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J03版:社区报 国基·记忆 上一版3  4下一版
“汉王寨”到“汉皇寨”最后成为“高皇寨”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楚汉相争最后一役垓下之战,从这里开始
项羽自刎乌江,刘邦登基称帝
“汉王寨”到“汉皇寨”最后成为“高皇寨”
高皇寨杨氏祖陵(鸭鸭葫芦岗旧址2014年重建)
高皇寨回族清真寺

楚汉相争最后一役垓下之战,从这里开始

项羽自刎乌江,刘邦登基称帝

寻找

遗忘的历史

在这里生活了这么久,您可知道这里的村庄、这里的寨、这里的道路和这里的一草一木也许都曾经见证过历史。伴着城市的发展,时光斗转星移后,这一段段旧事仿佛断裂了时空,就快要消逝不见。

即日起,《国基路社区报》每期为您挖掘国基路街道那些“不能忘却的纪念”,为您讲述属于国基路街道独有的旧时城市记忆,让您更加了解这个城市。如果您有与之相关的故事或者老照片,欢迎传稿至gjlxuanchuan@126.com,并注明姓名+联系方式。

高皇寨,一个烙印着特殊历史记忆的自然村庄。

高皇寨南接三全路,北至贾鲁河并与刘庄行政村部分接壤,南北约2.2公里;东临花园北路,西连渠东路,东西约长1.7公里。解放后,全村2200亩面积土地,2003年,辖区内开发兴建的“鹿港小镇”居民住宅,占地面积达150亩。如今,“高皇寨村子现有400多户2000多人,分为4个村民小组,其中‘杨’为大姓,大约有1400口人。这里属于回汉混居的地方,但两个民族在这里生活得十分融洽,关系和睦,从未红过脸或发生纠纷事件。”村支部副书记杨国章介绍。7月21日,记者有幸走进了这座具有历史符号的村子,听听热情的村民讲述那些他们过去的故事。 郑州晚报记者 王翠 文/图

从盐碱地摇身变为“鱼米之乡”

冬天白茫茫,夏天水汪汪。

这句话是形容1966年之前的高皇寨。

那时,高皇寨周边多为盐碱地,冬天看起来地面是白茫茫的一片,夏天多雨时节,则是低洼易涝,周边百姓生活颇为艰苦。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高皇寨实施土地改良,修桥铺路,农业开始机械化、农田开始水利化,将旱田改为水田,再加上引黄灌溉改种水稻等一系列的改良,高皇寨打了个漂亮增收“翻身仗”,粮食增产增收,农业生活改善,村子集体经济被列为学习标兵。

高皇寨经济发展迅速,成为交公粮较多的先进集体,因此村名“高皇寨”甚至一度被改为“高红寨”,更掀起了“全国人民学大寨,郊区人民学高皇寨”的风潮。

改革开放以后,农业产业结构得到调整,农业经济迅速发展,全村养猪专业户91户,养牛专业户35户。同时,村子农副产品加工均全面实现机械化。葡萄、苹果等瓜果蔬菜也成为村子的支柱产业,农业发展逐渐进入鼎盛时期,成为本地的“鱼米之乡”。

20世纪之前,高皇寨主要以瓜果蔬菜、水稻小麦等农耕种植为主。

从2010年开始,高皇寨村子的主要收入来源发生改变,所有土地作为国家征收储备用地,由第三产业逐渐开始代替农业。随着12万左右的外来人口在此租住生活后,围绕以租赁为主的配套服务产业逐渐成为高皇寨的核心收入来源。

“高皇寨”得名于刘邦

高皇寨村落形成于遥远的先秦时期,那时候,这里因交通便利、商贸云集,成为远近闻名的繁华之地,为此官府专门在村中设驿站,以方便文书传递。

公元前205年6月,刘邦率部队退到荥阳,一路收集败兵,并派韩信于萧索之间击败了楚追兵,得以喘息,稳住了阵脚,遂重整军队,依托关中基地和有利地势与项羽长期抗争。

根据司马迁《史记·卷八·高祖本纪第八》记载,项羽在击败彭越后,寻汉军主力决战不成,屯兵广武(今荥阳北)与刘邦形成对峙。不久,韩信在潍水之战中歼灭齐楚联军,完成对楚侧翼的战略迂回,又派灌婴率军一部直奔彭城。项籍腹背受敌,兵疲粮尽,遂与汉订盟,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东归楚,西归汉。公元前203年10月,项籍引兵东归。

