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X04版:新郑播报 城事 上一版3  4下一版
白天“铁板烧”
晚上“海底捞”
挡不住新郑人工作热情高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白天“铁板烧”
晚上“海底捞”
挡不住新郑人工作热情高

白天“铁板烧”

晚上“海底捞”

挡不住新郑人工作热情高

本周,入伏后的新郑周一、周二温度急剧升高,到周二晚,一场大雨过后温度又急剧下降,让人真真体验了一把“冰火两重天”的快感。甚至有人戏称,“白天我刚‘铁板烧’过,晚上我就‘海底捞’了”。其实无论是高温酷暑,还是大雨如注,新郑都是那么的可爱。今天,就让我们随着文字和镜头聚焦冰火两重天的新郑,高温下的新郑人值得赞,暴雨下的他们也值得赞。

新郑播报 李显文

巴明星 苏云砚 文/图

高温下的劳动者:

常人的汗水,惊人的力量

常言道“热在三伏,冷在三九”。7月13日迎来三伏头一天,新郑市最高气温直接飙到38℃。热浪袭人,哪怕仅在太阳下站路上一小会儿,皮肤就被烤得火辣,呼吸也会觉憋闷。然而烈日炙烤下,各行各业依然有一线人员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挥汗如雨中默默地守护着这个城市。

交警李彦鹏:

顶着烈日指挥交通

一干就是10多年

入伏后,新郑的室外温度将近40℃,坐在空调房里都能感受到从窗外吹来的滚滚热浪。然而在马路上执勤的交警们还在顶着炎炎烈日,指挥交通,稳定秩序,保证市民出行畅通。

李彦鹏是新郑市交警支队的一名路面执勤交通巡警,2000年来交警队工作至今已经快15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的工作就是围绕着新郑市人民路三个固定岗来回巡逻和路口指挥交通。

在人民路新建路交叉口,这里人流车流很多,时不时的还有电动车、三轮车闯红灯。9点左右,太阳已经晒得人皮肤生疼。而李彦鹏已经在路口执勤两个小时了,汗水湿透衣服,额头上的汗水来不及擦就流进了眼睛里,刺得李彦鹏眯起了眼。车流少的时候,李彦鹏赶紧用袖口擦擦,嘴里还在继续吹着哨子指挥路过的行人不要闯红灯。

和同事交班休息间隙,李彦鹏告诉记者:“干交警开始,节假日成了奢侈。而像这样的高温天气执勤,我已经度过10多年了。”

李彦鹏说平常工作忙,最愧对的就是儿子,别的孩子暑假都可以来一场旅行,而10岁的儿子只能自己在家。

执勤又开始了,李彦鹏又回到了他的岗位上,热浪滚滚的马路上,他又开始挥动着手臂忙起来……

公交司机张永忠:

高温下的坚守

旨在保证老百姓出行

7月13日是入伏第一天,烈日骄阳下的新郑最高气温高达38℃。然而,作为城市交通出行的主力军——公交车,依然如常行驶在发烫的马路上。

中午11点20分,新郑汽车站,记者看到了正在等待发车的2路车司机张永忠。刚上公交车,一股热浪袭来,记者感到像进入桑拿房,顿时汗珠直落。张永忠今年40多岁,有着13年的开车经验,但在公交行业才干了3年多。“现在车厢内温度比外面要高六七摄氏度。下午温度会更高点,将达45℃。”说话间张师傅不时抹把汗,细小的汗水不一会儿又汇成大汗珠,流到脖子上。问及夏天开非空调公交车的感受,张永忠说:“很热很疲惫,但没办法,要坚持,因为是服务行业,要保证老百姓出行。”张永忠告诉记者,他每天来回跑四五趟,跑一趟将近一个小时,每个月跑20个班,180趟车。高温天,一旦遇上堵车,车箱里闷热难耐,车厢内的温度估计得40℃以上了,乘客怨言四起,驾驶员也只能安慰一下乘客,而更多的是想办法尽快疏导交通。

