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E08版:二七播报 记忆 上一版3  4下一版
古祠风光今仍在 空留玉台思悠悠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古祠风光今仍在 空留玉台思悠悠
人民公园内两座古祠的前世今生
人民公园内的胡公祠
彭公祠5座凉亭 二七区文化旅游局供稿

从人民公园南门进入,站在一株苍老遒劲的百年老槐树下,望着树后一座绿瓦红垣、飞檐斗拱的民国建筑,仿佛看到了“车辚辚,马萧萧”的北伐战争风云,看到一名恤民革新、英年早逝的将军。人民公园对于郑州人来说并不陌生,可是你真的了解它吗?你知道院内两座古祠的前世今生吗?你知道“铭功路”命名的由来吗?

胡公祠

飞檐斗拱 宝贵的文化遗产

从人民公园南门进入,迎面植大国槐一株,中间甬道直通正殿。道两旁树为银杏,顺甬道前行,在2米多高的汉白玉台阶上,建有宫殿式大殿五楹,绿瓦红垣,飞檐斗拱,木刻工艺,雕梁画栋,彩绘绚丽。殿前楹门阁扇,全为精工细雕,各种花鸟图案设计新颖,大殿四角悬以铜铃,微风鼓动,叮咚作响。殿前正门上悬挂匾额一块,上书“硕响常烈”四个大字。这座大殿就是胡公祠,无论是外观造型还是内部结构都具有典型的清式木结构建筑风格,是宝贵的文化遗产。

胡公祠(胡笠僧祠堂)位于郑州人民公园院内南部,建祠前为农耕地和乱坟岗,胡公祠后边为河滩蓄水池地带,建园后挖成人工湖,使胡公祠的一片荒凉景象变为湖光山色。

叱咤风云 英年早逝的河南将军

据二七区文化旅游局提供的资料显示,胡公又名景翼,陕西富平人,民国10年左右为上将,任河南督军,民国13年(1924年)去世。胡生前为阵亡将士在郑州西郊作瘗地而葬之,后又在西太康路觅地建祠,规模很小,郑州人亦称为胡公祠。

胡去世后8年后,由冯玉祥、张群、张继、高桂滋、刘峙、于右任等力主建祠。民国25年(1936年)9月胡公祠落成,占地23亩,大门为庙宇式建筑,门房三间,两侧为迎墙,外有小广场。

上款为“笠僧先生冥鉴”,下款为“鹿仲鳞题”,楹柱上镌刻对联一副。殿正中建有暖阁一座,周围屏门,均为木雕花卉图案。其中供奉胡公笠僧及其阵亡将士牌位。室内为水磨石彩色图案地坪,殿外月台四角环绕汉白玉圆柱和汉白玉狮头石柱,大殿四周均有台阶,上下方便,殿堂建筑,十分壮观。

“将军浩气贯天日,继起何人振家邦。”爱国将领续范亭路过郑州时特作诗凭吊胡公。

扑朔迷离 一碑解开当年秘密

胡公祠的这段历史直至1983年才被弄清楚。

据二七区文化旅游局提供的资料显示,当年,在胡公祠大殿后墙壁上,发现撰于1938年描述事情始末的碑记一块,其碑文曰:“郑州胡公笠僧碑记,富平胡上将笠僧既殁之八年,国府迁于行署洛阳,中枢诸公,弥感邦国多难,追念先烈,乃签议于郑州建胡公专祠,用彭明德、且励来兹、礼也。祠经始于民国二十一年越四年始竣。悬像设主,从征诸将士之位附焉,二十五年秋九月落成,观礼四方,来者数千人,题诵铭赞之盛极一时,郑之人走相告曰,胡公之功在国家,泽及吾豫……先是公转战中原,驻节河北,整军之余,追念阵亡将士,为辟地郑州之西郊,瘗骨起塚,岁时亲往致祭,便觅地太康路,将建祠焉,及公逝而事遂寝,郑之人辄称其地胡公祠,盖有年矣。今以其地建公祠,崇国典且重民意也。在昔开国之始,祸乱相寻,窃国盗权者,项背相望,时艰民痛,吁其及矣。公崛起关外,矢志革命,提西北子弟华东下,身经百战,正义磅礴,友军推诚而结信者,望风而披靡,吊民伐罪……三原于右任铭其墓……建祠之役守中主其事,力助之成者,冯玉祥、张继、张群、高桂滋、刘峙,年文卿、谭超一、马尧光、例得书,中华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富平刘守中撰文,三原于右任书,张言先、武鸿翔监工。”

