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TOP养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承办国家级学术盛会
郑州市一院创伤医学发展实力凸显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十届全国创伤学术会议在郑开幕
承办国家级学术盛会
郑州市一院创伤医学发展实力凸显
李凯和他的团队正聚精会神为患者手术
郑州市一院院长连鸿凯送患者洪某出院

承办国家级学术盛会

郑州市一院创伤医学发展实力凸显

8月27日~30日,由河南省医学会、河南大学附属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以下简称郑州市一院)承办的“第十届全国创伤学术会议”,将在郑州国际会展中心举行。

这是创伤学界两年一次的最高级别盛会,全国乃至世界创伤学领域的高手大腕云集,为期4天的会议将交流与学习国际与国内最新的创伤救治技术和理念,促进我国创伤医学的发展,提高创伤医学的临床救治、护理与基础研究水平。

对郑州市一院来说,承办这种级别和规模的学术会议,意义非凡。该院院长连鸿凯表示,全国创伤学术会议是我国创伤医学界规模最大、学术水平最高、内容最为丰富的学术盛会,承办这次会议,是业界对郑州市一院创伤医学水平的极大肯定,也为医院创伤医学的大发展装上了强劲的“引擎”。 郑州晚报记者 邢进 通讯员 侯巧红 楚哲

“论剑中原”

3000余名医师学习交流创伤医学最新成果

全国创伤学术会议历经十余载的蓬勃发展,已经成为国内创伤医师进行知识更新、继续教育和学术交流的高水准平台。

本届大会的形式更加多样,内容更加丰富,除王正国院士、付小兵院士等国内大名鼎鼎的创伤学界专家交流外,还邀请到了来自美国、德国、日本、中国台湾、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国际知名专家和与会医师共享创伤医学领域从基础研究、临床诊治到预防康复的最新技术和进展,集中体现近年来该领域所取得的最新成果和重大研究发现。

具体负责大会筹备工作的郑州市一院科教科主任吕震说,创伤医学综合性强、涉及创伤专业有多个学科,本次大会将设1个主会场“国际创伤救治论坛”和11个分会场,分会场包括组织修复、创伤感染、骨与关节损伤、神经创伤、交通伤与创伤数据库、创伤急救与多发伤、创伤药物与转化应用等专业学术论坛。“我们还邀请到了来自台湾的12位创伤学界专家,于会议期间举办首届‘海峡两岸创伤救治学习班’,为两岸创伤医师提供学习与交流的机会。”

据悉,此次会议与会代表将达3000多人,这不但是创伤医师展示自己水平与实力的平台,更是最佳的学习机会。

大会收到了1998篇学术征文投稿,其中,郑州市一院投稿214篇,被选中大会发言25篇,电子壁报交流44篇,技术水平与实力不言而喻。

实力雄厚 屡屡成功抢救重症多发伤患者

7月26日凌晨,郑州市一院接120指派,机场高速发生一起严重车祸,伤者情况危急。

接指令后,急诊科值班医生立即开启创伤救治“绿色通道”。

急救人员到达现场后,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坐在副驾的伤者被路边一根直径约8.5厘米的钢管贯通左胸,急救人员立即采取针对措施,维持伤者的血压、血容,一边通过创伤救治中心的微信平台,将伤者情况发回医院,通知心胸外科、重症、介入、麻醉等相关科室医生到位,进行会诊,讨论救治方案。

这名洪姓伤者今年36岁,浙江人,乘飞机来郑州出差,下飞机后打车前往市区,不料在途中遭遇事故。

在急救车返回医院的途中,大外科主任、心胸外科主任李凯和所有参与抢救的人员已经全部到位并做好救治准备,伤者到院后,放射科立即为他拍了2张胸片,然后直送手术室。

此时,距离接诊时间不过45分钟。诊断结果显示,洪某左侧创伤性血气胸,左侧肋骨骨折,左肺挫伤、肩胛骨骨折等一系列损伤,钢管离心脏和大动脉仅有几毫米,随时有生命危险。李凯和助手孙子瑞、侯强为患者实施了左侧开胸探查止血、左肺破裂修补、胸部贯通伤扩创探查修复及异物取出术。术中,李凯反复强调,伤口要仔细清创探查,操作细致轻柔,避免重要神经血管损伤,确保万无一失。

经过2个多小时的手术,异物顺利取出,术后患者神志清醒,状态平稳,在SICU观察治疗3天后,转入普通病房。

8月14日,洪某痊愈出院,他拉着专程来送他出院的连鸿凯院长和李凯的手,感激不已,千恩万谢,“当时看着那根穿透我身体的钢管,感觉就像做梦一样,我都不敢想我能够活下来,你们是我的救命恩人!”

