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同样考了671分,同样在第一志愿填报了复旦大学,在自己拿到了复旦大学重庆招生组老师签发的专家组咨询确认书的情况下,最终被录取的竟然不是自己——对于今年高考重庆江津区文科第一名的阳阳来说,这样的结果让她震惊了。原来,这种所谓的确认书根本信不得,靠谱的还是扎扎实实的高考分数。 (7月23日《重庆晚报》) 在这起个案中,负责复旦在当地招生的孙老师特别告诉阳阳,想被复旦大学录取要做到三点:1.不要填提前批;2.把复旦大学作为第一批第一志愿填写;3.除了复旦大学之外,建议任何学校都不要再填报。幸好,在阳阳妈妈的提醒下,阳阳除了填复旦之外还另填了一所学校,要是听这位孙老师“建议任何学校都不要再填报”的建议,那么阳阳只能降档在下一批次参与录取。招生老师为了招到更好生源如此不负责任的做法,何止是误人子弟,简直就是赤裸裸的欺诈。 今年,教育部曾专门下发通知,要求不得以各种方式向考生违规承诺录取或以“签订预录取协议”“新生高额奖学金”“入校后重新选择专业”等方式恶性抢夺生源。但呈现在公众面前的事实是,复旦却无视教育部的禁令,不负责任地与考生签订招生确认书。为何会这样?就因为,俨然已成惯例的“掐尖战”,虽然是彻头彻尾的违规行为,却至今鲜有高校因此受到惩处。 签了也白签的招生确认书,本质上就是一张迷惑考生诱骗考生的满含欺诈意味的虚假合同,这不仅是误人子弟,简直就是违法犯罪。除了不具实际惩戒效用的道德层面的公众鄙视与舆论炮轰,相关部门更该严肃追究相关高校招生老师涉嫌欺诈考生的违法责任。 □舒圣祥 漫画 焦海洋 |
3上一篇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