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Z07版:中牟播报 记忆 上一版3  4下一版
昔时京畿重地 今朝百废俱兴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昔时京畿重地 今朝百废俱兴
——中牟县韩寺镇东西营村的前世今生
日夜流淌的小清河见证了东西营村的岁月变迁

元朝末年夏季的一个夜晚,乌云密布,闷雷阵阵,狂风呼啸,飞沙走石。汴梁城下祥符县境内东营村,朱元璋召集众将士来到帐前,商谈是否连夜赶到高皇寺躲避元兵。大将常遇春说,连日来元兵穷追不舍,疯狂追杀,将士长途奔波,筋疲力尽,不如今夜屯兵东营,暂作休整,次日再行军。军师刘伯温建议,东营曾是宋代京西兵营遗址,元兵追赶到此,一定会仔细搜查,不如将军队迁至东营对面的西营,瞒天过海。朱元璋应允。《河南省中牟县地名志》记载:东营位于中牟县城东南7.5公里处,南临堤里小清河,北临中牟至刁家公路。相传为宋代京西兵营遗址,后人以此建村,与西营村对应故名。清朝咸丰年间筑寨,名勒马寨。原属于祥符营(宋朝时为祥符县,天子京畿重地,今开封市祥符区)。清朝末年归属中牟。

记者 张朝晖 中牟播报 谢鹏飞 通讯员 郭树岭 姚恩凯 文/图

黄巢经此大开杀戒 中华将士于此抗击日寇

东营、西营过去都属于祥符营,因北宋大中祥符年间曾在这里设置兵营而得名。中牟县研究中牟文化的学者肖自才介绍,仅中牟县境内就有4个祥符营。拱卫京师的军队分布较多,军队撤离之后逐渐聚落成村,所以大多以“营”命名村落。

7月15日上午,记者驱车向南出了中牟县城,走了七八公里进入韩寺镇境内,马路右侧有蓝底白字的路牌,上写“西营村”,再走不远,又看到了“东营村”。

今年68岁的曹尽贤是土生土长的东营村人,说起东营村的历史,他津津乐道:“小时候,听老人讲,在明朝的时候,当时朱元璋还没有称帝,有一次被元兵追杀,一路逃亡到此地(今西营村),朱元璋有一支兵力当时驻扎在今天的西营村,而一路追来的元兵却追到了东营村,从而逃过一劫。”

虽然西营村与东营村仅相隔不到2公里,但在当时却显得很“遥远”。而且两个村子之间,杂草丛生,树木林立,遮天蔽日,且人烟稀少,所以很难发现附近有村落。

曹尽贤说,东营村来过一个名叫黄巢的人,曾在此地大开杀戒,原本人就不多的村子被杀得只剩下一个名叫罗头(音译)的人,听完属下汇报后,黄巢误以为属下所说的罗头是一种农用工具,便不再理会,罗头这才保住了一条性命。

东营村南有一条小清河,河上有一座桥,村里人都叫它东营桥。曹尽贤说小时候村里人常下河游泳,还能抓到鱼和螃蟹。近些年一些企业在村的周边安营扎寨,部分废水就排放到了小清河里,原本清澈见底的小清河现在已经浑浊不堪。

曹尽贤说东营村地理环境非常好,是块风水宝地,村南是小清河,村北紧邻贾鲁河,“两条龙”护着村子,不怕淹不怕旱。和东营村相距不远,也遭到过侵华日军的“光临”。

“中华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5月份,日军第一次来村里,4个鬼子骑了4匹马。” 西营村的曹双喜说,“到了同年8月份,日军的大部队又来了一次,村民四处躲藏,我当时就藏在村里一处沙岗里面,等鬼子走后,才敢出来。后来才知道,那一次日本兵一共在这里杀了8个村民,烧了一所房子,抢走了不少东西。”

“抗战时期,东营村就驻扎过国民党的军队,贾鲁河对岸驻守着日军,他们隔河相望,时常用火炮对着轰炸。日本人白天拿炮轰咱们,咱晚上拿炮轰他们,吓得他们夜里都不敢睡觉。咱中国军队虽然武器不如日本人,但是打起仗来不要命,日本人拿咱也没办法。”曹尽贤说,“日本人到底是外国人,来咱国家捣乱,绝对没有好果子吃。”

