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X06版:新郑播报 城事 上一版3  4下一版
民间神秘“竹竿救援队”义务打捞20年
20余岁男子轩辕湖溺亡
有市民仍在危险水域野泳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民间神秘“竹竿救援队”义务打捞20年
救援队员在调试自己的竹竿

7月25日晚8点左右,轩辕湖发生了一起野泳溺亡事件。在打捞过程中,历经几次不停换人,上各种打捞工具,皮筏艇、农村用的木耙,但都没能将溺水沉入湖底的男子找到,最后是几位村民拿着钓甲鱼的竹竿将人打捞上来。当时岸上市民都是将信将疑,竹竿能救人?

新郑播报 李显文/文

巴明星/图

神秘打捞队现身

带着市民的疑问,记者联系采访到了这几位拿着竹竿湖里救人的打捞队员。7月28日下午4点左右,在和庄镇河西高老庄村,记者见到了那天夜晚参与救人的队员,还有用来捞人的竹竿。救援队有八九个成员,年龄大多都是50岁往上,只有一个成员是30多岁。成员们都熟悉水性,因为村子旁边有一条河,小时候都是在河里玩水长大的。

说起那天轩辕湖救人的事,他们都很惋惜,“如果我们当时在的话就好了,也许能早点找到,还有点存活的概率。”成员之一的高全业说。

竹竿主用途是逮甲鱼

高全业是这个打捞队的负责人,如果有人联系他们救人,他就开着车带着大伙去现场救援。说起用竹竿去救人,他说这个竹竿不是为打捞专门做的,而是在河里逮甲鱼用的。

农忙过了,平常没事干,高全业、高书信、高民中、高铁民、高现军、高铁栓、高玉军、高二伟、高董军他们就会约着一起去新郑河边逮甲鱼,挣点外快贴补家用。而最早使用竹竿的是高铁民,60岁的他使用这个竹竿逮甲鱼已经20多年了。这项技能还是他年轻的时候在信阳光山县一个师傅那学来的,最后他自己琢磨着也做出了一支在市场上价值1000多元的竹竿。

据高书信、高二伟介绍,他们制作的竹竿材质为竹木,竿上的线是尼龙的,承重量可以达到40公斤。在尼龙线的尾部安装了四个钢丝钩,尖部锋利,线一拉360度方向旋转,各个方向的障碍物都可以勾到,在河里捞甲鱼一捞一个准。

高二伟是其中年龄最小的,今年39岁,他的手艺就是从叔叔高铁民哪里学来的,为了能够打准方向,不偏、不跑,他从抛鞋子、酸奶瓶、塑料瓶盖开始学起,慢慢地能够找准方向,抛出去的钩总能有收获,有次出去逮住了一个十几斤重的甲鱼,一个夏天也能挣不少钱。

不管喜忧,多救一个是一个

他们回忆,20年前也有用竹竿救人的事,但他们开始参与救人最早的就是在他们村附近河里打捞到一个20多岁的年轻人。两个年轻人打赌赢啤酒,如果其中一人能够从河这头游到对岸就可以赢得啤酒,但最终的结局是啤酒没喝到,命却搭进去了。由于河中心很深,打捞了很长时间都没能成功,就想到了用他们手里的竹竿试试。没想到一会儿就打捞到了。由于竹竿有一排钩,几个人一块抛钩,就可以在确定的水域很快找到半沉在水底的人。

高全业说,迫于风俗的原因,如果打捞上来的人已经死亡,就需要给个去晦气的钱,就是一包烟也算。如果救上来的人活着,他们就不要,这是好事,救人也是给自己增福气。

忆起打捞经历,他们说新郑各个水库、河流他们都打捞过,千户寨、青岗庙、双洎河、人民路溱水河。几乎每年都在轩辕湖捞过溺水的人。都淹死过这么多人,但依然有很多人无视警示标志,还是贸然去湖里洗澡。

轩辕湖底地形复杂水草多 建议不要轻易下水

高现军说:“我们参与多次轩辕湖打捞溺水人员,对轩辕湖的湖底情况很清楚,轩辕湖越往中间去越深,而且很多都是漏斗式的深坑,离岸边三四米的地方有可能旁边就出现一个七八米深的大坑。”

据他介绍,去年轩辕湖里的水都干了,长了很多杂草、树苗,最后引水进来的时候留下了树桩,如果下水的时候不注意就会被绊住。而且河底的水草很多,稍不注意就会缠住身体。对于那些会点水又不很精通的人来说,遇到这种情况就有可能会呛水,导致呼吸困难,发生溺水。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676209 2015-07-31 00:00:00 五 民间神秘“竹竿救援队”义务打捞20年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