根据村子退休干部杨嵩岭的讲述,当时项羽身有箭伤,部队人困马乏、兵粮缺失,再加上需平定后方,项羽遂下令撤兵返程。此时,刘邦一看情况当即决定一鼓作气,屯军十几万人追击楚军至乌江,项羽无退路后自刎,刘邦彻底击溃楚军。

那时,刘邦的中军大帐汉王寨就是现在的高皇寨区域。这里是楚汉相争最后一站的起始地,战事结束,汉王称帝改为汉高帝,“汉王寨”因此改名“汉皇寨”。公元前195年,刘邦崩于长乐宫,群臣议定的庙号是“太祖”,谥号是“高皇帝”,正式的全称为“汉太祖高皇帝”。

至此,“汉皇寨”成为“高皇寨”。楚汉之争4年间,只留下这一个寨子。

到底是“高皇店”还是“高皇殿”?

西汉第二位皇帝汉惠帝即位后,要求在今荥阳管辖区域选址兴建庙宇,供人祭祀,随即兴建高皇庙。

“那时庙没有专门牌坊写着高皇庙,只有在大殿上的牌匾写着高皇殿。”杨嵩岭根据旧时老人的描述说。曾经汉砖汉瓦,村里的老人们都见过,“唐代曾经大修过庙宇,用了漂亮的琉璃瓦。随着黄河泛滥决堤,高皇庙越来越败落。到了现代,曾经见过有人盖猪圈、建房用过那些带着方孔的汉砖汉瓦”。

《柳林镇志》2005年记载,光绪二十五年(1899),村人扬五成挖土时,曾掘出一把约半尺长的铜锁,锁箍上嵌刻有“高皇店”三个字。

“大家都以为刘邦曾在这里吃过狗肉,所以叫做高皇店。”杨嵩岭对于“高皇店”这个名字一直怀有疑问,综合老村民们的看法,大家在捋顺了思路后始终认为“高皇殿”更为合适。第一,这是曾经存在过庙宇大殿沿袭而来;第二,作为祭祀称帝的刘邦所在地,高皇店始终不符合其身份。

究竟是“高皇殿”还是“高皇店”,如今给我们留下的都是历史的碎片,无法完整还原,但无论是哪个名字,“高皇寨”的名字却真真实实保留至今。

这里曾有4个岗、4个坑、5个庙

记者采访高皇寨当日,村子刚刚启动《村志》的编写工作,在与了解历史的老村民,也是村志编纂人、74岁的杨长喜和61岁的杨关松聊着过去的时候发现,高皇寨有几个数字不能跳过。

4个岗:鸭鸭葫芦老坟岗、蒸馍岗、将军岗、赵坟岗。

5个庙:关帝庙、奶奶庙、土地庙、火神庙、高皇庙。

4个坑:则是当时修建4个庙时,不断挖土建房、取土修庙而日积月累形成。

这些岗、庙、坑大部分都已看不到遗迹了,留下的都是一段段口口相传的回忆。4个岗是历史形成,村民都已追述不出,只是依稀记得因地形形状、埋葬过将军等历史片段而得名。5个庙分别位于中、东、西、南、北,按照风水和祈福的类型修建而成,村民希望祈祷平安、求子等愿望5个庙各有特色。

杨嵩岭要辟谣的是,虽然村子叫做“寨”,但这里始终没有过真正意义的寨墙,只是在抗日时期,同柳林村一起搭过寨子。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676173 2015-07-31 00:00:00 五 “汉王寨”到“汉皇寨”最后成为“高皇寨”KeywordPh楚汉相争最后一役垓下之战,从这里开始
项羽自刎乌江,刘邦登基称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