整合资源 全力提升创伤救治成功率

像洪某这样的多发伤重症患者之所以能够抢救成功,有赖于郑州市一院自2013年起整合资源,依托优势学科打造的“创伤救治中心”。

所谓多发伤,是指同一致伤原因引起的两处以上解剖部位及脏器的损伤,并且至少有一处损伤是危及生命的。中心负责人、大外科主任李凯说,随着城市机动车保有量的不断升高,交通事故的发生率也在逐步提高,这导致复合多发伤越来越多见。而以往,救治这类病人一般都集中在急诊科,“但是急诊科的医生不是万能的,他们不可能什么手术都能做,什么手术都做得好”,而在患者需要转往其他科室治疗时,各科室之间又没有一个顺畅的流程。

李凯说,“有些我们认为可以有好的救治效果的患者,有时候实际情况却并不尽如人意”,总结统计抢救成功率,分析原因,“我们认为这与各学科配合不到位,没有一个好的平台有关”。

而组建“创伤救治中心”,将各学科资源整合到一个框架之内,在紧急情况下统一调配,保证各抢救环节运转流畅,争取救治时间,就能解决这个问题。

于是,2013年7月,郑州市一院本着“生命第一、减轻痛苦、稳定病情、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的理念,着手打造“创伤救治中心”。

对严重创伤、多发伤患者从院前急救、院内抢救,到病人直接送入SICU或手术室,制定出详细的制度、流程和预案,并要求从患者进入医院到接受确切治疗时间严格控制在60分钟内,以保证其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为此,医院专门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的严重创伤抢救小组和以业务副院长组成的外科抢救小组及5个以各业务院长为组长的抢救小组,负责患者全方位的抢救和确定主责科室,以保证患者的治疗主次明晰、连贯持续,减少患者抢救时间,相关科室全力配合,将抢救成功率最大限度提升,全力确保患者的救治成功率。

搭建平台 助推年轻医生迅速成长

打造“创伤救治中心”的效果立竿见影,在国内,多发伤的抢救成功率一般在82%左右,而在郑州市一院,这个数字提高到了85%。

李凯说,复合性多发伤的救治,涉及了院前急诊、急诊科、创伤骨科、脑外科、胸外科、普外科、泌尿外科、妇科等几乎医院的所有外科科室,而且需要介入、检验等科室的辅助配合,“可以说,对多发伤的救治,体现了一个医院的综合实力和技术水平”。

在这个体系下,所有涉及学科之间相互配合,整体为一个患者服务,各学科医生共同会诊、评估,使得对患者的总体病情评估更为科学和客观,这些因素都保证了救治成功率的提高。

而反过来,“创伤救治中心”不仅是救人的平台,更是一个锻炼医生、培养医生的平台,它检验了救治流程的行之有效,专家之间配合的默契度,以及人员素质的快速提升。

“以往,各科年轻外科医生也许在自己的专业领域里提升很快,但是科室之间的壁垒,使得年外科医生很难学习和磨练相关专业的技术和知识”,但是,在创伤救治中心,这种情况得到了改善,在这里,年轻的外科医生几乎可以接触到所有外科的创伤和疾病,丰富的经验积累有助于他们的快速成长。

经过两年多的建设与发展,现在,“创伤救治中心”也成为医院所有年轻医生都愿意来学习和提升的平台。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682103 2015-08-26 00:00:00 三 承办国家级学术盛会<BR/>郑州市一院创伤医学发展实力凸显KeywordPh第十届全国创伤学术会议在郑开幕