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中原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广告
“扶老人”靠奖金撑腰
更要靠法律撑腰
校门“傍名校”是舍本逐末
“不举报将担责”让反家暴更有底气
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扶老人”靠奖金撑腰
更要靠法律撑腰

有此一说

“扶老人”靠奖金撑腰

更要靠法律撑腰

8月22日,四川省达州3名曾在2013年因扶老人被讹诈为“撞倒”的孩子获得5000元奖励。3名孩子扶老人后被指肇事并遭索赔。同时,两名办理该案件的民警获得了3000元钱的奖金。(8月25日《华西都市报》)

围观因“扶老人”被讹诈事件,其拨乱反正的关键在于事发之地有监控视频。正义的回归也以公安机关介入,查清真相,还小孩以清白为开始。从这个角度来说,奖金只是一种善后措施。真正意义上,为善行兜底还得依靠地方司法工作者的积极作为,以法律为准绳,筑牢底线。毕竟,不是每一起类似事件,都恰好发生在监控器之下,倘若监控之外也发生此类事件,执法工作者该如何应对?

这种忧虑并非无的放矢,近年来,因扶老人被讹诈的事儿并不少。据《法治周末》报道,“2013年10月,汕头两名高三学生扶摔倒老人回家,结果对方却要求两名学生担责并赔偿,最后学生家长不得不赔了钱。”而百度一下可知,此类扶老人被讹诈事件肇事者很少得到应有的法律惩罚。此次四川达州案的办案警方将老人以及老人的儿子行政拘留,可以说是一种进步。然而,此案之结局虽然皆大欢喜,但仍难以具备复制意义,受限于老人年纪过大,四川达州案的警方最终还是对老人免于行政拘留,从这个意义上说,这种处理很难震慑此类群体。

“扶老人”被讹诈,当然需要奖励扶人者,但也更需要法律来撑腰。首先,应该明确的是,老人虽然年纪大,但不是免于处罚的理由。一个扶老人被讹诈事件,其带给扶人者的伤害并不轻,假若讹诈成功,扶人者还要承担经济损失。在这种情况下,法律应该明确此类情况,老人该承担什么样的法律责任,在无法履行诸如行政拘留的法律惩戒下,是否可以考虑以罚金替代。其次,应加大此类违法行为的违法成本,让讹诈得来的好处,抵不上一次违法付出的代价,如此那些借助摔倒牟取私利的人才会有所顾忌。再次,一线执法者面对此类事件坚持执法公正也很重要,有一分证据说一分话,避免误伤人们的善良。

□晚报评论员 杨兴东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681969 2015-08-26 00:00:00 三 “扶老人”靠奖金撑腰<BR/>更要靠法律撑腰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