几经翻修 重见昔日风采

胡公祠历经半个多世纪的风雨,曾多次修缮。抗日战争时期为防空袭,在殿前台阶下挖防空洞一个,上与各殿月台相连,洞两端朝南有出口两个,现植木香四株遮掩点缀。

1959年,胡公祠大殿屋顶年久失修,筒瓦部分残缺,由市建公司维修。1967年第二次修缮时,正值文化革命初期,屋檐猫头上所插铁箭钉及殿脊兽上铁翎数百个、殿角悬钟被盗一空,削弱了殿顶美观和寿命。2008年,公园经多方努力争取专项资金,对胡公祠进行整体修缮,对全部木质架构及外观进行了专业彩绘。进行大殿维修时,在东西墙壁内发现8块石刻,分别记录了国民二军陕西路军第一师610名阵亡将士的名单。

该建筑无论是外观造型还是内部结构形式,都具有典型的古建筑风格,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对郑州市古建筑研究有重要作用。

彭公祠

历经风雨 仍为游客遮风挡雨

从人民公园西门进去,迎面有5座雕梁画栋的亭子格外显眼,正值盛夏,三三两两的游人在亭子里避暑。

亭子建在一个面积为260平方米、高0.7米的汉白玉台子上,中间亭为八角,其他4亭为六角,呈梅花点布局。各角高挑绿琉璃瓦顶,中亭高7米,其他4亭高6米。亭子西北20米有一汉白玉石碑,高1.8米,围2.7米,刻官兵名字。

亭内雕镌有汉白玉碑碣五通,中亭大碑顶塑有彭公骑马铜像,抗日战争郑州沦陷期间,被日本人劫走。凉亭南北通道直通正殿,路两侧植青桐两行,亭周植以刺柏、侧柏、国槐等。此亭乃彭公祠。

“在人民公园附近住了30多年,一直就有这几座凉亭,但是还真不知道这些凉亭的来历。平时喜欢约上几个好友,在这里弹唱。”一位在亭中纳凉的老人说道。

血染战歌 方得今日铭功路

彭公祠(五座凉亭)民国14年(1925年)10月落成,原为彭象乾团长及其阵亡将士铭功之园,故称“铭功园”,始建占地20亩,坐北向南。

1922年4月直奉战起,直系吴佩孚自洛阳率部北上,攻打奉系张作霖,又调陕西督军冯玉祥任后方总司令,以补中原兵力之虚。冯玉祥以一部兵力(张之江旅哲元团)同吴佩孚的部分军队驻守郑州,盘踞开封的河南督军赵倜暗与奉系勾结,自认郑州兵力空虚,唾手可得,于5月6日凌晨,以其弟赵杰“宏威军”宝全德、常德盛之骑兵两师,猛袭郑州。冯玉祥得知后,即调陕西军,胡系翼师,火速援郑,并于6日下午抵郑督战。双方在郑州东郊古城、白佛,北郊十里铺一带,展开激战,战斗持续近3日,赵倜军队被击败,战斗中靳云鹗旅中有一团长彭象乾阵亡。事后靳云鹗驻军与郑县商会于1925年10月购地20亩建铭功园,纪念保卫郑州有功之臣。1938年改彭公祠,并修筑了由市内通往彭公祠的道路,命名为“铭功路”。

重修古祠 再现当年幽雅

彭公祠5座凉亭因年久失修,西北角一座凉亭倾斜欲倒,于1955年维修,由市建一公司承修。1967年以后,亦曾几次油漆刷新。2003年由市财政支持,对其进行了全面维修。

如今,彭公祠凉亭为人民公园园内现存的唯一一组木结构角亭建筑,它继承明清传统工艺,红柱绿瓦,内檐装修图以云气,与牡丹亭景区融为一体,景观甚为幽雅。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677700 2015-08-06 00:00:00 四 古祠风光今仍在 空留玉台思悠悠KeywordPh人民公园内两座古祠的前世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