨留锁告诉记者,公元1126年,金兵攻打汴梁途中,曾在此地屯兵,因金主号称“狼主”,故名“狼城”,又因当时此地地势较高,加一“岗”字,便有了“狼城岗”地名。后来又分为东、西两个狼城岗村。新中国成立前东狼村由三个小村组成:东部名“东堡”,中部“小北街”,西部人口较多的为“东狼”,现统称“东狼村”。

中牟县曾相传一句谚语:喝(酒)好到东漳,喝(酒)死狼城岗。意思是狼城岗人嗜酒成风,量大气死枚高。究其缘由,一种说法是狼城岗作为战略要塞,战事大多在冬季,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奇寒无比,军士必须喝酒保暖;另一种说法是狼城岗渔民冬季在黄河打鱼,渔船上必不可少的就是备足白酒。无论如何,足以见证狼城岗人的憨厚敦实,热情好客。

大禹治水 功在千秋万世敬仰

西狼村村民周福群家有半通石碑,刻于清朝道光八年,碑文记载:汴城(开封)迤西距城三十里有一村名大狼城岗,旧有禹王阁一座,功烈在千,典籍德威,著于民间……周凤合回忆说,人们最尊敬的就是大禹。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精神激励了千秋万代人,人们很早就在黄河大堤北边建了禹王庙,传说此庙大门西北房顶上有颗灵应明珠,禹王爷显灵珠就发光,黄河就往北塌。后来对岸村民知道了,将这颗灵应明珠偷走了。后来,人们在北岸也建了一座禹王庙,将明珠安到庙脊上,珠一发光,黄河就往南塌,但南岸人又将珠偷了回来……这些故事是真是假,谁也没有考证过,但《祥符县志》记载:黄河滩地祥符段,确有北塌南种,南塌北种,隔河不种地的规矩。

周凤合说,那时候,每逢大年初一凌晨,西狼村民家家户户都提着香篮,里面放着烧纸、檀香、供食和一碗刚煮熟的饺子,浩浩荡荡拥聚在禹王庙里烧香、磕头、许愿、祈福。

感天动地 女书记冒死跳河堵水

西狼人生在河滩,长在河滩,靠河滩练就一身治滩治水的好本领,历任狼城岗镇的党政领导都在与群众共同治滩治水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女书记跳河堵水的故事至今还在家家户户流传。

1965年,从黄河上流入西狼河滩一条支河,这个支河与大河相通,约30米宽,随大河涨落,随时都有淹没西狼村及下游几个村庄的危险,要治住这条“苍龙”,就要在西狼村滩区西边、太平堤东边打堰阻流,但这条河水势凶猛,要拦堵谈何容易?村支部带领广大群众,又请来太平堤、曹寨、后史庄、韦滩、东狼村的干部群众帮忙,采取人海战术,出动1000多人,300多辆架子车,倒入河中万方土,却全被洪水冲走,怎么办?打人墙,用人堵水,土往人背后推,一点一点地往前堵,在这危急关头,公社党委书记王敏冲到大家跟前,振臂高喊:“同志们,堵水要紧,时间就是胜利,快上土!”话音刚落,王敏书记就奋不顾身跳进河里,与群众胳膊挽着胳膊,组成一道铜墙铁壁。奋战两个多小时,奇迹般地将河堵住了。

忍无可忍 国民英雄怒砸“鬼社”

“抗日战争时期,东狼村出了一个怒砸日本靖国神社的爱国将军张国威。”杨留锁告诉记者。据了解,张国威(1884~1950年)原名国宾,中牟县狼城岗东狼村人(一说是开封城西姚寨村人)。1906年,被选派赴日本留学,入振武学堂;1909年转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1911年初,张国宾在“游就馆”参观时,看到展品中来自中国的战利品和泡在酒精瓶里中国妇女的缠足等物,极为悲愤。次日,张国宾带上准备好的石块,来到“游就馆”,当众投掷石块,全力击砸这些展品,被日本军警当场被捕。消息传开,举国哗然。留日学生和广大华侨及京沪各界群众群起声援、进行保释。日本政府在舆论压力下,最后裁定将其驱逐出境。张国宾回到上海时,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街头还上演了“张国宾怒砸靖国神社”的活报剧。当时有位公使慕其爱国,建议他改名国威,此后即名张国威。

靖康之难 怒发冲冠满江红

公元1126年,完颜宗望带领金兵渡过黄河,进犯中原,不日东京汴梁便被围得水泄不通。宋钦宗请求做伯侄国,献出人质,割让土地,增交岁币,请求讲和。金兵应允,于是宋朝割让了太原、中山、河间三镇,写信使用伯侄礼节,把康王赵构、太宰张邦昌作为人质。二月初一,金兵与宋朝讲和,撤退到孟阳。完颜宗望停下不再进攻,改把肃王赵枢当作人质,把康王赵构放回去。没过多久,金太宗诏令再次征伐宋朝。八月,宗望会集各将领,从保州出发。大将阿里刮带领三千骑兵先赶奔汴州,在路上打败宋军六千人。夺下胙城(延津县县城北22公里处),抵达汴州城下,消灭上千宋兵,活捉了数员宋将。完颜宗望赶到汴州,率领金兵接连战败宋朝援兵。1126年冬,金兵攻陷开封,酿成“靖康之祸”。南宋名将岳飞在《满江红》中提到:“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公元1127年四月,完颜宗望带领大军,俘虏宋徽宗、宋钦宗二帝及其宗族470多人,以及皀璋、宝印、衮冕(衮衣和冕:古代帝王与上公的礼服和礼冠)、车辆、祭器、大乐、灵台、图书,回到金国。

朝政腐败 北宋灭亡无可避免

有学者认为,腐败是北宋灭亡的一大主要因素。腐败使北宋丧失了在综合国力上的优势 ,国家机器瘫痪 ,军队遇敌即溃。公元1100年,宋徽宗北宋时期的党争造成官场的极端腐朽和吏治的极端败坏,同时造成士风堕落,“以天下为己任”的高风亮节不复存在。相反的是,官僚们为了自己的利益彼此倾轧,党同伐异,使得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加剧,君臣上下钩心斗角,朝廷内外纷争不已,国家无法正常运转,社会动荡不安,国力内耗,最终给国家和民族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671062 2015-07-09 00:00:00 四 金戈铁马狼城岗<BR/>仓皇北顾靖康耻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