风水宝地可驱邪 为人要把良心讲

西营村给人的感觉是村子很大,道路修得好,由于村子被镇里一条不小的社区公路所穿插,来回非常方便。

今年已经86岁的曹双喜,在村里名气很大,身体好,有干劲,很少见他闲着,平日里还喜欢唠嗑,给村里人讲一些故事和村里的历史。

“村里有几座庙,分别是龙王庙、火神庙、关帝庙和老奶庙,其中火神庙的香火最为旺盛,附近和村里的人都喜欢去那里烧香祈祷。”曹双喜说,村里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谁要是没良心,做了坏事或者坑骗老百姓,就会被火神所炼,没有好报应。

从田地里回到家,曹双喜领着记者来到自家房屋后,指着一座屋子的后墙说,那个地方就是以前的龙王庙,不过后来被捣毁之后就没有再重建。再往后走一点,杂草中有一块石碑立在那里,一位韩姓村民告诉记者:“这是前几年村民请了个风水先生,看过之后说这是块风水宝地,在这儿立块碑可辟邪、驱魔。” 曹双喜说,早些年西营村村里很多年轻人常出车祸,30岁到40岁不等,找不出什么原因,这才想到请风水先生来看,“自立了这块石碑以后,村里就再也没有出过类似的祸端。这或许是凑巧了。其实归根到底,还是做人要厚道,头顶三尺有神明,人在做,天在看。”

与时俱进闯市场 拳头产品销全国

解放后,东营村是韩寺镇早期发展起来的大蒜、西瓜种植专业村,鼎盛时期全村大蒜种植面积曾达到2000亩。近几年,随着市场的变化,东营村民又引进大棚草莓和特色蔬菜种植技术,现有草莓大棚3个,各类蔬菜1000亩,年产蔬菜80多万斤。瓜蒜菜成了东营村的拳头产品,成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

全村有4个村民组,320户1480口人。全村有农用车600多辆,轿车70余辆。

东营村近几年在村两委班子的带领下,各项工作都走在全镇的前列,得到省、市、县等各级政府的好评。村内学校始建于1968年,现共有3个年级,4个班,100余名学生,同时设有学前班35人。截至2014年底,全村共考出大学生近百名,研究生10余名。

西营村土壤肥沃,村民勤劳,农作物多为大蒜、蔬菜、瓜果等,土地复耕率很高。现在村民总结出一年三种(冬种大蒜、春季套种西瓜、夏季种蔬菜)的耕种方法已在行政村推广,有效地提高了耕地的使用率,村民的种植收入较其他村高。现在,村民在万亩新农田项目政策的扶持下,新坐变压器5座,新修和配套机井20眼,修建了5公里的田间水泥路,村民收入得以大幅度提高。

1958年“大跃进”期间,城关公社在西营村界马村组建青年队搞试验田,培育成功的红薯火炕育苗曾在全县推广;界马村村民充分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总结出小拱棚西瓜种植经验。相对于大棚西瓜种植,小拱棚西瓜管理较为简单,与陆地西瓜相比,小拱棚西瓜价格又高出许多,因而受到农民的青睐。

尖岗村是西营行政村的自然村之一,村西南原有一处很高很大的沙土岗,因呈尖顶状而得名尖岗。近年来,由于生产发展,沙土岗已经被推平,变为盛产农作物的良田。

尖岗村民积极发展大棚种植,利用季节差,向市场提供反季节瓜果蔬菜,赢得了市场,获得了更多的经济利益。

尖岗村还走出一位驰名中牟县的能人——陈卿。他利用自己的聪明才干,从一个穿街走巷的电器修理工,成长为一个拥有相当规模的郑州信息化学校校长,不啻为一个传奇。成功以后,陈卿没有忘记自己的家乡。多年来,他不断为村的道路修建、学校建设等公益事业捐款数十万元,为村内发展做出了贡献。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672972 2015-07-17 00:00:00 五 昔时京畿重地 今朝百废俱兴KeywordPh——中牟县韩寺镇东西营村的前世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