在这个酷热难耐的天气里,全市551辆公交车、1000多名驾驶员奔波在热浪中,为全市27条线路上出行的市民提供便利,他们的辛劳感动着乘客,感动着这个城市。

环卫工老宋:

马路上的工作

不能讲天气好天气坏

老宋是地道的新郑人,儿女们大了以后,他和老伴儿在市区租了房子,干起了环卫工作。下午两点多,记者见到他时,他正弯腰用钥匙开垃圾箱,额头上密密麻麻全是汗珠,身旁的电动车把上系着条半湿的擦汗毛巾。

老宋主要负责渭水一整条路的督促工作,虽然是督导员,但事实上他也经常挥起扫帚扫垃圾。渭水路附近为居民区,垃圾清扫任务重,老宋和他的团队凌晨4点就开始清扫,早上6点前不仅路面已清扫干净,路旁的垃圾箱也一一清理完毕。

而马路上工作则不讲天气好坏。对于这么热的天为什么还出来扫地,老宋的回答很干脆利索:“我们干的就是马路上的活儿,环卫工是不讲究天气的,越是刮风下雨我们越要在路面上及时清理。”

不过对于三伏天,单位提前做了准备,老宋和大家一样,领了防暑的风油精、白糖、毛巾、洗衣粉、洗衣皂等。老宋告诉记者,正中午最热时,他就领着自己的人在树荫下休息,大家一般换着班回家吃饭,还能午休会儿。正说话间,干净的路面上飘过来一只白色塑料袋,老宋急忙摆手,“让我先把这个垃圾给捡了”。

在老宋心里,卫生搞好了,不但自己内心欣慰,大家出门看到干净的街道也很舒畅。环境好,对每个人都好。

西瓜商贩:

高温下卖瓜

身体流汗心内甜

下午3点,路面气温达到了最高,除了私家车,几乎看不到行人的身影。解放路口王新力夫妇的西瓜车前,却不时有人停下来询问西瓜价钱,王新力夫妇开心地告诉记者,今天一上午就卖出去两三千斤,不到晚上,这一车就能卖完了。

王新力夫妇是开封尉氏人,儿子已经17岁了,闺女12岁。两口子从家里出发到新郑开车需要两个多小时,一般凌晨三四点就起来往城里赶,早上到了在路边吃个烧饼,喝点糊辣汤,中午吃碗凉皮一天就对付过去了。碰上雨天一车瓜得卖上三四天,晚上就睡在车里。

当记者问起这么热的天能不能受得了,有没有自备什么防暑的物品时,妻子朱玉红笑道,庄稼人天天跟地打交道,早就热习惯了,而且天越热,西瓜越好卖,有时候还希望天再热一点,身上虽然流汗,但是心里很甜。

对于进城卖瓜能直接到便民疏导处,还能在树荫下,王新力很舒心:“城管不收一分钱,还主动告诉我把车开到人行道台阶上面,马路上不仅占道,车来车往还特别不安全。”

旁边一位大娘错把记者当成朱玉红的女儿,朱玉红连忙比划自己女儿多高,长相如何,儿子在家很懂事等,一脸幸福的模样。

天气热,西瓜卖完可以早点回去多睡一会儿了。

暴雨下的新郑人:

多了份敬业,多了份温情

常言说得好:三伏天,小孩儿的脸,说变就变。白天还是烈日如火,傍晚时分暴雨可是说来就来。工作的,虽来不及穿上雨衣,但坚守岗位的心一点儿没变。对于接送孩子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来说,不让孩子淋上雨成了必须。如果说烈日下大家坚守的是责任,而暴雨下,则多了一份敬业、一份温情。

快递小哥张敬一:

天气再热包裹也要送

暴晒的烈日下,路上的车和行人都比平时少了许多,但是走街串巷的快递哥们一点没减少。晒得黝黑的皮肤、被汗水湿透的衣服,成为他们夏天的“标准配置”。

虽然这两天的气温很高,但申通快递派送员张敬一却没有丝毫懈怠,因为每天都有送不完的包裹。

上午10点多,毒辣的阳光炙烤着大地,已经送了30多件包裹的小张骑着三轮车来到了新郑市联通公司门口。“选择了这个行业就要尽心尽力干好,不管刮风下雨、太阳再毒。”小张说,这几天天气比较热,幸好车子上有车篷可以遮阳,防止中暑就只能多喝水。

他称,自己负责的片区每天有100多个包裹要送,“顺利的话要五六个小时,多的时候,甚至到晚上七八点,每天要工作10个小时以上。”遇到收快递的老年人或者孕妇,自己还要亲自把快递送上楼,这无疑增加了自己的工作量。

将近中午,在等顾客取包裹的同时,陆续有人打电话询问包裹。

“上午的包裹送得还算顺利,估计下午四五点就会全部送完。”说完,小张就骑着他的三轮车向下个点驶去。“你是不是像我在太阳下低头,流着汗水默默辛苦地工作……”他的随身听播放着张雨生的那首《我的未来不是梦》,久久飘荡在空中。

投递员许建婷:

顶着烈日送报纸

订户关心心里暖

早上5点半,人们大都还在家里吹着空调、盖着被倒头大睡时,新郑故里景区郑州晚报发行站,开始分合、整理报纸的发行员们已经开始了他们一天的工作。

许建婷是郑州晚报新郑发行站的一名老员工,干报纸发行工作五六年了,每天她要送500份左右报纸,遍及新华路、中华南路、京城路、仓城路等多个路段。“遇到客户需要送到家里,还得爬上去。要是楼层高,一天下来腿都站不直。”许建婷说。

许建婷讲,天气越来越热,一天下来衣服都能拧出水来。为了保证将报纸尽早投放到居民的手里,她就尽可能地起早。送得早,大概11点半左右就能全部送完。送完还得忙着报纸征订工作和帮助订户回收旧报纸。因为运动量大,一天下来能喝几大杯水。

看到她送报这么辛苦,订户们也总能体谅她,不让她上楼,自己到楼下来取,或者送来一瓶水给许建婷解渴。

虽然累,但许建婷也备感欣慰,忙了一天回到家,孩子的一声“妈妈!”让她一下子轻松不少,大女儿帮忙端饭菜,小儿子小女儿帮忙倒水洗脸,擦手。

许建婷说:“虽然累点,但看到孩子们懂事听话,也就不感到多累,即使晒着太阳,心里也是舒服的。”

90后建筑工人:

干建筑

也能干出一片天

“咚咚!锵锵……”下午5点左右,在新郑市双拥路黄水路附近一家工地上,几十位建筑工人正在忙碌地作业。

“嗨,喝口水!”一位工友吆喝着他旁边的一位小伙,小伙抬起头,黄色安全帽下是一张年轻的脸。这个小伙就是刘欢。

刘欢是90后,在工地上这么年轻的建筑工人不是太多,大部分年轻人还都是在工厂里做工。

刘欢说:“我22岁就跟着师傅在工地学习支模板,最开始学的时候感觉很难,而且那时力气不够,一天下来累得人都要散架,后来熟练了就顺手多了。”经过3年的学习,刘欢已经成长为一名小组长。

“在工地上班晒太阳是不可避免的,为了防止中暑,工地上都备有绿豆汤,中午饭食也会加些清热解暑的菜。入伏后,上班时间也做了调整,上午10点半就下班,下午3点后再开始干。”工地负责人翟经理说。刘欢是他看着成长起来的,在他眼里,刘欢是一个爱钻研的年轻人,除了工作,平常还学习看图纸,总喜欢向师傅们请教。

工作不分类别,行行都能出状元。刘欢想在建筑行业做出点成绩,而不仅仅是靠力气挣钱。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672939 2015-07-17 00:00:00 五 白天“铁板烧”<BR/>晚上“海底捞”<BR/>挡不住新郑人工作热情高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